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投资策略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个人认为大多数投资策略的收益率会回归市场平均收益。

第1种回归:竞争导致回归。如果把投资策略比作一个物种, 有的策略一开始很适合环境(能获得超额收益),许多人模仿,就像一个物种不断繁殖,直至受到环境资源的限制(竞争加剧,投资机会锐减),然后开始吃不饱(收益率下降),物种数量开始下降(使用这种策略的投资者逐渐减少),直至所能获得的收益与市场平均收益相当。

第2种回归:风险匹配收益。有些暂时性获得超额收益的策略因为承担了潜在的额外的风险,从长期看,也将回归市场平均收益。当然也有暂时性跑输平均收益的策略,可能风险爆发时间点不均,长期看,也将回归均值。

所以个人认为绝大部分策略的收益率应该具有回归市场平均收益的特性的。这里说了绝大部分,而不是全部,我想有些故意赔钱的策略还是存在的,比如高溢价可转债转股,实值期权买方到期不行权等。至于有没有长期跑赢市场而跳出均值回归特性的策略,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我想这样的策略大概是存在的吧,可能会包含以下部分特征或者现象吧。

1.几乎不带有潜在的净值归零的风险。这个“几乎”我想真是越低越好,如果能与证券市场消失的概率相当那算是很妥当了。

2.年化收益不会太高(容易招来竞争者)。

3.有技术性或者信息性优势,如财务分析,部分低风险套利机会,其它。

4.带有反动物性特点。市场由人组成,人有理性与动物性两方面。人的动物性使得市场的风险与收益出现不匹配的情况。反人性就是在风险收益不匹配的情况下作出有利的决策。

5.使用的人不多,这里包含许多子特征,比如有策略烦琐,投资标的具有“一眼便知”的缺陷(流动性差,绩差股,行业危困股等),所需等待时间不确定较大,以及第3点,或者枯燥乏味没有乐趣等。

6.需要有内在的稳定性。市场风格会随着投资者结构变化而变化,一个策略需要长期有效,需要适应风格不断演化的市场,必须要有内在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可能建立在股票的本质上,或者人性中某些不变的特性基础上,或者其它的一些不变或者微变的因素上,具体是啥我也没想明白。(个人对A股风格演化的想法,现在A股市场以散户居多,大部分都没有财会基础,没有大致的价格高低判断准绳。当一个人没有判断准绳,而又要作出决策的时候,会把毫无相关性的事或现象跟决策相联系,比如盲从他人观点,比如凭借一时情绪作出决策。所以在我看来,现在的A股市场还是一个以散户为主的“情绪化”市场,波动会很大,中短期方向性会比较差。而随着去散户化的进行,因为市场内的投资者结构在变化,市场参与者的基本判断准绳会有趋同的现象,这种趋同会遏制市场太高估和太低估的情况,从而使得整体市场波动会下降,中短期方向性会提升。)

以上是个人对投资策略的一些碎片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