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海外医疗援助的逻辑分析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在全球范围却呈现扩散蔓延的势头,全球确诊病例超178万,美国死亡超2万例,历史首次全国进入“重大灾难状态”。

在美国进入重大灾难时刻的同时,3月24日,意大利外长迪马约在接受意大利国家广播电视台采访时,对世界多个国家对意大利的援助表示感谢。在谈到中国援助时,他说当初嘲笑意大利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人们,现在应该承认,对于这份友谊的投入让意大利有能力治病救人。

中国是意大利暴发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后,第一个向意大利提供医疗物资并派遣医疗专家的国家。此前,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初期,意大利在关键时候向中国提供物资,对正在经历疫情的武汉民众表示支援。

  由福建省组建的中国第三批赴意大利抗疫医疗专家组已于3月25日上午从福州长乐机场乘坐东方航空公司航班赴意大利米兰,协助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专家组随行携带一批由福建省捐赠、当地急需的医疗救治物资,包括呼吸机30台、监护仪20套、防护服3000套、N95口罩2万个、医用口罩30万个、隔离面罩3000个、中成药等。

历史上,1973年河南向埃塞俄比亚派遣第一支援外医疗队。此后的45年,河南累计向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派遣医疗队55批1115人次,诊治受援国群众680多万人次,开展各类手术4.6万余台,培养当地医务人员7900余名,成功开展了心、脑、巨大肿瘤摘除、断肢再植等高难度手术和微创手术。

自此,我国半个多世纪以来,所开展的对外援助从形式上来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

1、派援外医疗队;

2、卫生基础设施的援建:抗疟中心,当地医疗卫生诊所,医院;

3、人才培养,针对一些国家来中国进行进修学习的医护人员,医院管理人员;

4、医疗物资,药品的捐赠;

5、模式拓展:除了这些传统的援助以外,最近几年我国也进行了新型的对外卫生援助的探索。这些形式有爱心行,尤其针对疫情爆发,对一带一路国家捐赠的专项用于组织实施的“一带一路·光明行”等人道救助项目,等等,这些都丰富了我国对外医疗卫生援助的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面对新冠疫情冲击、自身艰难之际,我国仍积极为各个国家提供医疗援助背后的逻辑可以归结为两个因素:

1、可以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来说,我国作为亚太地区的打过,应有大国担当,身为大国的责任感。特别是当疫情爆发的时候,只有我们从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国际合作、多方协商的角度来看,才能更好的应对疫情,所以需要我国开展卫生援助来帮助其他国家。

2、从现实角度:以我国往非洲国家派援外医疗队来对抗埃博拉的疫情的经验来看,一方面来看我国需要将自我的防疫关口前移,而一旦在非洲爆发疫情,通过国际运输、国际贸易、人才往来等等或者别的形式传到国内,无论是从效果还是效率上来讲,国内的医疗卫生系统就会面临更大的压力,以及更大的经济风险。另外从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维护自身的角度,随着国际化以及我国在很多国家都有数量较多的华人、留学生,以及进行贸易往来的商业人员。对于这些群体,我们也需要担负国家责任,往国外地区派驻援外医疗队,一是更好的保护了本国人民在其他国家的利益,也是卫生方面的保护举措。

从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停滞所带来的贸易冲击分析可以看出,本来中美在贸易摩擦的影响下,我国就已经备受保护主义、孤岛主义的威胁。疫情发生之后的三四个月内,已经基本没有媒体再次提出贸易战的内容,这就是之前说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疫情没有到来的时候,看似是一个越来越负面的政策,但是当疫情当下肆虐全球,我们越来月看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面效应。此次疫情所带来的重要影响,就是加快了世界导向区域化和全球化协同发展的未来。在这个未来里面,我国则扮演者重要的亚太角色。

我国通过这次疫情有一些很好的经验总结,以及不足需要进行反思,下一步不断提升全球卫生领域的话语权,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基石进行的全球卫生治理,以及维护亚太区域卫生安全。更加要求我们需要从国家总体外交战略高度来看待援外医疗工作,从大局出发,推动援外医疗事业发展,同时主动讲好中国故事,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海外疫情的迅猛发展,使得全球疫情防控有可能长期化、阶段化。在国内疫情渐进尾声的同时,依然不能放松防疫等级,但是与此同时,对防疫工作进行的投入要与带来的效果与成本相匹配。当前,疫情在国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因此降低国内防疫隔离的边际疫情成本基本已经接近于零,但是防疫工作的经济收益却是巨大的,应该看到,此时应当降低国内隔离强度,尽快复工复产,稳住经济。

另一方面,随着疫情在其他国家蔓延,病患输入的风险依旧处于高位上,所以不能放松入境隔离强度。但是,国内放开并不意味着要结束防疫,可以通过一套由国家、省、县区三级组成的长效防控体系,同时实现可防防控、稳住经济增长。只有以经济稳步增长为基础,才能最大发挥我们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底气,近日意大利总统接受采访时表示,欧盟反对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声音,以及对一带一路本身的质疑正在逐步减少,因为意大利是在2019年3月24日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倡议谅解备忘录,被广泛视为标志性事件。意大利是第一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西方七国集团成员,这一点尤其引起热议。

现在一些欧洲人很担心中国强大起来,会抢了他们的看家本领,现在来看,这种忧虑就很没必要了。 #医药股集体走强# #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