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月报 | 缩手缩脚放缓扩张两年,餐饮企业开始密集赴港上市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一、赴港谋求上市的餐饮公司显著增多


“青春有几年,疫情就占了三年”,餐饮业等待疫后曙光已久,但复苏形势依然严峻。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中国餐饮市场今年3-5月的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0.1%。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赴港谋求上市的餐饮公司却较往年明显增多。截至2022年8月8日,目前在港递表且未过期的餐饮行业公司共计7家,以及1家通过聆讯的绿茶集团,其中乡村基、捞王及绿茶均两次递表;而特海国际属于海底捞分拆出的海外业务,并以介绍形式上市。

对比过往两年,餐饮行业并未出现过如此多的公司集中递表,若按首次递表计,2020-2021年餐饮行业递表家数仅有6家,而2019年则有10家,由此可看出,疫情前及后疫情时代,餐饮行业的融资需求及目的或在悄然发生改变,疫情前餐饮企业或者精确的说连锁餐饮的融资需求更多的是在于快速扩张的资金需求。


疫情这几年,为了缓解现金流压力,很多餐饮企业都缩手缩脚,放缓了扩张速度,在投资方面变得更保守了。通过现存8家递表公司过去三年所购买物业、产房及设备等资金曲线图可以发现,当前递表的餐饮公司扩张资金在逐年缩减。


(现存八家递表公司过去三年扩张所用资金曲线)


上市融资是企业应对行业风险的有效途径。餐饮行业自身具有准入门槛低,市场分散且标准化程度较低等特征,同时激烈的竞争进一步凸显了餐饮企业现金流压力。如果能够顺利上市融资,企业将在餐饮行业复苏中更有推进扩张计划的底气。从递表公司的募资用途也可以看到,大部分公司的融资目的就是门店拓展以及完善供应链,以此维持公司扩张脚步。



二、已上市餐饮股市场表现一般


根据沙利文捷利(深圳)云科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8日,在港上市的餐饮公司合计15家(剔除创业板公司);截至当前,餐饮行业整体下跌1.99%,表现不佳;而从涨跌幅方面,近一个月涨幅最大为快餐帝国,上涨19.35%,而K2 F&B则下跌14.55%。


近一个月餐饮行业的上市公司表现一般,仅5家上涨,10家下跌;涨跌方面,快餐帝国上涨19.35%,位居榜首,而K2 F&B最大下跌14.55%;餐饮行业整体涨幅均值下跌1.99%,从涨跌家数上看,餐饮行业亦跌多涨少。


从年内最低价至今涨幅上看,上涨超过100%的有2家,其分别为上海小南国,上涨127.27%,及首沣控股,上涨170.83%;而上涨超过50%的有4家,从大到小分别为快餐帝国九毛九海伦司海底捞;而涨幅10%-50%的有5家;涨幅不足10%的仅3家。且从涨幅分布上看,餐饮行业年内从最低价至今反弹区间基本在50%上下,故而港股餐饮行业今年整体涨幅虽趋势向上,但并未出现集体且统一大幅上涨现象,所以港股餐饮行业当前亦未形成大趋势。



三、餐饮股成交量两极分化,末位公司“无人问津”


从换手率来看,截至2022年8月8日,餐饮行业近一个月换手率均值约为3.25%(注:此处的换手率按公司流通股本计算所得),整体日均成交额约为2923.86万港元;


换手率上,海伦司近一个月换手率最高,约为16.56%,日均成交额约为4676.80万港元,而近一个月则下跌9.77%,由此可看出,海伦司近一个月空方力量较大;K2 F&B近一个月换手率最低,仅有0.05%,日均成交额则仅有0.40万港元,可以说成交上几近于无;对比二者换手率及日均成交额差值可看出,餐饮行业成交基本集中在头部几家公司上,行业呈现两极分化态势。




四、整体估值贴合市场,新兴餐饮仍需砥砺前行


餐饮行业整体PE均值约为20.14倍,15家公司中,8家尚处于盈利状态,其余7家未盈利,从其公司业务上看,盈利公司基本属于老牌餐厅酒楼或是连锁快餐;其中九毛九PE高达61.61倍,较之行业均值,偏离值过高(如剔除九毛九,则行业PE均值约为14.21倍)。


PS方面,餐饮行业整体PS均值约为1.73倍,其中海伦司PS最高,约为7.40倍,九毛九紧随其后,约5.01倍,自这两家后,PS数值明显出现较大的断层,这也反映出两家公司较之整体行业PS偏高许多。



综上,餐饮行业整体估值基本与港股市场贴合,个别偏离值过高如海伦司,其作为次新股,海伦司前期估值偏高尚且合理,随着时间推移,海伦司经过市场验证和业务的持续发展,估值会逐渐贴合整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