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震”中心,不知“震”中苦!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每个月的20号,是小鱼一家还房贷的日子。

小鱼是个理发师,一个人经营着一个小理发店,在浙江一个县级市也开了有六七年了,生意还算稳定,辛苦一点,每个月也能挣个万把块。

跟小鱼相识是偶然的一次理发,不像其他理发师常会跟客人聊天,小鱼是很闷的那种,是个怪人。

从进门后我说剃头,到出门前我问多少钱,一个头剃下来,小鱼除了说十五之外,没说过其他。

可能是听烦了其他理发店孜孜不倦的推销,这个一声不坑的理发师,倒让我耳目一新。后来我平均半个月去一趟他的小店,慢慢也熟稔了。

前些年,他的店一般开到晚上8点半,9点的样子。从2020年年中开始,有时候晚上10点半开车路过他店,里面灯还亮着。

后来有一天,我调侃他,怎么了,最近怎么肯干?他回我说,小孩要上小学了,想到城里上,就买房了,压力大了,不干不行啊。

因为首付比例不高,每个月近五千的房贷,是小鱼一家每个月最大的一笔开支。

去年10月份,小鱼买的小区如期交房了,小区旁边就有一个新建的小学,还算不错的那种。

跟小鱼一样为孩子读书进城买房的,在这个县级市很多。他们往往学历不高,但还好有一技之长,希望获得相对好一些的教育资源,让小孩能多点书。我把这视为一种朴素的上进!

跟郑州很多烂尾楼的业主相比,他们大多数人都是幸运的,买的房都能如期交房。烂尾,在这个小城市并不多见。

确实,去年恒大融创为代表的这些大房企相继暴雷,当时的影响可能还主要集中在上游的供货商、建设方,但今年,房企“地震”的这个余震,已经蔓延到那些买了烂尾楼的业主们。

网上有份统计,是关于目前存在的烂尾楼数据。

排名第一的郑州有106个问题楼盘,涉及居民超过60万。郑州主城区总人口一共759万,意味着每100个人中就有8个人买到烂尾楼。

数据总是冷漠的,但这些数据的背后,往往对应着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个活生生的家庭。

在抖音上有一对郑州年轻夫妻,他们2013年相识于大学,8年恋爱长跑。他们努力、乐观,领证、结婚,像大多数年轻人那样,相互扶持,热爱生活。

在他们视频中,我们能感受到明显的烟火气,也能感受到朴素的青年群体如何在努力生活。

去年11月份,他们在郑州买房,贷款102万,月供6300元,还30年。

买房后的几个月,他们虽然遇到了降薪,但他们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依旧在出租屋里期待交房的那一天。

然而,当开发商爆雷的新闻传来,他们的生活就变了。

他们担心暴雷发生在自己的楼盘,就一次又一次到工地看房子。并且说距离交房27个月,还要再来27次。

终于到某次看房子,他们房子的工地也停工了。两个人在工地边录下短视频,评论区里说,“我看到了女孩眼里没有了光,还有了黑眼圈”。

按理说,在买房交易达成的那一刻,买房的人不论是全款还是首付+贷款的方式,都已经把钱给够了。

既然钱已经交够了,但为什么开发商还是烂尾了?很明显,烂尾是因为开发商没钱。

那为什么会没钱,那些存进监管账户的钱怎么会突然就没了?

因为银行方的监管不利,开放商把原本属于该项目的资金,挪做他用。

各地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制度都有明确规定,“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会同银行对商品房预售资金实施第三方监管,房产开发企业须将预售资金存入银行专用监管账户,只能用作本项目建设,不得随意支取、使用。”

但在实际操作当中,地方银行面对财大气粗的房企,往往存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大多数房企,往往拥有提前支取项目资金的“权力”,有些可能是两成,有些是五成,排名越靠前,提取资金的比例越高,有些甚至是百分之百。

甚至还存在,开发商可以在其合作的银行开具一个监管账号的同时,拥有多个不同的账号。

有些业主交出去的钱,从来没有受到过地方银行、政府的监管。

那这些被房地产企业提前支取的钱,流向了哪里?

很多人对房地产企业的第一认识,就是有钱,这背后很大意义上是高房价带来的错觉。

真实的房地产公司本质上更像是一家金融公司,从外面借了大量的钱,然后管理和推进多个项目落地执行。

拿地的钱来自银行,建设有施工方,工程监管有监理方等等,房地产企业就把这些撮合在一起,其单个项目的实际利润率并不高,基本在8%左右。

房地产企业靠什么挣大钱?靠的就是闪转腾挪的高周转。一个项目的资金可能用于五个项目,甚至十个项同时开展,这样原先8%的单项目利润,就会被放大数倍,这跟股票和期货市场中加杠杆性质一样,要赚就死赚。

这是一种“击鼓传花”式的操作。

在之前,商品房销量很旺的时候,这样玩还是顺畅的,但这两年,房子变得没以前那些好卖了。

今年前4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为3.78万亿元,同比下滑了近30%。

新楼盘不好卖,从原先项目中提前支取的业主购房款想追回就很难了,资金链就这么断了。

于是有些就开始降价销售,但你之前卖2万,现在卖1万5,原先的购房者怎么能接受,地方ZF出于维稳需要,也会出手干预。

实在卖不出了,资金回笼出现问题,就只能欠上游供货商的钱,到最后,施工方的钱也给不出了,项目就烂尾了,刚开始可能还东一堆砂石,西一堆钢筋,时间久了,就只剩草了。

那些选择断供的烂尾楼业主们,哪一个不知道断供会让自己陷入银行黑名单,像郑州那些,一边还着房贷,一边租住在出租房里付着房租,他们原先想着可能熬两年,房子交付就好了,起码再也不用房租了。

现在一烂尾,复工遥遥无期。还怎么活?在选择断供之前,他们难道没有想过断供会让他们进入银行黑名单,陷入信用危机当中,跟网上说的那样,但凡看得到希望,也不会置自己于如此。

客观上来说,买房的人,是整个交易过程所有参与者中,掌握信息最少,话语权最低,也是最需要保护的群体。

选择断供是种无奈,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断腕之举,是通过伤害自身,倒逼ZF关注处理的不得已。

作为业主,他们要的就是房子能建好,他们能住进去,而不是一拖再拖。

已经很苦了,不能再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