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调研18:周期类民企贷款损失率超8%

发布于: 雪球转发:77回复:132喜欢:98
摘要:银行1%不良率与直观不符,调研国企“二银行”发现,周期类民企的贷款损失率超8%,关注+不良率达20%,且有扩散趋势。透视宏观共性是经济回落、价格下跌、企业短借长投、高杠杆。信用风险具有普遍性,差异只是谁不受金融保护,谁先暴露而已。不应低估银行股、信用债的长期潜藏风险。

1、立题:银行1%不良率与直观不符,从“二银行”探真。

信用风险是今年我关注的若干重要问题之一。目前披露的银行不良贷款率1%,严重与直观不符。中国上一次“政府运动式放贷款”是98年为国有企业破产兼并投放信贷,至2002年底上市前夕,银行业不良率达25%。目前商业银行的“还旧借新”操作,很容易隐藏真实的不良率。

国有贸易企业,从银行借入低廉资金,再贸易融资给民营企业,充当“二银行”角色。由于其不具备“还旧借新”功能,可据此洞察实体经济真实的不良率。


 2、“二银行”介绍:国企为民企提供贸易融资。

“二银行”模式:民企A向民企B采购一批原料,商定价格1亿元,现金付款。A为缓解资金压力,寻找贸易国企“代采购”。贸易国企先支付1亿元给B,原料入仓。随后A根据生产安排,分批向贸易国企现金提货,3个月后累计支付1.02亿元。这样销售形式变为“B—贸易国企--A”。而本质是金融服务,即:国企提供贸易融资,收取2%的毛收益(也称代理费)。民企A间接获得银行信贷支持。

 “二银行”的毛利率:一般一个贸易融资项目周期3个月。如果贸易国企以自身授信开具银行承兑汇票,收费1.2%-1.5%(三个月)。如果自身垫资,收费1.2%/月,年化14.4%,扣除银行贷款成本,毛利约7%。可见,无论是承诺汇票还是垫资,毛利都在6%-7%之间。形式差异不大,本质是借体制内金融资源、和国企信用来创造利润。

 贸易融资客户群体:贸易融资和常见的“影子银行”不同。它需要真实的贸易背景,即需要有真实的进项、销项发票,并缴纳增值税。所以房地产项目不做,政府基建项目不做。主要客户群体是工业原料的经销商、制造商。由于近年银行对“两高一剩”行业限贷,这些行业自然成为贸易融资的重点客户(但不限于此)。贸易融资由来已久,但2009-2011年是大发展年份,这与国内信贷政策调整直接相关。


3、调研:周期类民企贷款损失率超8%,关注+不良率20%,且有扩散趋势。

样本具代表性:调研某贸易国企,年贸易融资总额60亿元,存量垫资规模20亿元左右(一个采购融资项目周期3-4个月,所以资金周转率3-3.5倍)。涉及客户数约200家,基本为民企。涉及主要行业包括:有色、化工、钢材、石材、木材等。该样本能典型反映周期性行业的民间经济真实状态。

经营性逾期率40%:在20亿元贸易垫资中,约8亿元出现逾期,逾期率40%。涉及客户近20家,逾期客户比例约10%。但这种逾期以往多属于“安全范畴”。因为贸易融资期限短,3个月后,经销商发现原料价格下跌,往往会延迟提货,延迟销售,造成账目上逾期。一旦行情回暖,经销商很快就会现金提货,平仓融资。此类经营性逾期由短期价格波动造成,由于贸易融资有足额货物抵押,并有20%保证金,整体风险可控。但前提是货物价格不要出现持续、大幅下跌。

 “关注+不良”率20%:上述逾期中,约4亿元超过90天,进入诉讼程序。参照银行口径,可认为是“关注+不良”率达20%。该比率从去年至今上升很快,主要原因是:一、价格持续下跌。如材料价格下跌超过保证金20%的幅度,再加上罚息因素,经销商可能干脆就不要货了。二、短借长投。部分客户从周转快的制造、经销主业转投到房地产、矿产等长周期项目,资金沉淀,造成短期经营资金周转不开。

 损失率超8%:上述诉讼中,公司评估约有1.6亿元的标的拿不回本金。按照银行口径,可认为是贷款损失率8%。本息损失与极端风险有关,例如仓单重复抵押,或客户存在其他隐性负债被要求清偿。考虑到该数据不包括去年的钢贸损失,以及诉讼中其他标的不可能足额清偿,实际损失率超过8%。

 风险呈扩散趋势:回顾历程,2009-2011年是国企贸易融资的爆发年,行业内赚的盆满钵满。2012年开始出现风险,风险点集中在钢贸领域(其实民间高利贷2011下半年就出现风险了)。但2013年至今,反馈是各行各业的风险点增加,如化工、木材、石材,甚至食用油,呈现“由点到面”扩散。目前公司策略回归谨慎。


4、分析:信用风险具有宏观共性,差异只是谁暴露而已。不应低估银行股、信用债的长期潜藏风险。

透视贷款违约的共性:1、经济不好,产品价格持续下跌;2、企业短借长投,影响经营性资金周转。3、资金等各方面成本压力大,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如从前,尤其是资本金少,高杠杆企业。

信用风险的广泛性:虽然8%的贷款损失率指向的是周期类民营企业,但其成因有宏观共性。我相信,地方政府、高杠杆国企、房地产、银行一样存在同量级信用风险。例如我们在2013年初的《城镇化透支与变局》调研中揭示,部分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达一年可支配财政收入的8-10倍。信用风险的宏观根源相同,差异只是表现形式,谁暴露,谁没暴露而已。

哪类企业最容易风险暴露:1、民企。没有金融资源保护,没有“还旧借新”渠道,金融机构一收缩,首先砍民企。2、强周期企业。价格波动大,资产价格下跌直接冲击抵押物价值。3、高杠杆企业。同一行业中,经销商比制造商杠杆更高。所以看到钢贸比钢厂倒的更坚决。

对资产价格的影响:目前看:1、银行股的资产质量风险远未暴露。2、信用债风险刚刚暴露,不受金融保护的民企债首先撕开缺口。事情还未结束,不应低估长期潜藏风险。

未来变数:1、经济再强拉高增长。2、宏观层面的债务重组。

全部讨论

无所谓局2015-02-01 00:36

慢慢看。

张小企20112014-11-21 21:49

=我是补完的分割线========== 早上boss发来两句话,总结来说就是——“动产质押真可怕!” 我昨天晚上浪费脑细胞想的1、2、3、4点和这句话比真是相形见绌啊!

陈瑞明2014-05-20 14:17

没错,确有此事,不仅是小额贷公司,其他以前不给放贷的企业,也被银行提供贷款了,用于“过桥”,抹平逾期贷款。

冰泓清2014-03-24 10:54

看多的快救银行,要不要给你融资

双同学2014-03-24 07:05

墨亮2014-03-23 19:32

好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