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上下游矛盾的爆发!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7月1日,此次反弹主攻方向——光伏板块,出现了一定的分化,矛盾主要集中在光伏上下游产业之间。

以天合、晶科、晶澳为代表的光伏组件龙头企业午后股价跌的很快。

这回的分化,在我看来其实是在情理之中。

核心原因是今年以来,随着上游原材料(硅料)价格持续上涨,同时紧接的是硅料制成品硅片巨头的持续涨价,依靠一定的垄断性,价格传导非常顺畅。

这样的情况长此以往,光伏上下游之间矛盾的再度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6月29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本周,国内单晶复投料周环比涨幅为4.83%;单晶致密料周环比涨幅为5.10%。

至此,今年以来,单晶复投料和单晶致密料的累计涨幅为23.51%和24.05%。

与此同时,就在过去的一周,硅片两大龙头中环和隆基先后宣布涨价,平均涨幅都在5.6%以上。

之前市场绝大多数的分析师,都在预判,硅料价格会从去年四季度开始进入一个下调周期,但想不到今年以来,其价格始终坚挺。

造成价格始终坚挺的原因还是“缺料”,但如今造成这个缺料的原因是人为因素——检修。

根据统计,6月份国内多晶硅产量约6.16万吨,环比小幅减少1%。硅业分会指出,原本一些小产能项目的投产释放将使本月多晶硅产量环比增加,但由于新疆一家企业计划外检修(东方希望),加上两家企业因限电或设备维护,导致产出减少,整个6月份国内多晶硅产量大幅低于预期。

与此同时这个“检修”正在持续,7月份,国内有检修计划的企业增加到5家,减产幅度也大超预期。

其实在往深处想一下,为什么要集中安排在这两个月检修?

一方面是现实原因,用电高峰期马上就到了,作为高耗能行业代表的硅料,此时检修符合要求。

另外大家可以想一下,换成你是硅料方,你是愿意缩产以维持如今的高价,还是愿意扩产降价,以量补价?我自己肯定倾向前者。

这样一来,要想在短期之内撼动硅料的价格,难度颇大。

硅片还能通过行业话语权,把涨价传导下去,但对于竞争本就激烈的下游组件,短期恐怕是要过“苦日子”了。

当前,组件厂商主要面临两方面的压力:

1、一方面组件厂商要面临资金能力的考验,需要先垫钱购买材料,封装成组件后再行卖出。此外,组件回款都不可避免地面临账期,尤其是海外回款周期较长,因此十分考验组件企业的资金周转能力。

2、另外,如今上游涨价严重,成本倒挂,组件价格即便也随着涨价突破每瓦两块钱,终端接受程度十分有限。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感觉一些组件厂商是可能会选择减产、甚至停产的,不做我就不会亏,我要是做的多,就意味着亏的更多,除了没钱赚之外,还要对企业的现金流产生负循环,对于那些成本本来就高,现金流也不充裕的二、三线组件厂商而言,压力山大。

至于想学硅片把价格传导下去,这组件的市场竞争烈度,还是醒醒吧,你要涨价,终端就换厂或者直接暂缓项目。

可能硅片涨5-6%,强势企业的组件也最多涨1-2%。截至6月底的报价,主流组件产品价格依然僵持。根本涨不动,终端接受度压根不支持!

就说这些,我是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