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市场,缘何而强?(国金宏观·赵伟团队)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

摘要

6月以来,国内大宗商品大幅走强,能化品与黑色系表现尤为突出。大宗商品大涨背后的原因、后续值得关注的投资逻辑?本文分析,可供参考。

热点思考:商品市场,缘何而强

一问:近期大宗商品的表现?南华商品指数大幅走强、能化品与黑色系是主要拉动

5月31日以来,国内外大宗商品双双走强,其中国内商品的表现更为突出。年初至5月31日,大宗商品表现疲弱,仅黄金上涨8.5%,其他品类悉数下跌。5月31日以来,国内外大宗商品双双走强。截至9月7日,彭博商品指数大涨8.4%,南华综合指数涨幅更是高达19.8%。本轮上涨中经济基本面尚未明显改善,因而“股商”之间出现明显分歧。

分板块来看,能化品、黑色系是此次大涨的主要拉动;分品类来看,原油、铁矿石、焦炭、纯碱等表现相对突出。5月31日以来,能化品、黑色系对南华综合指数拉动分别为9.0%、4.6%,解释了近7成的涨幅。其中,原油、铁矿石、焦炭、纯碱等品类对指数的拉动最大,分别贡献了3.4%、2.4%、1.5%、1.4%和1.0%。

二问:大宗商品大涨的原因?汇率贬值叠加供给冲击,低库存放大交易与供需扰动

汇率贬值下进口价格的被动抬升,供给冲击下油价对能化产业链的拉动,是国内商品价格大涨的重要驱动。第一,5月31日以来,人民币贬值3.9%,造成金属等海外交易所定价为主的品类、原油与铁矿石等进口依赖度较高的品类,内外盘价格分化。第二,供给收缩下油价大涨,原油带动能化产业链整体涨价,对南华综合指数拉动近8个百分点。

此外,以铁矿石、纯碱为代表的部分品类,其低库存放大了供需面、交易面的扰动,导致了价格的大幅飙升。以铁矿石为例,5月以来铁矿石库存快速回落,处于历史同期较低水平;出口需求回暖的拉动下,低库存的铁矿石价格得到明显提振。纯碱库存的历史分位数更是低至1.8%;高温与碱厂年检影响下的供给扰动、交易行为等也被放大。

三问:商品市场的未来演绎?汇率与供给扰动或有所退坡,关注低库存与需求改善的共振

人民币贬值压力相对可控,汇率对商品价格推升或将弱化;部分品类的供给与交易面扰动,或也将陆续退坡。第一,近期,离在岸价差的收窄、3M风险逆转因子的走低显示贬值压力已得到一定释放。第二,四季度原油供给偏紧或将缓和;随着年检的恢复,纯碱等供给问题也将逐步消退。第三,发改委、郑商所已开始关注铁矿石、纯碱等品类的异动。

随着经济逐步企稳、地产政策不断加码,需求端有望成为部分商品续涨的“接力棒”,关注有望受益地产边际改善、低库存但前期滞涨的品类。近期,政策加码下,8月制造业PMI已超季节性改善;基本面改善或成部分商品后续动能。铜、铝、螺纹钢、沥青等,在历轮地产周期中均有较好市场表现,叠加低库存的优势,后续或有更大价格弹性。

周度回顾:美国PMI意外上行,美元、美债延续强势(2023/09/04-2023/09/08)

股票市场:全球主要股指多数下跌,港股领跌。发达国家股指中,纳斯达克指数、澳大利亚普通股指数、标普500、法国CAC40和道琼斯工业指数领跌,分别下跌1.9%、1.8%、1.3%、0.8%和0.7%。

债券市场:发达国家10年期国债收益率全线上行。美国10Y国债收益率上行8.00bp至4.26%,德国10Y国债收益率上行13.00bp至2.61%;英国、意大利、法国和日本分别上行13.90bp、10.50bp、6.80bp和3.10bp。

外汇市场:美元指数走强,人民币兑美元、欧元和英镑均贬值。日元、英镑、欧元和加元兑美元分别贬值1.09%、0.95%、0.71%和0.29%。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分别贬值0.11%、1.30%至7.3410、7.3650。

商品市场:原油价格上涨,贵金属和有色均下跌,黑色和农产品价格多数下跌。沙特、俄罗斯宣布减产延至年底,力挺油价;同时油价也从成本端支撑沥青价格。受安监、暴雨影响,叠加钢厂利润修复,焦煤供需偏紧。

风险提示

俄乌冲突再起波澜;大宗商品价格反弹;工资增速放缓不达预期

+

报告正文

一、热点思考:商品市场,缘何而强?

6月以来,国内大宗商品大幅走强,能化品与黑色系表现尤为突出。大宗商品大涨背后的原因、后续值得关注的投资逻辑?本文分析,可供参考。

一问:近期大宗商品的表现?南华商品指数大幅走强、能化品与黑色系是主要拉动

5月31日以来,国内外大宗商品双双走强,其中国内商品的表现更为突出。年初至5月31日,大宗商品表现普遍较弱,仅COMEX金上涨8.5%,其他品类悉数下跌;其中,纯碱、NYMEX天然气和LME镍领跌,跌幅分别达42.1%、38.0%和32.1%。5月31日以来,国内外大宗商品双双走强。截至9月7日,彭博商品指数大涨8.4%,南华综合指数的涨幅更是高达19.8%。本轮上涨中经济基本面尚未明显改善,因而“股商”之间出现明显分歧。

细分市场来看,能化品、黑色系是此次南华综合指数大涨的主要拉动。5月31日以来,能化品、黑色系、农产品、有色金属、贵金属板块均有上涨,截至9月8日,各板块涨幅分别为24.9%、18.4%、14.8%、9.2%和4.1%。其中,能化品、黑色系在南华综合指数构成中占比分别高达36.1%和24.9%;较高的权重、叠加领先的涨幅,使其成为南华综合指数的主要拉动,6月以来,二者对南华综合指数拉动分别为9.0%、4.6%,解释了近7成的涨幅。农产品、有色金属、贵金属对南华综合指数的拉动则分别为2.5%、1.8%和0.4%。

分品类来看,除生猪外,南华综合指数成分品悉数上涨;其中原油、铁矿石、焦炭、纯碱是主要拉动。5月31日以来,国内主要大宗商品仅生猪微跌1.3%、其他品类悉数上涨;其中纯碱、豆粕、原油、玻璃、铁矿石、菜籽粕、焦炭领涨,涨幅分别为41.3%、37.3%、37.1%、36.1%、30.6%、29.8%和26.5%。考虑到各品类在指数构成中的权重,原油、铁矿石、焦炭、纯碱对南华综合指数拉动最大,分别拉动了3.4%、2.4%、1.5%、1.4%和1.0%。

二问:大宗商品大涨的原因?汇率贬值叠加供给冲击,低库存放大交易与供需扰动

汇率贬值下进口价格的被动抬升,是近期国内商品指数表现远超海外的重要原因。拆解彭博商品指数可以看到,除能源板块大涨23.9%外,有色金属、贵金属表现均不尽人意;6月以来,二者与南华有色、南华贵金属均显著分化。这其中,汇率是重要解释因素。当下,有色金属定价仍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主导、贵金属定价高度依赖纽约商业交易所(COMEX),国内期货交易所的定价权仍相对欠缺。5月31日以来,人民币贬值幅度达3.9%,造成这些品类内外盘价格的明显分化。此外,原油、铁矿石、豆粕等进口依赖度较高的品类大涨,背后也有汇率因素的推动。综合来看,汇率对国内商品大涨的解释力近3成。

供给冲击也是国内商品价格大涨的重要驱动;其中,减产冲击下油价的大涨,带动能化品产业链的价格整体抬升。5月31日以来,INE原油与WTI原油分别大涨31.5%、28.5%;原油直接拉动南华综合指数上涨3.4个百分点,还通过向产业链下游的传导间接拉动了近5个百分点。原油大涨的背后,供给收缩是主要推手;7月OPEC国家总产量大幅收缩91万桶/天,沙特和地缘冲突扰动下的尼日利亚分别贡献了85万桶和13万桶。此前油价一度跌破80美元/桶、低于沙特外部盈亏平衡价,使得沙特挺价意愿较强,在6月、7月主动减产合计150万桶。而俄油“价格上限”较差的执行情况也驱动俄罗斯再度减产挺价。

此外,以铁矿石、纯碱为代表的部分品类,其低库存放大了供需面、交易面的扰动,导致了价格的大幅飙升[1]以铁矿石为例,5月以来铁矿石库存快速回落,处于历史同期较低水平;而钢材产量、出口规模则在持续攀升;截至8月底,钢材出口数量累计同比高增28.4%。出口需求回暖的拉动下,低库存的铁矿石价格得到明显提振。纯碱的库存更是处于极低水平、历史分位数低至1.8%;高温和碱厂年检影响下,纯碱供给较6月下滑30%以上,同时叠加交易面的扰动,纯碱价格大幅震荡、一度涨超60%(纯碱涨幅现已快速回落至41.3%)。

[1] 参考报告《“低库存”下的投资机遇?》。

三问:商品市场的未来演绎?汇率与供给扰动或有所退坡,关注低库存与需求改善的共振

近期,央行的信心注入,与外汇市场上企业、银行结汇意愿等变化,或将缓和人民币贬值速度,汇率贬值对国内商品的被动推升或将弱化。从企业行为来看,前期贸易顺差下美元在企业、居民部门积累形成“二级储备”,或减轻贬值的自我强化,成为人民币贬值“缓冲垫”;2022年8月至今,我国涉外收付款与结售汇的差额大幅增加1102亿美元。与此同时,银行向央行的结汇意愿也在边际走强,这反映在7月其他存款性公司国外资产减少的58亿美元上。近期,人民币离在岸价差已由8月15日高位的420bp收窄至9月8日的240bp,3个月风险逆转因子的大幅走低也显示贬值压力已得到一定释放[2]。

[2]参考报告《人民币贬值,何时休》、《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影响几何?》。

前期部分品类的供给与交易面扰动,或也将陆续退坡。供给冲击方面:1)当前油价已达到沙特外部盈亏平衡的80.9美元/桶目标,沙特等OPEC国家挺价意愿或有所弱化;而俄罗斯乌拉尔原油价格已升至9月8日的74.3美元/桶、远高于60美元/桶的限价,G7搁置的上限制裁审查或有重启可能;综合而言,根据EIA的预测,四季度原油的供给偏紧或将缓和。2)随着夏季高温多雨等气候扰动步入尾声与碱厂年检的陆续恢复,纯碱等供给问题或也将逐步消退。交易扰动方面,近日,发改委价格司、证监会组织部分期货公司召开会议,提醒企业全面客观分析铁矿石市场形势,郑商所也严查纯碱相关的异常交易。

随着经济基本面逐步企稳、地产政策不断加码,需求改善有望成为部分商品续涨的“接力棒”,关注有望受益地产周期边际改善、低库存但前期相对滞涨的品类。7月以来,稳增长政策不断加码,近期,稳地产政策频出;地方层面因城施策不断推进,中央层面更是在8月31日对首付比率、存量房贷利率、二套房利率等予以下调。政策不断加码下,8月制造业PMI已超季节性改善。向后看,基本面改善或将成为部分商品后续的主要动能。以铜、铝、螺纹钢、沥青为代表的部分品类,在2008-09年、2012-13年、2015-16年等地产周期中取得了较好的市场表现,叠加低库存的优势,后续或将出现更大的价格弹性。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

1)5月31日以来,国内外大宗商品双双走强。截至9月7日,彭博商品指数大涨8.4%,南华综合指数涨幅更是高达19.8%。分板块来看,能化品、黑色系是此次大涨的主要拉动;分品类来看,原油、铁矿石、焦炭、纯碱等表现相对突出。5月31日以来,能化品、黑色系对南华综合指数拉动分别为9.0%、4.6%,解释了近7成的涨幅。其中,原油、铁矿石、焦炭、纯碱等品类对指数的拉动最大,分别贡献了3.4%、2.4%、1.5%、1.4%和1.0%。

2)汇率贬值下进口价格的被动抬升,供给冲击下油价对能化产业链的拉动,是国内商品价格大涨的重要驱动;此外,以铁矿石、纯碱为代表的部分品类,其低库存放大了供需面、交易面的扰动,也带来了价格的大幅飙升。第一,5月31日以来,人民币贬值3.9%,造成金属等海外交易所定价为主的品类、原油等进口依赖度较高的品类,内外盘价格分化。第二,供给收缩下油价大涨,原油带动能化产业链整体涨价,对南华综合指数拉动近8个百分点。第三,出口需求回暖的拉动下,低库存的铁矿石价格得到明显提振。纯碱库存的历史分位数更是低至1.8%;高温与碱厂年检影响下的供给扰动、交易行为等也被放大。

3)人民币贬值压力相对可控,汇率对商品价格推升或将弱化;部分品类的供给与交易面扰动,或也将陆续退坡。第一,近期,离在岸价差的收窄、3M风险逆转因子的走低显示贬值压力已得到一定释放。第二,四季度原油供给偏紧或将缓和;随着年检的恢复,纯碱等供给问题也将逐步消退。第三,发改委、郑商所已开始关注铁矿石、纯碱等品类的异动。

4)随着经济逐步企稳、地产政策不断加码,需求端有望成为部分商品续涨的“接力棒”,关注有望受益地产边际改善、低库存但前期滞涨的品类。近期,政策加码下,8月制造业PMI已超季节性改善;基本面改善或成部分商品后续动能。铜、铝、螺纹钢、沥青等,在历轮地产周期中均有较好市场表现,叠加低库存的优势,后续或有更大价格弹性。

二、大类资产高频跟踪(2023/09/04-2023/09/08)

(一)权益市场追踪:全球资本市场普遍下跌

发达国家股指普跌,新兴市场股指多数下跌。纳斯达克指数、澳大利亚普通股指数、标普500、法国CAC40和道琼斯工业指数领跌,分别下跌1.9%、1.8%、1.3%、0.8%和0.7%。韩国综合指数、泰国SET指数、南非富时综指和巴西IBOVESPA指数分别下跌0.63%、0.92%和1.52%和2.19%;仅伊斯坦布尔证交所全国30指数上涨3.21%。

从美国标普500的行业涨跌幅来看,本周美股行业多数下跌。其中工业、材料和信息技术领跌,分别下跌2.92%、2.45%和2.34%;仅能源和公用事业分别上涨1.39%和0.86%。从欧元区行业板块来看,本周行业多数下跌。其中非必需消费、材料和科技领跌,分别下跌2.43%、2.35%和1.60%;仅能源、通讯服务和医疗保健分别上涨2.28%、1.06%和0.04%。

香港市场全线下跌,恒生科技、恒生指数和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分别下跌2.10%、1.90%和0.28%。行业方面,恒生行业多数下跌,其中医疗保健、电讯业和非必需性消费领跌,分别下跌3.29%、2.44%和1.81%,仅原材料业、地产建筑业分别上涨2.94%、2.13%。

(二)债券市场追踪:发达国家10年期国债收益率全线上行

发达国家10年期国债收益率全线上行。美国10Y国债收益率上行8.00bp至4.26%,德国10Y国债收益率上行13.00bp至2.61%;英国、意大利、法国和日本10Y国债收益率分别上行13.90bp、10.50bp、6.80bp和3.10bp。

新兴市场10年期国债收益率全线上行。土耳其10Y国债收益率上行331.50bp至21.77%,巴西10Y国债收益率上行21.40bp至11.33%;南非、越南和印度10Y国债收益率分别上行7.50bp、3.60bp和2.40bp。

(三)外汇市场追踪:美元指数走强,人民币兑美元、欧元和英镑贬值

美元指数走强,本周上涨0.76%至105.07。日元、英镑、欧元和加元兑美元分别贬值1.09%、0.95%、0.71%和0.29%。主要新兴市场兑美元汇率多数上涨,韩元、印度卢比、雷亚尔和土耳其里拉兑美元分别升值1.36%、0.79%、0.75%和0.41%,仅菲律宾比索贬值0.28%。

人民币兑美元贬值1.11%,兑欧元、英镑分别贬值1.36%、0.09%。美元兑在岸人民币汇率较上周环比上行804bp至7.3410,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汇率上行943bp至7.3650。

(四)大宗商品市场追踪:原油上涨,贵金属、有色均下跌,黑色、农产品多数下跌

原油价格上涨,贵金属和有色价格均下跌,黑色和农产品价格多数下跌。其中,棉花、COMEX银和玻璃领跌,分别下跌4.65%、4.50%和3.85%;焦煤、沥青和布伦特原油领涨,分别上涨6.11%、2.47%和2.37%。沙特、俄罗斯宣布减产延至年底,力挺油价;同时油价也从成本端支撑沥青价格。受安监、暴雨影响,叠加钢厂利润修复,焦煤供需偏紧。

原油价格均上涨,黑色价格多数下跌。WTI原油价格上涨2.29%至87.51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价格上涨2.37%至90.65元/桶。动力煤价格持平在921元/吨,焦煤价格上涨6.11%至1677元/吨;螺纹钢和铁矿石价格分别下跌2.21%至3580元/吨和2.17%至903元/吨,沥青上涨2.47%至3937元/吨。

铜铝价格下跌,贵金属价格下跌。LME铜下跌3.45%至8240.00美元/吨,LME铝下跌2.40%至2180.00美元/吨。通胀预期从前值的2.26%上升至2.33%。COMEX黄金下跌0.83%至1922.50美元/盎司,COMEX银下跌4.65%至23.08美元/盎司。10Y美债实际收益率从前值的1.92%升至1.93%。

风险提示

1. 俄乌冲突再起波澜:2023年1月,美德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装备,俄罗斯称,视此举为直接卷入战争。

2. 大宗商品价格反弹:近半年来,海外总需求的韧性持续超市场预期。中国重启或继续推升全球大宗商品总需求。

3. 工资增速放缓不达预期:与2%通胀目标相适应的工资增速为劳动生产率增速+2%,在全球性劳动短缺的情况下,美欧2023年仍面临超额工资通胀压力。

往期报告

“大类资产周报”系列

系列1:原油,供求的“天平”会倾向何方?

系列2:海外大涨,“映射”的交易逻辑?

系列3:“进击”的日股VS“弱势”的日元?

系列4:“低库存”下的投资机遇?

系列5:美元走弱,有何“异象”?

系列6:海外“股债跷跷板”,映射的交易逻辑?

系列7:日本YCC再调整,值得担忧吗?

大类资产月报”系列

系列1:5月卖出法则,还适用吗?

系列2:6月市场主线:国内博弈政策预期,海外聚焦经济

系列3:7月市场主线:政治局会议提振信心,海外聚焦中报盈利

系列4:9月展望:从”分化“走向”收敛“?

+报告信息

证券研究报告:《商品市场,缘何而强?》

对外发布时间:2023年09月09日

报告发布机构: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赵 伟(执业S1130521120002)zhaow@gjzq.com.cn

李欣越(执业 S1130523080006)lixinyue@gjzq.com.cn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更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