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为何突然看中A股大机会?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5月6日,今天是5月第一个交易日中国股市表现良好,无论A股还是港股。从技术趋势角度看,港股已经进入牛市,A股也进入了升浪,也就是趋势性上涨阶段。而在技术趋势走好的档口,高盛高调看好A股的大机会,高盛研报认为,在最基本的情况下,如果改革措施能够促使中国A股市场赶上全球或地区平均水平,中国股票市场,即A股的估值将扩大约20%,在最乐观情况下A股估值可能将上升约40%。为何在A股技术趋势向好的情况下,外资也突然改口看好中国资产?

你要理解什么是趋势?你可以理解为价格走势的自然惯性,且这种自然惯性之上又叠加了人性。现实中,人不是理性的,如果人是理性的,那么不管黄金上涨还是下跌,金店的客流应该是稳定的,正因为人不是理性的,所以只有在金价上涨的时候金店生意才会爆发。非理性人类行为铸就非理性繁荣,而非理性繁荣的核心逻辑是资产供不应求而货币供过于求。所以,货币政策对市场非常重要,外资近期不断的流入,既是看好中国经济,也是看到中国资产端和货币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从股票供需上看,现阶段A股的IPO和退市制度正在完善,五一有很多公司挂了ST,未来其中的一部分会被“请出”市场,说明A股开始追求动态供给平衡,供给减少或者稳定将成为大方向。而在需求端,美国经济处在过热到滞胀阶段,美股显然存在高泡沫,巴菲特2000亿美元现金就是最好证明,所以当前美股并非最佳投资资产。而美元和美债虽然是无风险投资品,但当前美国国债数量庞大,相比于08-09年翻了6倍,未来美国要么紧缩还债,要么继续印钞饮鸩止渴(美债货币化),若饮鸩止渴,那美债信用崩坏;若紧缩,美国经济走差,美债美元信用还是崩坏。而现阶段中国股市资产质量较高,在资产荒的情况下,外资对中国股票有更大的需求。

总之,中国资产需求增长但供给稳定,供不应求推高估值,这便是资产趋势。

而从货币端看,刚刚政策发声“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风险,货币政策积极下好“先手棋””,所谓听话听音,经历过若干年货币政策稳健中性之后,未来央行货币可能会松动(债务货币化),其中最代表性的新政策是央行二级市场购国债,形成类QE的新货币工具。

为什么要央行买国债?一方面是化债,另一方面是央行需要这个工具。

在央行现有工具中,发行人民币主要是外汇占款,降准和公开市场工具,外汇占款发行的是“长线人民币”,商业银行不用还,没有利息,而降准是通过商业银行货币乘数来增加货币。而SLF和MLF是“短线人民币”,有利息,一段时间后要回收。自2014年以后,外汇占款逐步稳定,而降准造就的货币乘数已经超过8接近9。换句话说,外汇占款和降准这样的“长线人民币”工具已经不能发挥作用,此时需要一个新的“长线人民币”工具。而二级市场买国债,这能够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且是没有利息的“长线人民币”,所以个人认为这个政策一定会到来。

综上,货币增加供给,资产供不应求,叠加之下,中国股市走牛的趋势就显而易见了。一轮结构性牛市正在到来,如今正处于这轮结构性牛市的山脚位置。当然,既然是结构性牛市,投资人需要注重投资赛道,我估计本轮结构性牛市的主题依然是核心资产,高股息和高成长将并驾齐驱,价值投资优质资产依然是本轮行情的主攻方向。

最后关注几条新闻:

其一、合成生物概念保障。其实本质热点还是围绕玻尿酸,江南大学团队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生产普通分子量的透明质酸,只是热点从产业的下游转移到了产业的上游。

其二、苹果发新产品。对苹果的评价,日暮。要听巴菲特说什么,但更要看巴菲做什么。

其三、金价跳水日元反弹。金价,涨势是确定的,但速度不会太快,慢慢爬的情况。日元反弹是因为日央行干预。

吕长顺(凯恩斯) 证书编号:A0150619070003。【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