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7日观点

发布于: 修改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1月29日第一次救市完成后,大盘到2910点,我们判断,熊市反弹很难上60日线,也就3000点,还要筑底,中石油等权重股的维稳只是“粉饰太平”。之后,股价再度崩溃到昨天。昨天大盘快速反弹,各板块全面反弹,主要是证监会暂停融券、支持并购重组等政策的推动,更重要的推动,是中央汇金宣布扩大增持ETF的规模和范围。
后市怎么看?信心依然不足,国家队还会出政策,还会救市,但目的是为稳定,不是创造牛市。不要期待V型反转,反弹后,如果救市资金撤出,还会下跌。市场自发的企稳,往往是成交量缩量后的W底或圆弧底,等待缩量。当前市场的焦点在救市政策和救市资金,基本面没有好转。我们建议短期还是要谨慎,仓位还是要保守。仓位保守这个词第一次我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的点评说的,认为三大见底指标均未触发,此后我们走向光明的年度观点、一季报观点和二月报观点,均维持短期保守型仓位的判断。目前阶段,我再唱远期的光明论,意义不大,当前1天的波动比过往1个月的波动都要大,眼下要先活过去,不能死在当下。短期能期待救市反弹,但不要期待反转,短期还是要谨慎,耐心等待缩量和基本面好转。
再讲市场下跌背后的根源。中国最大的基本面是,房地产崩掉后的信用载体缺失,导致价格体系崩溃,不仅是房价,还有股价、商品价格和资金价格。正如鲍威尔上周日所说,中国经济在放缓,其产业还是和房地产有较多关联。持续通缩的过程,叠加一些内外事件的催化,内部如一些让人能联想到收缩性的讲话,外部如特朗普参选等,使得经济信心进一步下滑,持续的累加,量变发生质变。而股市下行到一定程度后,下跌本身就是进一步下跌的原因,最终资金踩踏走向负向循环。所以我们看到,最近市场热议某球敲入、私募基金止损、股权质押风险、两融风险等等。要打破这个局,最根本的,还得出强有力的需求侧政策以对冲地产下行,目前政策陆陆续续,但效果还比较差。如果看不到强有力的政策及效果,那信用载体缺失,到价格体系崩溃的负向循环走不出来。靠救市只能阶段企稳。
最后讲讲证监会的政策到底有没有效果。最近证监会夜以继日加班,不断出各种政策。A股持续偏弱,证监会有些东西能做,有些东西它做不了。A股10多年始终围绕3000点,核心原因是A股成长性不足,以及资本市场制度不健全。成长性不足主要取决于宏观经济,证监会做不了。资本市场制度,它能做一部分。过往10年,A股年均盈利增速仅4.7%,而每股盈利增速仅1.3%,低到离谱,为什么每股盈利增速比总的盈利增长还要低3.4个百分点?因为不断的IPO和再融资,新增股本带来的盈利不如已有资本。这种情况下,应该降低融资水平、缩减资本开支,同时加大分红回购,以提高投资效率。还有就是要加强中小投资者保护。大股东和中小股东地位和信息不对等,钱基本被重要股东们赚走,99.5%的普通股民不赚钱。所以对证监会的三大期待:降低融资、增加分红回购、严格减持制度。证监会暂停融券等措施意义不大,发达国家的做空机制更丰富。出台有利于EPS增长和股东回报的政策,才是有用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