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恒:2012生物医药投资策略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3回复:9喜欢:38

作者:东兴证券医药分析师陈恒 ID:@陈恒  | 

 

雪球财经于今日下午在京举办“2012雪球财经论坛-资产全球化时代的投资策略”。以下为东兴证券医药分析师陈恒演讲全文:

 

今天我在这里要跟大家更多讨论什么呢?更多讨论行业上的情况,为什么跟大家讨论行业上的情况,这几天我也在不断地想,我理解的医药行业和基金经理、普通投资者理解的医药行业有比较大的偏差,今天面对高级投资者,我想把我最近思考的一些观点和大家交流一下。

   大家投资美股比较多,美国那边也有很多医药上市公司,首先讲全球视野下的医药行业,这和生物医药行业有区别,我后面会讲。

   在我们的理解中,一个金字塔,最上层的是全新的药,现在占据这个地位的还是欧美一些大型企业,但增长率已经很慢了,投入产出比越来越低。在很多政府官员脑海中,医药产业是新兴产业,是高科技行业,是很好很好的行业,但在全球视野范围下,医药的确是一个成熟的行业,为什么?医药行业的黄金时代是在八九十年代,那时候FDA每年批准的新药大概有54个,过了1992年之后一直到新的世纪,每年批准的药就逐渐下降到了20个,并且在20个里,已经看不到原来那种所谓重磅炸弹级的药物(年销售额超过10亿的药物),八九十年代出来的药物很多都成为了重磅炸弹,不光10亿,还有50亿、100亿,阿诺法他丁钙片前年卖了150亿美元,去年专利到期,99亿。

   刚才说,投入产出比越来越低,低到了什么程度?可以给大家一个数字,原来在5000个化合物里可以找到一个新药,现在需要在10000个化合物里找到一个新药,原来上市批准的四个新药一个是赚钱的,两个是平的,可以把成本冲掉,一个是亏损的,现在上市四个新药,一个赚钱,三个亏损。这就是为什么说现在整个行业走到了成熟时期,现在很多医药公司改了名,从“医药”改成了“生物医药”,其实这有很大区别,后面再讲。

   首先说,占据第一个的依然是欧美,欧美每年的IND投入是多少?9000亿美元,美国。协会里咱们所谓规模以上的企业大概就是600亿,它去年的投入应该是900亿(9000亿是整个市场投入)。现在有一点,跨国公司越来越重视在中国的研发,比例是多少呢?1%;对印度也是1%,但在印度可能还有一些基础研究,在中国绝大部分都是临床研究,临床研究为了什么?为了它的市场。

   这是去年整个行业指数往下走的时候,我们有很多行业研究员思考的问题:中国的企业未来应该走哪条路,是走欧美这条全新的路,还是走Me-too药的路?这是日本公司走的路,它有一定的努力,但它做市场的能力比较差,这时候怎么办呢?我自己做完之后再卖给欧美的公司,这就是所谓的Me-too药,我不知道Me-too药的概念大家是否理解,大概讲一下:

   全新药,原来没有的,整个市场上都不知道这个化合物能够治疗某类疾病,这类药是全新药;Me-too药是指前面有个药已经说明这个化合物可能治愈某种病,而我现在做的药应该在这个化合物上做一些修饰,它也是新药,但是需要做修饰的。比如他丁类,就有很多种他丁药。

   中国有一个名词,上海医院的老院长发明的,我们中国不做Me-too药,应该做Me-better药,其实就是Me-too药。

   第三个是通用名仿制药,印度现在在做这块,它也是从原料药起家,但它现在想更多做仿制药,每年在上海浦东有一个API的国际博览会,你能看到越来越多印度人的身影,他现在就想做这个,而不想做这个,中国的位置很尴尬,就在这块,这里主要是指化药。

   我们是新兴行业吗?当然是新兴行业,我们的发展空间很大,应该往上走,所以叫新兴行业嘛,往上走有什么要素?大家可以看一下:

   第一,国际认证能力。你想卖到别的国家,必须经过别的国家的认证,想卖到美国,就必须经过FDA的认证,最典型的,复方丹参丸,中国吃了几千年,到美国那边还得一期二期地认证;

   谈到认证能力,谁的生产线高呢?国内好象有两条是被认证的,一条是华海(音),一条是针剂的,但中国企业有这个能力吗?其实很多浙江企业是有这个能力的,但它并不去认证,为什么?其实就是因为后面的能力差,市场开拓能力差,做出来卖给谁?前面的认证为什么不去做呢?因为成本高,通过美国GMT,设备的投入成本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130%,运行成本要增加90%,如果卖不出去,做这条生产线肯定是亏的。

   第二是有一定的研发能力,虽然现在很多专利药快到期了,有很大一块蛋糕让你做,但你做不做得出来?就算山寨你也得做出来吧?

   第三个就是刚才说的市场开拓能力,这是中国企业最大的短板,前段时间$海正药业(SH600267)$发公告,和$辉瑞(PFE)$设立子公司,卖的是什么?简单地说,别人觉得成本高了,不做了,OK,把这个环节扔给你,不是打上自己的牌子,就是卖原来的药,现在别人说,把原料拖到我这边,再压片,这样很麻烦,现在把压片放到你这边,你做好了我们再卖。

   说到底不是我们脑瓜子不行,这实际上是文化和经济结构方面的差异,比如美国FDA去生产线检查,很多中国翻译是答非所问的,原来我跟着蹭听过一次,很多美国人的问题都是是或不是的问题,他问你“这个瓶子洗过吗?”OK,中国的应答官员怎么说?洗过就是洗过就行了,然后等待下一个问题。人家说“这个瓶子很干净的”,然后解释一大通。美国的官员就听不懂了,OK,不问这个问题,“你说干净,那你是用什么洗的呢?”继续说,“我们是很干净的,我们洗过很多次的”,每次都答非所问。

   还有一个典型案例,有个企业也是做FDA认证,有个排风扇,上面有个警报器,温度高的时候那个警报器会响,美国官员在上面讲,“这个警报器过了认证吗?”中国官员“哎呀,我们买的是最贵的,我们有合格证的。”美国官员说“那你试过吗?”“我们又没出现过事故,它怎么会响呢?”所以很多问题是文化上的差异才导致了能力不强,因为你必须和大家交流。

   我的几个观点:

   首先,什么是好药?大家觉得什么是好药?治标又治本,对患者来说可能是好药,但对生产者和投资者来说是不是好药?不是,好药是吃了就好,不吃就不行,这就是好药,并且不成瘾,能够控制你的病情,这样的药是好药。

   第二,品种真的那么重要吗?这里本来举三个例子,时间不够,我就说$重庆啤酒(SH600132)$的例子吧,如果它的品种真的那么好,真的能够治疗乙肝,外国企业为什么不出高价来买?不光买你这个品种,它还可以出大价钱来买这个企业。最典型的例子,阿诺法他丁(音),辉瑞收购了它,原来辉瑞不是很大的公司,但它能够蛇吞象把这个品种买下来。你判断品种好不好,在国内来说,要看有没有人花大价钱。

   刚才说了,现在研发越来越多,钱越来越多,肯定会有识货的人花大价钱来买。

   刚才说了从“制药”到“生物制药”,现在有很多生物制药,这种生物制药是医药行业的救命稻草,还只是一个故事?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为什么这么说?就目前研发的新药来看,大部分集中的领域第一个是癌症,第二个是免疫系统疾病,比如关节炎,这种病大部分是没法儿根治的,并且它目前出现的是辅助用药。

   国外企业强在哪儿?强在Market,我们的优势在哪儿?成本优势,十年前印度的工人工资100美元,咱们的工人工资100美元,现在咱们的工资400美元,印度的100美元。

   我们还缺什么?缺交流能力。我们能做什么?从技术上说,我们擅长的是做扩大,把技术放大了,并且浙江的企业做得很好;什么样的药企才是好药企?首先它得有能力,其次它得有动力;

   做大和做精哪个好?我个人认为,在医药行业,做精做专更好,这个企业更值得投资。浙江一个企业就做一个反应,它的增长率1个亿、3个亿、7个亿;

   行业面临的困难,上有天花板:降价、招标;下有千斤顶,成本(人工、材料、设备)。

   最后一个是关于中药的,希望大家提中药的问题,让我把想说的问题说出来。

 

 

现场提问:

   说说中药的,香港市场上有几个中药,神威,包括同仁堂科技,可能美股稍微少一点。你把中药的说完了,我也甭问了。

 

 

陈恒:

   品牌和渠道哪个重要?我个人觉得,品牌越来越重要,渠道现在虽然还很重要,但重要性在降低,原来的渠道很重要,但现在随着整个物流行业以及商业的发展,渠道的价值在降低,去年有个股票给大家上了一课,说明了渠道的重要性,$中恒集团(SH600252)$和步长的合作,就因为自己没有渠道,吃了大亏。

   品牌呢?现在建立品牌越来越贵,不管是广告的投入还是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东阿阿胶原来有一些销售策略不太对路,稍微改动一下,马上就起来了。下一个这样的股票是谁呢?东阿阿胶现在的老总去了哪儿?他那个企业有没有品牌呢?是有品牌的,去了怎么改,我们拭目以待。

   第二个是传统和现代化,传统中药和所谓中药现代化之间的矛盾。很多学西药和原来学化学药的人,其实是不太注重的,其实无所谓现代化和传统的区别,现在大家应该注重的是科学性,我觉得科学性能够很好地融合传统和现代矛盾。

   日本有很多草药,当然韩国也有,这种叫传统药,不一定所有的传统草药都叫中药,咱们中国喜欢说他们拿了咱们的汉方药什么的。去年欧盟批准了100多接近200个传统药物,中国没有一个,为什么?科学性不够。前段时间看媒体说贵州农民增收了,春天把草药种下去,然后出去打工了,秋天回来一收割,正好秋天价格高,一卖,农民增收了,中间没有什么施肥记录,你的种子从哪里来的,一切都没有。外国敢要你的吗?不敢要。

   日本虽然也是小面积种植,但人家做得很科学,种子从哪里来的,怎么种下去的,土壤成分是什么,什么时候施的肥,当天的温度、湿度怎么样……有很明白的记录,欧洲人过来一看,OK,没有问题,通过了。这不是所谓歧视不歧视的问题,是你自己的科学性够不够的问题。

   为什么天士力的二期能通过?而它的二期做了这么多年,就在科学性的沟通上,要知道人家是怎么玩的,我们现在的做法应该配合人家那一套。

 

 

现场提问:

   我想问一个医药商业的问题,刚刚你提到中国的医药水平还很低,算是基础工业,医药商业这块我想问的是,你觉得全国龙头,国药、上海医药这种龙头有投资机会,还是山东瑞康、英特集团有?因为中国的医药在公立体系下都是通过招标进行的。

   第二,您觉得商业流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在它手中的品牌数,还是在于它的渠道能力?

   谢谢。

 

陈恒:

   医药商业现在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困难,越来越物流化,它不想反物流化。其实医药商业在发达国家集中度是很高的,美国前三大医药商业的企业占据整个市场份额的90%,日本大概是70%,中国很低,国药上药九州通,三大家占据了不到20%。

   但现在国家给予医药流通企业的利润可能是越来越低的,所谓零差率,这时候从内部来说是有压力和动力做并购的,但有两点,原来已有全国网络的大流通商去并购谁?它在各地已经有网了,需不需要花大价钱去并购那些并不值这些钱的企业?第二就是你刚才说的,英特集团和瑞康医药,作为地区龙头,它有一些优势,能够拿到一些比较好的政府资源,这类企业应该怎么办?

   我个人觉得,如果从龙头的角度来看,应该更加注重它对政策的影响力,可能咱们的脑海中会觉得国药和上药都是大型央企,他们可能有很多资源影响国家政策,但恰恰相反,我觉得对政策影响最大的可能倒是九州通,压力不一样。上药和国药里都是高官子女,二代三代,可能也没有动力去做那些东西,他们有很大的肥肉。但九州通不一样,九州通原来一直都是赚辛苦钱,当现在大家都要赚辛苦钱的时候,它再不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会很难受。所以从现在来看,能够影响政策最大的还是九州通,这一点值得大家注意,你看九州通有很多花样,和京东合办,网上卖药,它有很多动作,大家可以去了解。

   对于地方企业来看它是有很多资源,这些资源也能够让它利用,但摆在它面前的是两条路,第一条路是收购别人,第二条路是被人家收购,英特集团就我所知,华润等很多企业都跟它谈过收购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这类企业在现阶段是最值得投资的,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比较有话语权,它可以去并购人家走外延性扩张,也可以被人家收购,但它可以谈很高的价钱,这也是为什么市场上瑞康估值比国药高那么多的原因。

 

 

现场提问:

   我请教您一下,我个人也看好国内的机会,因为印度也走了这条路,国内做原研药的,说实话我不太相信他们能够搞出来,主要是投入太少了,包括上海医工院,这么多年了,产业方面一直没做出什么成就来,想请教一下您对中国仿制药企业的看法。现在美国,包括整个欧洲,最热的领域就是生物制药,最新的罗氏要收购伊纽穆塔(音),在中国的生物制药领域,您觉得机会在哪儿?有没有靠谱的标地?

 

 

陈恒:

   第一个问题,仿制药企业,浙江企业的确很好,这点我必须承认,讲个小故事吧,大家自己去想,我参观过两家企业,都是做仿制药的,一家浙江的,一家国企,浙江那家企业老板什么都不懂,原来就是农民,他想做这个,我去那里参观,有很多外国人在那儿,给他们板书,那些东西很有价值,你去国外考察他都不一定会讲给你听,为什么现在他把所有的诀窍都告诉你?因为他不做了,他想让你替他做,所以必须把他的诀窍、技术告诉你。

   咱们能够吃下吗?也许一口吃不下,但人家浙江的企业是怎么做的?OK,可能我对有些东西不太理解,我就派人去你那儿看,看你的实验室是怎么样的,你把图纸给我,我就照搬过来,连水龙头的设计都一样,都买一个牌子的。这种学习能力是很强的,所以,咱们适合做放大的,这种企业是很好的。刚才也说了,就一部的反应,做了世界的NO.1,所以做精要比做大好。

   第二,刚才说了国企很大,美国人来了,十几个人都坐那儿,后来我们跟下面人聊,现在机会难得,十几个人过来,你有没有把人家讲的翻译成中文?中文有没有形成文字,汇编成册,发给大家学习培训?一样没做。听完就拉倒。你说,这种企业值得投吗?口号就是“做大”,我接着两个字,“做死”。

   第二个问题是生物制药的,刚才说了,生物到底是救命稻草还是一个故事?现在大家对于生物制药很热情,大家都说股市就是故事,找大家的预期,因为预期很大,中国最擅长的是生物类似物,这个现在在市场上很少,可能低于1亿美金,可能有250亿美金左右。中国这样的企业是有很多的,做生物类似物,这批人从哪儿来?从出去又返回的留学生里来,八十年代出去的留学生,回来做教授,有一些自己独特的东西,做好然后就上市了。

   我讲这个是比较有发言权的,因为我学的就是生物,原来我帮老板做的就是那些,作为廉价劳动力给他做的东西,给他做仿国外的东西,因为整个生物药发展就在七八十年代,所以中国的起点不低,你可以和世界上比较好的公司同步竞争。

   我们说一般做药有四个M需要注意:第一是材料,对于原来的制药企业比较重要,但对于生物企业,相对来说没有那么重要;第二是钱,刚才说了,研发投入需要很多;第三是设备;第四是人力。中国最差的就是最后一个。作为生物这块,你做精了,还是有比较好的发展前途,刚才说了$中信国健(PRE317)$,它的结构很好,股权在管理人员、研发人员手上,做的产品也很好。

 

全部讨论

CATCHISKING2012-05-18 18:53

意思表達不ㄧ致,這個要從普及法律觀念做起。

小笼包2012-03-03 21:32

方舟882012-03-03 08:56

这个全,收藏。

胡龙飞2012-02-28 21:06

thx!已纠正

周阳yts2012-02-28 15:06

应该做Me-beat(音)药——估计是me better

Xgui2012-02-27 20:21

很好,收藏。细细研读。

天天静心课2012-02-27 10:19

拭目以待[鼓掌]

何三慢2012-02-27 10:12

$九芝堂(SZ000989)$:“品牌呢?现在建立品牌越来越贵,不管是广告的投入还是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东阿阿胶原来有一些销售策略不太对路,稍微改动一下,马上就起来了。下一个这样的股票是谁呢?东阿阿胶现在的老总去了哪儿?他那个企业有没有品牌呢?是有品牌的,去了怎么改,我们拭目以待。”

能力圈2012-02-26 21:33

这个真的超出我的能力圈了

布拉迪希尔2012-02-26 20:47

[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