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噬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水可载盘,亦可覆舟。

覆舟可能谈不上,但是可能对销量的确产生不小的影响,所以才有了战斗檄文。当然高手还是高手,那怕是一篇战斗檄文也能瞬间传遍互联网。

作为互联网销售、话题营销的高手,某车品牌的创始人每一次的抛砖引玉都会带来一阵网络的潮流或是时尚话题。不管是车主还是本来就扎根于流量的自媒体立刻紧跟时尚话题,进行创作、创作、再创作,一时间就充斥了整个互联网每一个角落。微博,那是主要战场,然后朋友圈,汽车论坛甚至某些知识性或分享性平台,只要有网的话很难看不到。而且这种无孔不入的效果不还能持续好一段时间。试问,按照传统的广告投入理念,这得多少钱投入才能有如此广告效应,即使奔驰拍一个获得OSCAR奖项的广告也不会传播如此之广吧。

所有人都看到了,也震惊了。有的人为之愤慨、为之不耻,甚至出言批评。更多的人是艳羡,零投入巨额回报,这诱惑谁能拒绝。于是,不耻者与艳羡者纷纷加入,一时间风起云涌,铺天盖地…

刹那间让人感觉,赶英超美,卫星上天了,超车了,领先了,遥遥领先了,独孤了,那尽头只能是时间和宇宙了。不可否认在汽车电气化、软件化我们的确取得不小的进步,而且在这个庞大的市场下不少企业的确占用不俗的市场。但是与数字世界不同的现实世界中,传统的汽车厂商的并没有败北,他们的销量在市场中依然占有很大的份额。如果你只关注互联网,似乎传统的厂商已销声匿迹了…这便是流量冲刷的效果,这是真相么?显然不是。

某汽车品牌某车型的事件,已经某汽车品牌定性为有组织犯罪,有人质疑这表达不当一般只有公安机关这样表达,而且公安机关表达会使用嫌疑或是涉嫌。有人恶意?可能会有。世界之大,不是所有的人都认可,也有可能不喜欢或是讨厌,也可能是曾经喜欢后来讨厌,所有的汽车品牌都遇到过。有可能是竞争对手?也有可能,反正大家都是手段没有底限的。有组织?互联网的发达兴奋的娱乐精神,可能有人随手一发或许是故意一发,给互联网的空虚投入了氧料。 你,不也是投放氧料的高手吗?

修炼的终极境界是回归,也有可能是走火入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