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机场:现在的“牛夫人”,还能否成为曾经的“小甜甜”?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6喜欢:7

疫情三年,机场、旅游相关的行业可谓是受冲击最大的行业,回首望2023年与2022年经济复苏整体要好,相信2024年也会慢慢复苏,今天咱们就简单聊一聊上海机场

一、商业模式分析

从年报中看上海机场经营业务主要分为航空性业务和非航空性业务,航空性业务不难理解,指与飞机、旅客及货物服务直接关联的基础性业务,比如乘坐飞机给的机票费用,运输货物给的运费等;其余类似延伸的商业、办公室租赁、值机柜台出租等都属于非航空性业务,这也不难理解,机场本来人流量都比较大,把门店租出去,收取租金,广告费等,下图为上机2019年的收入构成:

从收入比例可以看出,非航空性收入占比62.68%,航空业务占比42.62%,从年报中可以得知目前航空性业务等收费项目的收费标 准按照民航局相关文件规定实行政府指导价,非航空性业务收费项目的收费标准实行市场调节价。

针对上机的业务模式,我们再结合财务报表看看到底这个生意能不能赚钱:

截止2023年3季度,从资产负债表看,上海机场货币资金122.07亿;交易性金融资产10.57亿;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34.99亿,主要是应收商家的租赁款;存货5,307.57万;非流动资产主要为一些资产使用权和长期股权投资。

利润表:截止2023年3季度营业总收入79.21亿,营业成本67.66亿,管理费用3.88亿;财务费用 2.57亿;无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

现金流量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71.35亿,对比营业收入79.21亿元,表明上机提供的服务基本都收到了真金白银。

大家都知道由于疫情原因机场行业受到冲击,业绩正处于恢复当中,所有没有可比性,假设2025年上机的业绩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我们可以拿2019年的数据看看上机的业务赚不赚钱。

上机2019年资产负债表主要的科目:货币资金103.6亿;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16.62亿;存货1,434.35万;长期股权投资39.3亿;固定资产197.69;亿在建工程4.65亿;无形资产4.99亿。

利润表:营业收入109.45亿;营业成本53.4亿;毛利率51.21%;销售费用7.57万;管理费用2.65亿;财务费用-2.09亿;研发费用为0;净利润52.61亿。

现金流量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111.12亿,对比营业收入109.45亿元,表明上机2019年提供的服务也基本都收到了真金白银。

说了这么多,对以上数据简单总结一下:首先是商业模式,上海机场主要提供航空性和非航空性的服务来赚钱,占比最大的就是租赁门店或广告位等非航空性服务,其次从财报上来看,2019年公司毛利率51.2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111.12亿,表明卖出去的服务99%都收到了真金白银,最后,公司基本不需要啥存货,销售费用也 只有区区7.57万,研发费用为0,既没有库存的烦恼,也不用投入巨额销售费用来提高收入,与整个A股相比上机确实是较好的商业模式。

二、环境分析

当找到好的商业模式的企业之后,需要对投资标的所处环境进行分析,因为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因此,弄清楚所处长期或短期的环境是有利还是不利至关重要。

(一)宏观环境分析

对宏观环境的大致分析,能让我们对所投资行业在未来5年、10年或者更长时间内,至少在整个大方向上是正确的。

1.政策面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民航具有运输效率高和服务国际化的特征。在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民航始终把握开放的前瞻性、主动性,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同时,在“十四五”时期支撑我国民航持续较快增长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民航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航空需求的主要矛盾没有变,航空市场增长潜力巨大,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具有基础设施集中建设、创新驱动模式加快形成、行业改革全面深化和重大风险主动应对等阶段性特点。

2023-2025年是民航增长期和释放期,重点要扩大国内市场、恢复国际市场,释放改革成效,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着力增强创新发展动能,加快提升容量规模和质量效率,全方位推进民航高质量发展。

2.经济放缓

航空运输业整体与宏观经济的运行周期有较强联动和同步性,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态势会影响机场业务量的表现情况。

也就是说当宏观经济处于上升周期时,经贸往来频繁、消费能力旺盛,客货运输需求增加,客货运规模将会增长,相关行业整体收入和盈利能力得到发展。反之,当宏观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时,客货运输需求增速将减弱,航空客货运规模的增长也将随之减缓、停滞甚至下降,相关行业的收入和盈利能力也将受到不利的影响。

2023是疫情结束的头一年,本以为全球经济会逐渐恢复,但由于地缘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如:俄乌战争、巴以冲突以及与漂亮国的紧张局势,世界经济下行的风险加大,国内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经济滞胀风险相互交织,长期与短期、国内与国际影响因素相互叠加。但是,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民航运输市场也将迎来显著复苏。行业相关政策的逐步优化及市场环境的持续改善将有利于提升旅客出行意愿,为上海机场航班量的恢复奠定基础。

3.收入增长推动机场行业增长

随着人们的收入提高,出行旅游已是常态,这会进一步推动机场行业的增长。

从居民收入端来看:居民收入水平及购买力提升,中高端收入群体扩大,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购买力水平快速提升,中高收入群体不断扩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1-202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9.85%的复合增速增至4.93万元,2001-2021年人均消费水平以8.62%的复合增速增至3.80万元。根据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报告,2020年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超过1千万元)规模达262万人,十年间复合增长率为17.94%,预计2021年底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将接近300万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将突破90万亿。

从全国出游数据显示:消费升级带动旅游需求,从而出行及购物增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8-19年我国居民出游率由129.6%提升至436.8%,背后是我国居民快速增长的旅游需求。

疫情前出入境客流量持续增长,国内居民出境人次在跨境总人次中占比提升。中国民用航空局数据及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2019年国际航线的民航客运量以15.27%的复合增速增至7425.1万人;2000-2019年我国国内居民出境人次由0.1亿人次增至1.7亿人次,复合增速高达15.77%,明显高于外国旅客入境人次4.23%的增速,在总出入境人次的占比由14.16%大幅提升至54.82%。随着如今疫情形势的全面放开,国际旅行限制逐步取消、国际旅行复苏,巨大的潜在市场将得以释放。

简单总结一下目前上海机场所处宏观环境是否有利:机场属于国家战略性产业,具有政策方面的支撑,如“十四五”规划等。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力度越来越来,相信与国外的经济合作会越来越密切,同时居民收入的提高,以及旅游出行增加,相信未来增长的潜力巨大。但机场业绩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目前地缘政治局势动荡不安,世界经济处于下行风险,国际贸易和国际出行减少,今后仍具有不确定性会发生什么事。但国内经济韧性较强,内需拉动整体经济增长。总体来看上机所处的宏观环境利大于弊。

(二)竞争者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机场行业竞争格局如何?

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中国航空机场集中度还是比较分散,竞争较为激烈。同时随着民航整体发展和周边机场竞争格局的不断变化,上海机场的竞争优势面临较大挑战。

另外还有其他运输方式竞争的风险 ,现代运输方式主要包括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含海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等,与其他运输方式尤其是高铁的竞争可能会对航空运输的需求产生一定影响。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前面我们了解了机场行业集中度较低,面临的竞争对手众多,同时还面临高铁的竞争,那么有什么方式可以让企业减少竞争压力,活得更滋润呐,那就要看企业是否有构建其宽宽的护城河。

1.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市场资源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大三角航线的端点,飞往欧洲和北美西海岸的航行时间约为 10 小时,飞往亚洲主要城市的时间在2至5小时内,航程适中。上海直接服务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和“长江 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上海机场半径 300 公里的腹地内覆盖了长三角地区的 8 个主要工业、科技园 区,相关产业航空关联度高,主要产业为电子信息、汽车、石化、成套设备、精品钢材和生物医药等。

2.枢纽建设初具规模,具备打造世界级机场条件

浦东机场目前投入民航运营跑道4条,航站楼 2 座,卫星厅1座,设计满足年旅客吞吐量 8,000万人次的需求。虹桥机场目前投入民航运营跑道2条,航站楼2座,设计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的需求。

从2022年年报披露的核心竞争力,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这两条,上海机场作为中国的“国门城门”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是亚洲、欧洲和北美大三角航线的端点,同时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还直接服务经济活跃的长三角地区,无论是于国际还是国内经济往来都极为密切。

作为机场最核心的业绩驱动在于旅客,货邮及起架吞吐量,如果上海机场打造成世界级机场,年旅客吞吐量 8,000万人次,地处优越位置的上海无论与国际或者国内商务或者旅游来往的旅客及货物都将增加,一方面必然会为航空性业务带来收入,另外非航性的租赁业务的收入也会增加,当来往的人次增加,在机场停留购买东西的人的概率也会增加,那么与中免谈判的筹码也将会大大增加,但前提是人流量要达到。

四、公司管理层及组织分析

一家企业的运营离不开人的管理和这个组织团队的运行效率,以及彼此的相互配合,那么我们简单看看上海机场的管理层是怎么样呢。

1.高级管理人员基本情况

目前上海机场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为冯昕,曾在多家航空公司担任过高管,与前两届相比,算是科班出生,在网上也没有收到相关负面信息,相信在以后的管理中会有好的表现,下图是董事会成员主要的工作经历:

接者我们再看下面这个图,我们可以知道,在2022年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重组后,更换了最新的领导班子,并且大多数高管都已经离任。在这里不好说是好是坏,但大量高管被整体换掉表明之前的管理团队确实有过失之处。

另外2022年高管总薪酬为725.05万元,总营收为54.80亿元,高管薪酬占收入比为1.3%;在2019年高管总薪酬为898.47万元,总营收为109.45亿,高管薪酬占收入比为0.08%,无论是疫情前业绩好时,还是疫情后业绩不好时,高管们拿的工资基本没有太大变化,高管薪酬占收入比都相对合理。

3.公司员工总人数

上图是2022年员工总人数为12127人,接着附上2021年员工总人数8122人;2020年员工总人数8218;2019年员工总人数8389人。2018年员工总人数7238人。

2023年员工突然增加4000多人主要是和虹桥机场重组导致,另外也可以看出近5年公司员工数量保持的相对稳定,只有小幅提升,即使是在疫情的这两年都没有出现裁员来降低成本,侧面反映老东家对手下的员工还是比较厚道。

五、估值分析

从1月26号上机公布了2023年的业绩预告,全年业绩大概为10亿元左右,根据上机的核心竞争力给与合理估值25到30倍的PE,到2025年业绩恢复到50亿元净利润应该概率比较大,那么2025年合理估值为1250亿元----1500亿元,总股本为24.9亿元,每股合理股价为50.2元---60.24元。

以上是个人对上海机场的认识和见解,有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讨论,相互学习交流。

全部讨论

02-27 12:18

一群牛马在那里喊恢复不到19年。
说合同变更,收费变低,但他们看不到这几年上机多了些什么。
免税店的股权,虹桥机场,物流公司。
这些实打实的资产,之前是没有的。
估值理应比19年更高。

前面都赞同,就是最后一点估值有歧义。上海机场如果利润回到50亿之后的利润增速可能就会降低了,这个时候估值不会有这么高。

从收入比例可以看出,非航空性收入占比62.68%,航空业务占比42.62%。2018年和2019年数据搞混了

资产是多了,对应的净利润也要更多才行,正常年份起码70亿净利润以上才能匹配上目前这个市值,不然就废了,另一边增加了,利润反而不如以前的话那不更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