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转存
研究有边际效益问题,要找效益大的地方投入,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研究要求,大部分时候只要同步于市场进行理解就可以了,但被市场多频次演绎后,就得在市场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超越、要和市场比深度和远度,极端共识区域就得尽量找市场认识的相反点、要和市场比角度,这几个层次的难度是递进的,所以要有阶段认识能力相辅助才容易进行
世界观:这个世界是不断变化的,而这些变化绝大部分是在人们的认识和控制之外的,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开“多决定因子”的投资,降低变化的复杂性,尽可能让自己处于不被变化伤害的位置。寻找无需卖出的优质投资标的和时机然后时刻思考是否需要卖出
我们参与市场的时候,要听最强者的声音,尊重对手,跌的时候要听看空的人的声音,涨的时候听看多的人的声音市场是不断交替的,多的理由和空的理由都存在,市场演绎多的时候,要记住那里还有一个空的理由,当多方的理由不充分时,就选择加入空方。这个过程中,没有我的“研究”见解,更多是我的猜测和选边
个世界没有真相,我们认为的真相往往是一种偏见或者说是一种阶段性的逻辑。这个世界太复杂,我们没有办法去认知。我认为市场都是对的,关键是我们什么时候去选择相信什么。所以,我不进行“研究”,一般做选择
不过我还是相信市场比个人有智慧,很多人否认这一点,因为他们看到过市场愚蠢的时候。但我认为,那根本不能称之为市场,那种时候市场的参与者变少,生态不主满,被某些信息或情绪主导使得它的参与者呈现出某一种特质的思维方式,这时候市场就不成为市场
当它非市场化时,它是愚蠢的;但当它是市场时,它一定是超越我们大多数人的智慧。对那些高关注度、高参与度的股票,我们指望市场出错是非常困难的。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我每次赚钱都是因为相信市场是对的然后我进行达亏钱都是我以为我的研究让我看到了别人没看到的。
投资很重要的一个出发点是你看见了未来,同时相信你所看见的未来。但我不相信自己能看见未来,所以会更多的基于赔率,市场会展现多种逻辑,当一种逻辑被反映了,我选择相信没有被市场反映的逻辑

如何建立相对优势的研究能力?

冯柳:一方面,持续研究会有个积累,经营管理和企业案例的书看的多,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就能有大概的认识,看谁的认识和理解更好。另一方面,要从市场中寻找帮助,建立一个比较好的行为认知习惯

什么样的企业是好企业?

冯柳:以前,阳光普照的时候,随便哪里种点庄稼都能有收成,多与少的区别,现在(2017年2月)大家都不好过,就要有“抢劫”能力,一是要有“抢劫”消费者的能力,就是投有定价权的企业;二是要有“抢劫”竞争对手的能力,得投有行业竞争力,能提高集中度的企业;三是要有“抢劫”对手盘的能力,就是要多抓住逆向投资的机会。
冯柳:好的生意模式,同时还符合可预期、可展望,可想象这三个要求
谈谈您的“10-3原则”吧,现在(2014年5月)还能选出合适的成长股吗?
冯柳:“10-3原则”就是:首先、判断这家企业10年后也一定要存在、且逻辑上有更好的可能,这是前提,毕竟投资最大的风险是企业的消亡。然后,就是论证它3年内,能否出现盈利提升和估值提升,前者需要对企业有了解,后者需要对市场有认识。
冯柳:尽量寻找“虚实结合”的企业标的。
“实”是落脚点和确定性,绝不能错:“虚”是展望、是臆想,也是大利润的来源,上面说的求变就是这意思,既然是变化中的,那自然不能太追求准确,有个大概就可以了,对了是命好,错了就拉倒,所以要严肃活泼的进行研究,严谨的寻找确定性,也要敢于不那么严谨的拥抱不确定,冲它而来,但别为它过分支付。
涨跌都能令人坚定的企业标的才是好企业
你会研究个股的K线图?
冯柳:我会辅以看图,但不是根据图形来判断未来,而是借助图形理解基本面。我的看图更多是做历史归因分析,去界定它在过去是一家什么样性质的公司。
市场的历史走势会告诉你一家公司是否容易被意外干扰,像历史上每次利空消息出来股价不跌或者下跌后很快被收复的,就叫做不可被改变的逻辑;如果利空消息出来后迅速大跌,直到出现一个反向信息才能够收复,这就叫可被改变的逻辑。市场是一个很好的帮手,要学会聆听市场的声音
2017年,我建仓了一只已经涨了3倍的股票,因为这个行业我通过数据初步筛选出了两三家公司,都跌得很凶,我想看看是谁把他们整得这么惨,结果发现,整个行业都在跌,但有一只股票却涨了好几年,因为赢家通吃。再看它的历史走势,无论出现什么信息,上涨的趋势都没被改变,说明这是家不可被改变的公司,大多数人希望从图表中看出未来走势,我从不在图表中看未来,我只是看过去。
有人说图表分析是看后视镜开车,但我觉得如果后视镜里是一条泥路,你大概率就是在一条泥路上,如果后视镜里是高速公路,你自然也大概率在高速公路上。当你没有前视能力的时候,后视镜也不能轻易放弃

好企业的财务指标

冯柳:好企业的财务指标,第一,最重要的是收入增长、营业收入增长率。销售额在企业判断中确实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菲利普·费雪就把它放在选择企业的15个要点中的第一位置。
我认为企业的运行就像是自行车一样,只要你前进,那些不平衡的难以解决的问题都会消失,什么员工激励呀、销售渠道的凝聚和调动呀、供应链的打造与沟诵呀等等,特别是员工的激励,只有通过企业的快速膨胀才能最有效地解决,其他什么尊重、沟通、价值、事业等等,都是书生之言。
好的企业是不需要内部激励的,因为随着销售的扩大自然会有供不应求的岗位需要和级别提供,只要领导者稍稍施有一点点的关注和公正意识,员工自然都是奋勇向前。
而一个再健康的企业,一旦销售略有停滞,必然会有很多原先不在在的问题扑面而来,令企业家忙于救火无暇顾及企业的整顿和转机,从而一错再错,我认为一个企业最大的问题,不是其他而是销售停滞,所以好的企业是应该有所远虑的,是能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打定基础的。
那些真正的大牛股的销售额必然都是十年如一日地增长、增长、再增长,这确实是选择企业很关键的一点!
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收入的增长是非常重要的,收入是盈利的源泉,多数企业是无法长期提高毛利的,所以成长的企业必须是收入扩张型的,利润有时跟不上也是可以原谅的,当然最好是同步增长。
市销比是有一定道理的,结合不同行业的盈利水平可以得出自己的结论,起码同行业是不会差别很大的。
好企业高ROE是必然的。稳定持续的高ROE,加上较高的收益再投资比例,加上稳定的毛利,是好企业的普遍特征。
当然买入好企业并不保证你挣钱,价格水平也是不断变化的,心理有杆称,就可以不用贵买贱卖,足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
第二,主营业务利润率、营业成本、毛利率、费用率也同样重要。
在销售收入之外,企业最重要的指标就是主营业务成本和据此得出的主营业务利润率。
它不但体现出企业且前的经营环境、技术层次、产品附加值水平和管理层的成本控制能力,更告近我们在不确定环境中的企业的适应程度和极端情况下的生存空间及转身能力。
它能够给予我们安全的空间和盈利的保护。从某种程度上看,高毛利有时比高增长更重要。
第三,周转能力,总资产周转率、净资产周转率,投入资本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应收应付预收预付周转率也非常重要。
那么在收入成本之外,我们又该看什么呢?当然是周转,因为是毛利率和周转率的结合才造就了企业的盈利。
周转率也是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资产使用安排能力的集中体现。在很多一般商品型的充分竞争行业里,各企业的毛利率往往是在一个狭窄的区间内相对一致的,这时决定企业回报的关键就是周转率。
它包括总资产周转率、净资产周转率、投入资本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应收应付预收预付周转率等等,不同行业评价时应有不同的侧重,但基本精神是相同的。
总结:其实数据是死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数据的钩稽关系观察出企业的商业特质,以及在不确定的动态未来中有可能会产生的变化,假想出多种不同的甚至极端的商业生态环境变化时,企业可能拥有的发展路径。
定量只是定性研究后的补充和验证,关键是对生意的理解。
还有要补充的是,没有哪种数据组合能一定让我们挣钱,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什么绝对的事情,有的只是赔率而已,我们要做的只是找到自己最有把握的机会下注而已,然后不断的跟踪和修正。
关键是思考企业什么方面的因素造就了它的卓越,任何数据指标的运用都不能脱离定性思考而单独进行当然,定性思考也不能脱离完善的数据分析,否则会比单纯的定量分析更容易令人误入歧途,而任何投咨思考的最终结果,还都是要在数字上体现出来的。
研究上市公司的主要基础不应该是财务报表,而应该是目标企业的价值特征和经营行为,是产品、企业特性、行业地位、竞争力来源、利基构成、组织架构和运营特点以及未来有可能的发展机遇等方面。
报表只是印证和辅助这些方面判断的工具,所以说在对前者有大致了解的前提下,报表的解读也会相对容易些,对其中的过于离谱的数据操纵也能够相对把握住。
至于报表研究是否是无用功的关键,也就在于你对前述各项的理解程度了。当然,如果企业刻意操纵数据,处人确实也比较难观察出,细心比对和分析虽可查出点端倪,但所费太巨,所以选择诚信的管理层是相当重要的。尽量对自己熟悉和有把握的公司投资吧,这样或许可以避开你所担忧的问题
买的是什么,我可以告诉你,买的是赔率,不是什么研发、品牌、管理层,这些都是书生之言,我们是投资者,性价比及投资回报率及风险考评才是关键,而研发、品牌、管理层只是提升赔率的要素而已

对护城河的理解

我认为白酒和其他行业不同,在天赋与经营之间我会更倾向于天赋,当然高端酒上天赋作用会更明显一些,中端酒的经营比重则相对更大点,但由于个性行业的特殊性,我认为经营上建立的优势会随着环境、潮流及人的因素而改变,而天赋上的会更恒久些,投资是安全与进攻的综合考量,所以不同的选择体现出的是投资者不同的偏好。
另外我还打了个比方,就像楚汉争霸,就战斗力来说,刘邦远不如项羽,50万人在攻守异势的情况下打不过3万人,所以我过去还写过个东西说管理需有妇人之仁,认为项羽的用人之道才是真正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方法,而他的失败实际上在于没有稳固后方及经济支援,刘邦能做到屡败不乱,很大程度是和关中根据地有关,因为关中1/5的人口创造出了4/5的经济产值,所以他们两家在弓箭上的用铁量及军队粮食供应上都有很大的悬殊,因此从基本面的考量上,我会更侧重于那些抗打击能力更强拥有稳定后方的企业。
当然,我们也可以找出非常多的反例,像明与清的兴替,你就不可能从基本分析上得出符合历史方向的判断,期间有太多偶然以及事后的必然,所以我提出过王者型企业,这样的企业往往需要的就是对人或者说对经营管理能力的信仰及盲从,有着蔑视一切挑战一切的精神和难以想象的运气。
经常读历史的人会对世界及命运产生一种敬畏,没有一定之规,事物的发展呈现复杂多可能的状态,作为渺小的个人,只能去把握能让自己放心的逻辑,而不仅仅是后验式结果,王者型企业的投资人需要更为进取的精神和胆魄,我觉得我没直所以我不愿意拿汾酒去换洋河,仅此而已,并不代表我看低洋河,事实上正因为我看不清未来,所以我才在安全的基础上去展望中端白酒的未来,何况汾酒不需要成为王者也可以给我们带来回报,下围棋有个恨空的说法,就是不要看见别人围了空就心不安,其实投资也一样。
冯柳:经营不善的公司我也不赞成买,哪怕它有所低估,除非这种纠正低估的过程,能为我所把握和控制,否则,就有可能让你付出意料之外的时间成本,和在低估恢复的过程中,由于经营不善导致的从被低估转为被高估的可能。价值理解虽然是要多元的,但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要避开披着价值外衣的陷阱
引用:
2024-02-08 08:42
01
投资风格及定位
世界观:这个世界是不断变化的,而这些变化绝大部分是在人们的认识和控制之外的,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开“多决定因子”的投资,降低变化的复杂性,尽可能让自己处于不被变化伤害的位置。寻找无需卖出的优质投资标的和时机然后时刻思考是否需要卖出。
思维方式:对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