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优解:汇添富量化指增的长跑秘诀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作者 | 猫头鹰6号

支持 | 猫头鹰捕基能手 

今年以来,随着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国际环境变化,A股板块轮动频繁,从白酒、有色,到半导体、计算机、国企,投资的可复制难度极大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宽基反而展示出了运行更稳定、收益更可预期的特点。以汇添富沪深300指数增强A(005530)为例,成立以来保持着不俗的超额收益,近一年超额收益在同类排名第五。

汇添富沪深300指数增强A

数据来源:基金2023年一季报,截至2023/3/31;

排名来自:海通证券 -《你真的了解中证 800 吗?》-2023/4/12;

同类指:沪深 300 指数增强产品,截至 2023/2/28。

掌管这只指增产品的基金经理,是吴振翔、许一尊。他们都是在十多前就加入了汇添富,长期从事量化与指数投资。在A股的大起大落中,他们找到了指数增强获得长期超额收益的秘诀——

首先,是坚守所跟踪的指数,严格限制偏离。他们认为,通过限制跟踪误差、注重中长期低频因子,能在长期的市场中获得稳定的收益,避免了“这次押对风格、下次亏回去”的“折返跑”。

其次,是在约束条件下用多元因子追求alpha。在追求超额收益的过程中,吴振翔、许一尊同样给自己加了很多“枷锁”,例如,即使在近年流行“行业板块”、“机构抱团度”的时候,也没有调整过对行业动量、机构行为、估值等方面的偏离度,依然按照明确的上限与下限来约束产品的风险暴露。

这种坚守本质、交易纪律的风格,让他们管理的300指增、500指增产品在长期运行中跑出了稳定的超越基准的水平。

01

阅千帆

采访吴振翔、许一尊的过程,就像是听了一次“技术浓度”很高的路演,从协方差、过拟合,到因子合成、神经网络,这两位在汇添富从事量化工作已经十多年的基金经理,细致地讲解着自己投资模型中的技术细节,既带着“技术宅”风格,同时也有着少有的淡然,几乎没怎么提“超额收益”,更多是在强调“周期性”、“稳定性”、“信息比率”。

这种兼具创新与淡定的特质,跟他们的经历息息相关。

吴振翔是中国科学院的应用数学专业博士后,在2008年就加入了汇添富,从2010年开始管理公募产品,可以算是中国公募基金行业中最早一批做量化的人之一。许一尊同样加入汇添富超过10年,从2010年至今,也经历了A股与量化投资的起起伏伏。

量化往往依靠新因子、新技术挖掘更高收益,再加上长期的投资实战历练,让他们对新工具、新方法的应用非常敏感。

早在两年前,他们就已经在券商金工论坛上分享过《量化投资与机器学习》。当时,吴振翔注意到,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让某些机构投资者已经可以通过收集与处理舆情数据进而辅佐投资决策。

在随后的实践中,吴振翔很快就发现,近年市场信息传递速度越来越快,如果人为感知和判断这些舆情数据,判断真实性的难度越来越大,反而可能会导致投资决策出现偏差,于是,他更多着力于把各种新的数据分析技术应用在对海量信息的感知上,从而挖掘更多的具有创新性的选股因子上。

例如,目前每年券商研报上万篇,都已经被结构化数据方式进行信息存储,通过量化分析,可以看到分析师预期的变化情况,因而可以领先于财报数据、经济数据而推断出企业基本面的变化。

此外,长期的从业经历,也让他们有不少与其他量化型基金经理所不同的地方。以往采访量化基金经理,很多人会强调通过挖掘新的因子、找到新的超额收益来源,但在采访吴振翔、许一尊的时候,他们更多却在强调“周期性”。

在过去十多年的投资中,汇添富量化团队积累了超过10万行的提交代码,超过3000个自主研发的因子,20多个风险筛查因子与2套风控模型,在这些积淀中,吴振翔、许一尊发现,很多因子其实带有周期性,新因子贡献一段时间的超额收益后会逐步失效,但也有可能过一段时间又重新有效。

这种“阅尽千帆”的经历,为他们在投资中增添了一层略显“佛系”、“淡定”的色彩,更注重因子的均衡,淡化行业的偏离与择时。

02

守本质

观察从业时间长的基金经理,往往可以发现,ta们在市场长期洗礼后,都找到了最适合自己、最能长期发挥自己投资能力的方式。

在量化投资的方向上,基本面量化是很多人采取的路径,从财务、分析师预期、企业数据、机构持仓等环节入手构建模型,是一种比较低频的风格;而量价数据则让交易可以更加快速,形成了高频策略。

但不管是基本面量化还是更高频的量化,对投资者来说,都很难把握好每个个股、每个板块的机会。而指数增强策略就是为了解决“可持续、可复制”的痛点。

所谓量化指增,简单说就是一方面用分散、均衡的持仓获得市场的beta,另一方面通过有效的因子来获得alpha,收益来源清晰、业绩可复制程度高。

也因此,在量化指增这条路上,核心竞争力就是坚守本质、挖掘因子。

而吴振翔、许一尊正是能在长年市场考验中,始终保持指数增强产品本质并不断创新的人——

(1)坚守指增本质。

跟踪指数,然后用自己独门方法挖掘超额收益的方式有很多,从行业偏离、公司偏离、“空气指增”到量价因子、择时等等,但吴振翔、许一尊反而非常克制。

在访问中,他们坦言,自己的模型在过去多年中并没有颠覆式的创新,既没有突飞猛进的收益,也没有神来之笔的避险,更多还是对风险的控制,让产品相对于业绩比较基准的跟踪误差保持在合理的范围。

在汇添富沪深300增强、汇添富中证500增强的产品中,首先会严格控制与基准指数的偏离,然后在这些既定的约束条件下来尽可能的追求alpha。

例如,即使在近年流行“行业板块”、“机构抱团度”的时候,也没有调整过对行业动量、机构行为、估值等方面的偏离度,依然按照明确的上限与下限来约束产品的风险暴露。

吴振翔说,这是用一种“寻找最优解”的方式来进行投资,不一定让产品成为全市场同类中alpha最突出的,但可以做到既定风险约束下的alpha最大化。这样长期下来,我们的alpha同样可以很突出,并且过程很持续。

(2)挖掘多维因子。

在设定约束条件跟踪沪深300中证500后,就是靠自己研发的因子体系来获得“增强”。

在这方面,由吴振翔领衔的汇添富指数与量化投资团队有着长期积累。超过3000个自主研发的因子,20多个风险筛查因子与2套风控模型,10多个自主研发的优化器等等,标志着汇添富能够从市场面和非市场面的各个角度,构建覆盖长期和短期的多因子选股体系,并且实现了因子、风险模型全自动计算,有着高度系统化的投资流程。

此外,汇添富基本面投研团队在股票内部评级、股票风险筛查、行业风格观点等多角度对指数增强产品提供有力支持,这些最终都形成汇添富指数增强的独特优势,成为提供稳健收益的源泉。

03

新征程

今年A股市场的行情经常让人“猝不及防”。年初白酒、有色金属上涨,后来传媒、计算机狂飙,接着轮到国企板块上涨,潮起潮落的速度让段子纷飞,稳定收益却很难。

这种情况也非常考验基金公司的应变。汇添富从去年底就推出“指能添富”指数子品牌,前瞻性地提出“做长期有生命力的指数基金”,这家自2009年起就发行公司第一只指数基金的公司,一直在完善指数与量化团队的投研能力、产品开发能力,经过多年深耕,已形成特色鲜明的产品线,其中既有以沪深300中证500为代表的宽基指数产品,也有以消费ETF新能源车LOF中药ETF等同类主题中布局较早、投资体验好、广受认可的行业及主题指数产品等。

而随着近年行业轮动加快、行业整体趋势性变弱、可复制性变差、上市公司数量越来越多的情况出现,汇添富在指数与量化产品上也推出了创新的产品:中证800增强(017896)、中证1000增强(017953)等。

吴振翔指出,汇添富开发指数产品,首先是基于深入的研究能力,主动选择中长期有投资价值的指数,然后把投资逻辑应用在指数编制与增强策略上。

中证800增强为例,在A股市场大幅扩容后,中证800比原有的沪深300中证500指数能更好反映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而且在行业和风格上偏离更少,也因此适合在缺乏持续性行情的环境下作为底仓型产品。

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还能解决投资策略可复制性的难题。在当前产业结构转型以及国际环境变动所带来的结构性行情中,投资者时常面临着大类资产配置、行业配置和个股选择,市场波动性加大,让投资的可复制性难度大幅增加。

相对之下,锚定800指数的宽基产品,通过淡化择时、风格均衡、行业均衡的方式,确保了投资者能跟上市场步伐,并且以研究能力赋能指数、增强收益。

实际上,对汇添富、对吴振翔与许一尊来说,中证800增强、中证1000增强等产品不仅是投资方法论的复制,也是自己经验、能力的复制与拓展。

在访谈中,吴振翔说,新的对标800、1000的产品的推出,是汇添富量化指数增强产品线的完善化,团队将继续用谨守指数、在约束条件下追求最优化alpha的思路来打造产品。指数增强产品在产品形式上,貌似给投资添上一个无形的枷锁,但也为alpha的稳定性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而在越来越丰富的产品背后,也是汇添富指数与量化团队的不断扩展、增强。吴振翔说,这十多年来,公司给团队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从团队人员构成上,虽然是金融、投资业务,但本质是对数据、规律的挖掘,因此团队由背景多元的成员组成,有助于打开视野和思路,更好的开发出各种差异化的模型。

可以说,从沪深300、到中证500,到中证800增强、1000增强,宽基的长期曲线记录下了中国经济的成长,也折射了汇添富指数与量化团队的成长之路。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资料仅为宣传材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投资有风险,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的其他基金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人应当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以详细了解产品信息。本基金属于中等风险等级 (R3) 产品,适合经客户风险承受等级测评后结果为平衡型 (C3) 及以上的投资者,客户 - 产品风险等级匹配规则详见汇添富官网。在代销机构认申购时,应以代销机构的风险评级规则为准。本产品由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吴振翔管理的同类产品业绩详情如下:汇添富沪深 300 增强指数 A (与许一尊共同管理) 由汇添富价值多因子股票 A (成立于2018/3/23) 转型而来,自 2020/11/3 转型以来各年业绩及基准分别为 (%):10.87/9.86、-1.93/-4.85、-16.81/-20.58;汇添富成长多因子股票 A (与许一尊共同管理) 自 2015/2/16 成立以来各年业绩及基准分别为 (%):18.8/26.85、-3.96/-15.77、-0.7/-0.05、-22.51/-30.36、37.13/23.8、40.2/18.99、17.59/14.08、-13.9/-18.28,该基金自 2023/4/25 起正式转型为汇添富中证 500 指数增强 A;汇添富上证综合指数成立于 2009/7/1,过去五年各年业绩及基准分别为 (%):-19.1/-23.34、22.84/21.21、21.01/13.26、3.25/4.62、-11.79/-14.35;汇添富沪深 300 安中指数成立于 2013/11/6,过去五年各年业绩及基准分别为 (%):-25.44/-25.27、34.26/31.28、46.53/34.58、8.45/3.62、-15.36/-16.02;汇添富中证精准医指数 A 成立于 2016/1/21,过去五年各年业绩及基准分别为 (%):-29.99/-27.17、56.14/55.66、67/60.09、-15.88/-15.56、-28.21/-28.68;中证上海国企 ETF 成立于 2016/7/28,过去五年各年业绩及基准分别为 (%):-20.8/-22.51、21.55/19.66、-0.4/-3.2、-3.19/-5.53、-13.05/-14.88;汇添富中证互联网医疗指数 A 成立于 2016/12/22,过去五年各年业绩及基准分别为 (%):-17.77/-17.36、34.1/33.19、17.21/12.41、6.26/5.91、-16.42/-15.72;汇添富中证 500 指数 (LOF) A 成立于 2017/8/10,过去五年各年业绩及基准分别为 (%):-29.82/-31.85、27.87/25.09、27.99/19.94、20.61/14.83、-17.52/-19.3;汇添富 MSCI 中国 A50 互联互通 ETF 自2021/10/29 成立以来各年业绩及基准分别为 (%):-0.27/0.38、-19.38/-20.64,与乐无穹共同管理;汇添富 MSCI 中国 A50 联接 A 自2022/1/11 成立以来当年业绩及基准分别为 (%):-14.83/-17.33,与乐无穹共同管理;汇添富中证智能汽车主题 ETF 自 2022/1/27 成立以来当年业绩及基准分别为 (%):-24.92/-32.25;汇添富中证沪港深张江自主创新 50ETF 自 2022/4/28 成立以来当年业绩及基准分别为 (%):-10.79/-2.07。以上数据来自基金各年报,截至 2022/12/31。本宣传材料所涉任何证券研究报告或评论意见在未经发布机构事前书面许可前提下,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所涉相关研究报告观点或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咨询,或任何明示、暗示的保证、承诺,阅读者应自行审慎阅读或参考相关观点意见。具体发行时间以公告为准。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