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两个典型案例,谈全职炒股的必要条件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今天刷个热门看到了两个全职炒股大V(后面暂且用A/B区别)截然不同的经历,有感而发随便写点。

一、全职炒股的典型案例分析

而立之年,是个人经验和经历最成熟、最丰富的时候,也是人生命运开始分化的时候。职业发展顺利的,基本已经是公司骨干,或者成功积累了不小一笔财富,有条件去选择为自己而活。职业发展不顺利的,面临竞争加剧,行业和经济衰退,甚至被裁员,再也找不回曾经光鲜亮丽的工作。

这两位大V刚好就是两个典型:

A坐标北京,职业生涯遭受挫折,在相对不缺机会的大城市2个月没找到工作就放弃了,选择以30W起步资金跟妻子下了50W的一年赌约,踏上了全职炒股这条不归路。风格偏短线量化交易,一年后本金剩4W以离婚收场。

B坐标上海,很早就主动辞职,2015年前的通信行业不说财务自由肯定也有了不小一笔积累。风格中长线,通过不断学习,复利投资,成功稳定覆盖家庭支出,实现了事业、家庭、教育的平衡。

我认为,A的失败,B的成功,都不是偶然。

区别在于:思维方式、做事的风格、自知之明。

A被裁员,北漂无房,130万存款和北京房价比起来聊胜于无,这对家庭来说是一个重大打击,老婆的心理安抚应当是首要考虑因素,结果A偏偏选择了在老婆(大众心理)看来是逃避现实的全职炒股。

不评价两人的感情基础,从这位老婆能接受这种赌约让A在家躺一年来看,也不像是胡搅蛮缠的人,可能也在这一年中对A的表现早已心死,履行完一年赌约坚决止损离场,也没什么可说的。反观A,敢在家庭已经陷入危机之际,下一年收益率67%的赌约,就是彻底的赌徒心态,真把自己当股神了!从结果来看也是完全高估了自己,对自己和家庭的风险没有做提前规划和调整,努力错了方向。

B主动辞职,上海有房,存款若干,这是有条件的主动选择,已经对自己和家庭做过了全面的规划和评估。当然也有运气的成分,2015年到现在有过几轮牛市,B抓住了牛市机会短期获得丰厚利润,后期又能通过不断学习、调整,建立了适合自己的投资体系,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可见:提前规划、保持学习、识别风险、及时调整,是人一生中很重要的意识和技能,适用于工作、生活包括炒股。

二、有感而发

我的从业经历跟B有点类似,同样是老牌高新企业工作,同样是2019年基本实现家庭财务自由,估计年龄也类似。多年来对同业人员的观察和了解,我大概能理解B是个什么样做事风格的人,包括为什么能在2015年选择辞职全职炒股。

不过我的第一和第二桶金,都来自于房地产。从毕业到2019年,10年多一点,从工资上赚到的钱最多300万,存下来的能有100万算不错了,加上老婆的工资部分,最多150万。

我是2019年前,基本算完整吃到地产黄金十年红利的“幸运者”。夫妻两人以刚毕业攒下的5万+父母筹借的10万白手起家,5年后又加了一次杠杠,小换大,极限改善,成功买下现在已经住了10年的大房子,再用5年基本还清换房和装修欠下的债务。可以说我用10年的青春和汗水,实现了家庭财富的大跨越。

现在又一个5年即将过去,攒下的钱已经满足再投资的条件。按我的情况,应该是继续投资第二套房产比较稳妥,刚好碰上地产这么个情况,按照上节“提前规划、保持学习、识别风险、及时调整”的人生信条,我肯定需要识别风险,重新评估当前的市场,及时作出调整。

我的决定是暂时持币观望,兼职炒股投资。

好在我2019年就已经做好了规划,意识到不久的将来我们家需要拓展新的投资渠道,炒股可能是可选项。从2019年小资金各种风格的摸爬滚打,到现在基本算入门,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投资风格,有信心做到稳定盈利生存下来,再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去拓展和更新自己的能力和认知。

投资,应该是我后半辈子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而这条路,才刚刚开始。

三、全职炒股的必要条件

我认为,全职炒股的必要条件

1、起始资金100W+;

2、有自己稳定的投资风格和模型。

第一桶金都还没攒够,最多算理财,不能算投资。理财需要全职去做吗,岂不是本末倒置?

做投资讲究的是年化复合收益率,不是看某一年牛市拉起来唬人的超高收益率。那些动辄说可以达到年化收益率一两百的,90%都是骗子。股神、天才有没有?有的,人人都能做到这样高到离谱的收益率,股市的钱都要被赚完了,谁来亏钱?

股神巴菲特的复合年化收益率也才30%不到。全职炒股前需要考虑清楚,最好的情况下,通过努力最终20%不到的复合年化收益率(实际上绝大多数能在股市生存下来的人,复合年化收益率能达到股神的一半就相当不错了),能不能支撑得起你们一家人的生活?最坏的情况下,能不能承受得起亏损的风险?家庭其他的突发情况需要用钱,怎么解决?

炒股风格和模型多种多样,连自己适合什么样的都不知道,基本算赌博,也不是投资就好像工作方法都还没掌握好,能做得好工作吗?

所以,我觉得这两个是全职炒股的必要条件。任何一个还没达到,还是老老实实先靠主业多赚钱,养家糊口。工作之余,还有精力的,拿点闲钱学习、实践投资方法,这是值得提倡的,不要上头就行。

不管用什么方法,尽快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后,才能主动或者被动地去考虑全职炒股。这条路也不是一般人能走好的,职业投资很少有靠做超短线维持的(今年新出现的量化交易也是高科技加持,算法和数学门槛极高,不是个人能玩得了的)。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跟踪各种财经和政策信息,研究公司或者行业政策和周期,实际上干的就是证券研究员的一部分工作了。

个人和团队的信息差、能力差、效率差,永远都弥补不了。

各位散户朋友,认清现实,正视自己。炒股这条路该怎么走,只有靠自己摸索,别人给不了标准答案。

@今日话题 #雪球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