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定价权之争:一体化VS专业化

发布于: 雪球转发:5回复:43喜欢:27

$TCL中环(SZ002129)$

Q:一体化有定价权吗?

A:先说结论:一体化很难,光伏唯一的希望在硅片,硅片的希望在中环。

Q:我也觉得,现在他们战线太长了。

A : 和战线长没啥关系的。

Q:为什么这么说?

A:其实就是看两点,供需关系和竞争格局。

Q:硅片结束战争,就能带动产业链回暖?

A:供需关系看两点,其一是终端需求和组件产能,其二是环节供需比。

如果终端需求低于整体组件产能,就会一直低迷。

而环节供需关系就是看卡点,硅片是最有可能性的卡点。

目前光伏四个环节的产能大约是1080比840比1000+比1000+。

然后就是看竞争格局了,竞争格局也看两点:一看产能大小,二看成本。

产能最大意味着有定价权,成本差异化,低于同行较多,价格战受损最小。

那你看电池、组件有没有人能做到这两点的?包括一体化和一体化对比有没有一体化能做到这两点的?

Q:其他三个环节确实看不出谁能一统江湖。

A:所以电池,组件,一体化他们是都是同质化竞争的,产能没有压倒性的大,成本也没有压倒性的差异化。所以他们是很难的。

出清不就是靠1,产能,2成本,去挤压小部头么?

一体化之间除了N型比例大的集体在围攻隆基,剩下的谁奈何不了谁了。

所以,一体化也不能独自挺价或者涨价。有吗?举个例子? ————————————————————————————————————

总结:光伏的格局供需关系和竞争格局为纲,其余四小点为目。其实是很清晰的。

做一个假设,中环能拿到定价权,会发生什么情景?就是硅片环节变得有序,产能变成卡点,这样光伏整体就不会乱战了。 组件端的产能最终产出看的是硅片端的产能供给。 硅片端假设中环在这次价格战中能出清部分,产能会低于800,开个8-9成,其实就和需求端匹配上了。 最多只有那么多硅片,能生产那么多组件呀。所以这就不是拿到了光伏的定价权么? 一体化是没有定价权的。

Q:可是大家都说硅片厂没定价权。

A:硅片厂肯定没有定价权呀,只有中环有定价权。硅片厂的价格是中环来定的,不是硅片厂定的。

Q:一体化别说同行业几个大的,就是二线的组件报低价,一线的都受不了。

A:定价权我刚才说了,两个条件,一个是产能最大,一个是成本差异化最大。

你看前两年就知道为啥通威有定价权了,不就是这两个条件么?

隆基,产能是大的,但是成本被N和薄片化迭代了。

Q:通威那是硅料紧缺的时候,现在他哪有定价权?

A:和隆基一样了,有被颗粒硅迭代的危险,这个逻辑其实很容易看清和理解的。

Q:硅片N型182系列能宣布淘汰了不?

A:一体化不是自产硅片么,但是中环产能大,成本低。控价就可以了。

硅片价格下来控到你一体化硅片亏损贴钱,那么专业化电池采购中环,他们不就有优势了嘛?

一体化实际上硅片+电池成本还不如专业化的,隆晶晶等都在外采电池,他们优势在哪里?

不难受嘛?你怎么去定价组件呢?一体化能定高价?定高价不都买专业化组件去了嘛?

而现在硅片价格就是在控价182N,这个很清楚能看到的,库存水平也是182N最多。

而且不仅如此,市场对210N系列硅片,电池,组件也是价格高于182N,如果说210N没有通量优势,价格为何会高?

Q:逻辑通顺

A:这个就是定价权。不是说哪个模式,哪个环节的。而是说你有定价产业链的能力。

假设有一家一体化,规模最大,各环节成本最低。那你可以说这是真正的一体化了,可以通吃了。但是现在有这样的公司嘛?

这个逻辑就是幼儿园老师给小朋友讲的一个小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三个和尚没水喝。

四五家一体化谁都不服谁,互相怼,能怼出个定价权来?

Q:现在看来光伏规模最大的一体化最容易死,历次都是。船大掉头难。

A:会僵化的,失去创新的能力,顾头不顾尾。

Q:就像晶科现在只有hit降本到位,或者210N生态起来,它就很难了。

A:因为一体化环节之间没有生存压力的,反正是自给,也就没有动力去进步了。 它就供应几种规格的硅片和电池,不会去和市场互动交流啊,不知道环节进步的情况。 外销可以知道市场需求什么样的产品,参数,要求等等。市场在做什么创新。

Q:现在你看看绝大部分的光伏讨论,都在怀疑中环会在这次光伏的变革中淘汰出局。没人看好专业化,都认为后面是一体化的天下。

A:乌合之众。

一体化的对手是一体化而不是专业化。光伏企业共同的敌人是技术迭代、降本增效的能力。

我就问你,一体化逻辑成立,为啥隆基被其它一体化围攻至此境地?

为啥隆基在P时代没有把晶科,晶澳,天合,中环打败呢?

隆基现状如此是因为它没有追上PN迭代的脚步啊,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商业模式啊。

就像商业模式救不了诺基亚,也救不了通燃油车,哎!

精彩讨论

greypong04-01 18:32

高手!一体化是资本的产物,在扩张期有更好的保供能力和效益放大能力。假如每个环节都可以做到最优,一体化是无敌的。但正常情况下,在任何行业,一体化在单环节的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很难超过专业化,特别在收缩期,盈亏同源,每个环节都要面临恶化的市场竞争。q1还有一些去年底的组件订单,但在q2,这个问题会进一步体现出来

hihipapa04-06 14:02

$TCL中环(SZ002129)$ 在N型时代,一体化厂家做硅片,由于硅片电性能的差异,硅片成本高,电池效率也受到影响。
硅片成本高是为了减小电阻率差异造成的。为减小电阻率差异,拉棒长度缩短,产能降低,坩埚用量增加,切成方棒两头切掉的比例提高。而且直径越大,电阻率差异性问题越严重。
一体化厂家使用自己的硅片,电池电性特征差异大,封装成组件,由于电池之间是串联连接,整个组件效率取决于低效电池,即存在木桶效应,CTM损失大。送检的组件挑一致性好的电池,但是批量产出的组件之间功率差异增大,去年底爆出某头部Topcon虚标组件功率被退货,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吧。
叠瓦组件电池之间是并联连接,可有效舒缓电池电性能差异造成的影响,但现在除了中环,没有哪家获得授权。

hihipapa04-01 17:31

$TCL中环(SZ002129)$ $隆基绿能(SH601012)$ 这专家对当下光伏的竞争格局看的明白。

精致的加薪风云04-01 20:10

终于有个有逻辑的,专业化环节竞争胜出后,会把自己的优势变成一体化进而扩大优势,这不就是隆基以前的路么

不追高啊04-01 16:43

中环的问题是所谓的优势一直不兑现,一直靠融资扩产,单瓦建设成本高于同行。说一体化没优势他自己为啥也要上电池片和组件

全部讨论

中环的问题是所谓的优势一直不兑现,一直靠融资扩产,单瓦建设成本高于同行。说一体化没优势他自己为啥也要上电池片和组件

04-01 19:20

中环自己都在往一体化的路上走,别自言自语了。

04-01 17:19

N型硅片的电阻率分布,对一体化真是一个难点。单个电池效率很高,组合成组件,效率就打了折扣,串联电路,CTM折扣大。要是用叠瓦组件,由于各电池小片之间是并联电路连接,这个问题就极大地减轻了。难怪maxeon对叠瓦专利严防死守。各家现在对maxeon恨得牙痒痒。

04-01 18:32

高手!一体化是资本的产物,在扩张期有更好的保供能力和效益放大能力。假如每个环节都可以做到最优,一体化是无敌的。但正常情况下,在任何行业,一体化在单环节的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很难超过专业化,特别在收缩期,盈亏同源,每个环节都要面临恶化的市场竞争。q1还有一些去年底的组件订单,但在q2,这个问题会进一步体现出来

04-06 14:02

$TCL中环(SZ002129)$ 在N型时代,一体化厂家做硅片,由于硅片电性能的差异,硅片成本高,电池效率也受到影响。
硅片成本高是为了减小电阻率差异造成的。为减小电阻率差异,拉棒长度缩短,产能降低,坩埚用量增加,切成方棒两头切掉的比例提高。而且直径越大,电阻率差异性问题越严重。
一体化厂家使用自己的硅片,电池电性特征差异大,封装成组件,由于电池之间是串联连接,整个组件效率取决于低效电池,即存在木桶效应,CTM损失大。送检的组件挑一致性好的电池,但是批量产出的组件之间功率差异增大,去年底爆出某头部Topcon虚标组件功率被退货,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吧。
叠瓦组件电池之间是并联连接,可有效舒缓电池电性能差异造成的影响,但现在除了中环,没有哪家获得授权。

04-01 17:31

$TCL中环(SZ002129)$ $隆基绿能(SH601012)$ 这专家对当下光伏的竞争格局看的明白。

终于有个有逻辑的,专业化环节竞争胜出后,会把自己的优势变成一体化进而扩大优势,这不就是隆基以前的路么

04-01 19:26

中环在硅片、叠瓦组件两个环节具有优势和差异化。叠瓦组件消化非规硅片和电池,一旦中环电池规模投产,磋磨一体化的时候就到了。

我一直都认为一体化的逻辑不成立,看看汽车行业,

04-01 17:50

在N型时代,一体化企业做硅片也是没有成本优势的,除非这个一体化企业的电池能完美匹配自己生产的各种不同的性能参数的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