发布于: 雪球转发:50回复:42喜欢:52

曾经风靡全球的即时通讯软件msn消失了,取而代之有Facebook messenger ,WhatsApp,微信,QQ等,为什么msn会失败,会被取代?为什么会是被这几个APP取代?由此能不能总结出什么干货?Facebook messenger ,WhatsApp,微信,QQ也会由于什么原因被取代么?进一步考虑$Facebook(FB)$$腾讯控股(00700)$ 的投资价值和投资风险?

顺便说哈雪球真是个好社区,上市了必须买一手支持哈!



@不明真相的群众 @仓佑加错-Leo @大道无形我有型 @投资者牛小顿 @伟彦刘 @刘志超 @s_crat @Ricky @宁静的冬日M @对数资产 


全部讨论

2018-10-07 07:40

msn的缺憾:
1.社交功能的孱弱,在连接人与人、人与信息、信息与信息上乏善可陈,互联思维落后。
2.互联1.0产品,pc互联的后期已在用户传播上掉下队来,更别说互联2.0、移动互联时代。
3.没有形成应用的生态链条,FB系列和腾讯系列里哪个不是互相补位、充填短板、形成生态系统的一环,单兵怎能干得过群狼?
留给新入局者赶超这两大在互联社区的巨头的机会很少了,因为竞争占位(新入者挤不上来了)和用互迁移成本太高了。在未来如果有新的取代者,只能是移动互联模式在应用场景上有深刻变革,比如物物互联(如智能驾驶)和5G时代的到来,人在其中已成的一个交互节点,地位从主到从了,AI成为连接的主导。

2018-10-07 01:05

用户体验,四个字就说完啦,无他

2018-10-25 11:02

@不明真相的群众 下面的理解是否妥当?

MSN失败的原因很复杂。。。
不过通过这个案例,笔者大概总结即时通讯工具的三个重要特征:1)先入为主。2)产品持续好用。3)小心物理终端改变,对之前整个体系的推翻。
1)先入为主:对即时性通讯工具的选择一般都是先入为主、一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一个社交软件上建立起来,另外的社交工具会很难切入让关系链全面转移。WhatsApp基本是领先两年左右的。
2)产品持续好用:在产品本身一定要超级好用的基础上,一定要快速迭代,响应由核心功能外延的客户需求。

3)(马生说)跟即时通讯关系比较大的,是终端,比如说我们今天用的是手机,未来会不会改变了终端,比如说眼镜,又或者是其他人机交互的界面,这个终端一改变,之前整个体系就会被推翻。你看PC时代即时通讯以QQ为主,但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又是一个不一样的产品,所以终端改变成手机,很多手机上的服务都要重新改变,相应的厂家也要重新洗牌,所以,我们最担心的就是,终端的改变所带来的颠覆。对此,我们也是战战兢兢,不断去尝试不同的路子,哪怕此路不通,但做出了尝试也是很好的。所以我们会非常关注这个终端可能产生的变化。

2018-10-08 14:26

这应该归类到产品的效率问题,由替代性主导的;一家产品能被完全或部分取代,是因为产品的“效率”不行(或者说用户体验不行),久而久之就会减量,严重的话会消灭;比如汽车代替马车(极少数市场还需要马车),手机代替多数的数码相机代替多数的胶卷相机,那么平板电脑为啥还不能完全代替PC或者笔记本呢?因为平板电脑的“效率”或者说体验还不够高,比如在操作的便捷性,大屏幕的视觉感,跨平台的兼容性等等;所以未来FB,WhatsAPP,微信QQ等如果要被取代,不是看它们,而是看可能出现的“对手”,如果“对手”出现更高的效率或体验,那就会被取代。当然作为通讯社交产品粘性比较大,短时间很难被取代,如果真正遇到强劲的对手,会有时间可以判断出来的。

2018-10-08 13:08

在博客系统出来之前,流行的是论坛系统。博客之后又开始流行微博系统。而雪球这样的又介乎博客和微博之间。后台看看,其实都是文章管理系统。但在外部表现形式的变化来看,核心还是围绕着使用目的和用户体验。

MSN跟QQ还是比较偏向传统办公的风格,什么都来个目录树分组,然后各种功能用标签,显然就是用户围着产品转的模式。而QQ之后的微信,显然就是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虽然也有标签,也有分组,但基本看不到目录树的结构,而是以最近消息为主,以用户使用和联系得最频密的为优先权重考量,这就显然是进化了。

2018-10-08 09:25

第一:MSN在中国为啥玩不转

  这个问题有点大,引申一下更大,就是国外互联网公司在中国能玩转吗?为啥大多玩不转?好多朋友对于ebay、yahoo、google以及MSN在中国从市场本地化、资本投入、团队、政策影响等等维度做了总结,我这边只从一个角度讲。就是授权。

  我讲一个例子,2005年某天,因为广告产品(某广告位置和形式)的原因,我给MSN的兄弟写了封邮件,这封邮件后来转到香港(微软大中华区所在地),再转到伦敦(微软亚太区总部),最后转到Redmond,这样一周过去,绕地球差不多转一圈(邮件来往,都是全抄送),最后当然,问题也没解决,我们自个想了办法妥协。

  这是个自己经历的很有意思的例子。以后,碰到类似的事情,我就特别注意观察。2005-2006这两年,腾讯危机感特别重,一方面无线业务如日中天,但已经意识到不可持续,游戏业务起步艰难;一方面MSN落地中国,盘踞白领市场;为了提高竞争力,06年挖走MSN中国区技术产品头以及市场经理。当到2007年,腾讯对QQ大幅改版(风格简洁,同时增加传情动漫等炫酷功能),反攻MSN成功时,我发现,衰落几成必然。

  微软下决心在中国运营互联网业务,组成的MSN团队那些兄弟,个个都是精英好手,人才不缺;合资公司的另一个股东也誓言要做大中国市场,不惜投入,市场营销不缺预算;MSN产品在2005年前就已经形成一个白领核心用户群,当时口碑上佳。但2007年开始,MSN这款产品败象已露。最终关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授权。

  这个授权不仅是管理授权、市场营销的本地化、销售政策及队伍的本地化。最重要的是产品本地化,给予本地产品团队足够权限,去修改甚至颠覆产品。但这一点,恰恰是国外具体公司最难做到的。

  MSN在06年底推出传情动漫后,用户达到巅峰,当时我所知道的国内产品团队就曾提出建议,强化类似功能,引进AVATA,但奈何微软全球产品一盘棋,不会为中国市场让步,最后眼睁睁看QQ再次崛起.。.类似机会,不止错过一次。

  对于产品修改甚至颠覆权力的授权,恰恰是国外网络巨头最难做到的。财务,管理,营销等,给出来都勉强,更不用谈产品。

  今天,近7个亿的中国网民,分布在各个省份,1、2、3、4线城市需求的差异化巨大;任何一款在全球流行的产品,如果不在国内架设IDC、不进行本地化的产品修正,不给予本地产品(或服务)修改和和研发能力,管理能力再牛,营销能力再强,我不会看好。3年时间,我们按这个观点,看看Uber、linkedin、evernote等等公司的表现,期待他们能正在做本地化产品,而不只是本地化营销。

  第二,既然讲到产品,就按产品思路来分析看看。

  如果我们扩大范围,从微软整个互联网思路来看,一方面,是微软不愿意把产品权力下放到中国,当QQ的强力反攻时,产品力弱,造成溃败;一方面也是微软关于IM即时通信软件产品的定位一成不变引发的败局。

  MSN最先推出时对手主要是ICQ和Yahoo Messenger,到2007年,MSN messenger(后名字改为Windows live messenger)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IM工具,但随着社会化网络兴起,facebook崛起,微软不断调整互联网战略,搜索,spaces(微软的社交网络产品)等等,精力分散,当2012年移动化大潮兴起时,发现MSN已经开始衰落;MSN同社会化网络的整合未完成,移动IM就已经开始风起云涌。

  从产品的迭代来看,2007年后有2个巨大机会:一个是IM整合社交网络;一个是进化成移动IM。第一个机会,微软试图抓住,但有决心不够,在Spaces和搜索的战略间徘徊,错过良机。第二个计划,微软根本没打算去抓,最后干脆收购Skype。

  以上分析,面大而全,其实,准确地对大的市场趋势进行判断,比如社会化移动化这两大趋势(最近出现智能化),确实需要功力;而如何结合趋势,做好产品迭代,则更需要决心。

  做市场发展趋势分析以及用户需求挖掘无法两个方法:一个是获取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一个是时刻倾听用户,快速获取心理数据进行预判。大数据和快数据的结合,更有助于产品的升级迭代决策。

  MSN在中国的死掉不是第一个,肯定也不是最后一个,任何国际公司,如若不将产品的规划升级甚至研发授权,将难以玩转中国市场;而任何互联网产品的迭代,要顺势而为,要时刻倾听用户,否则,总会被抛弃。

2018-10-08 08:44

因为msn是电脑微软时代的产物,现在大部分人都只用手机了,msn自然消失了

2018-10-07 23:32

楼上的几位回答有点太复杂了,其实简单的说。。
1. qq打败msn是因为有qq群,而msn没有群,后来加了群功能,但是弱的很。
2.至于微信,其实国内最早的是米聊,微信的确是使用了qq的流量导入才击败米聊的。
3.微信打败飞信,是因为飞信自己限制了用户群(只限移动用户),后来觉悟了,但是晚了。
4.微信在国内打败whatsapp,原因就更搞笑了,因为whatsapp那时收0.99美金。当时国内还没有为软件付费的习惯
。。。

2018-10-07 23:18

可以关注一下活跃人群数量,用户体验。被取代也是一个过程,且持且观察就行。

2018-10-07 11:02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