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药明生物(02269)$

昨夜今晨以及近期发生一些财经热点新闻,记录和点评一下:

1、美股纳指和标普创了历史新高,纳指40年涨了160倍,80%年份和日期是在上涨。单纯从资本市场角度讲,注重投资者回报,严厉的惩戒措施,能上能下的IPO和退出机制,多空对等的交易机制,量化投资的合理发展等等吧。中国市场30年3000点,最大的问题还是市场本身的制度问题,这点毋庸置疑。问题的根源在于过多的认为干预,被赋予了太多的偏离投资者回报的责任和义务。

2、美国生物安全法案众议院表决40比1通过。我认为,这个法案其实就是一场做给选民的秀而已。从时间周期讲,11月就要大选,一半众议院议员要更换,7-8月两院还要休会,这个法案走完众议院,参议院的时间周期来看,难度极大;从合同和服务来讲,仅限制联邦政府与国内企业的合同,不涉及联邦医保,不涉及私营企业;从限制出发点来看,仅仅是基因类业务,华大和药明基本没有这块业务了;从金额来讲,美国联邦预算委员会说是50万美元。闹剧

法案的对于未来药明和CXO的限制可以忽略不计了。

美国目前处在药品短缺的阶段,去年还需要紧急审批中国药企药品进入美国市场。今年初以来,仿制药和原料药出口为主的华海药业国药现代等等吧,业绩大幅上涨。华海药业去年美国出口增长了60%多。

3、美国再一次无耻的增加中国出口关税。但是从增加的内容和金额来看,更多的在拉选票,做样子。同时,最为神奇的是大国这边居然第一次没有反制也增加关税。也许是因为耶伦来了,特意谈了,也许是终于想明白了。哪个大客户给你挑挑刺,不触及根本的忍一下就得了呗。深挖洞、广积粮,做好自己的发展。

4、中美选择了两条截然不同,但有相互学习借鉴的发展模式。美国那边大市场,小政府,主要通过联储利率的价格手段从需求侧来调控经济,特殊时期辅以量化宽松的手段。中国这边大政府,小市场,通过数量型手段来从供给侧来调控经济,价格手段只是辅助手段。两种模式都有优缺点,都是适合自己国情和发展阶段的。不然也不会成为世界的两极。

中国数量型,供给侧管理来源于历史的计划经济思维,目前肯定是遇到瓶颈了,社会20年以来第一次出现了同比负增长。解决问题的根本手段估计应该不是长期国债,而是增加和增强价格型手段。毕竟现在有点流动性陷阱趋势。

5、从去年7月重要会议开始,我就一直非常看好未来几年的资本市场发展,尤其是新国九条和新领导上任后的管理措施。我认为从春节开始,各行各业的政策都有过去十年的一些调整。整个社会信心不足,有历史原因,更有现实原因。发展总不会一番风顺,我个人感觉市场经济的味道,改革开放的味道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