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取经 | 关于金融科技,咱来聊聊那些常见的认识误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文 | Wxr   编辑 | Levin

大家好,好几天没见到大家的大圣今天又回来了。今天,大圣已经准备好了小板凳,和大家一起坐着聊聊金融科技领域的那些认识误区。

随着技术迭代加快,金融科技的内涵和外延也在快速升级。在以前的消息推送中,大圣曾经引用过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KPMG)的定义,来阐述什么是金融科技公司。

毕马威认为,金融科技公司指非传统企业以科技为尖刀切入金融领域,用更高效率的科技手段抢占市场,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及更好地管理风险的企业。同时,毕马威还从6个方面罗列了其信息科技的应用特色,例如:领先信息技术应用于突破;科技驱动数据归集、挖掘、使用;模式创新和对传统金融颠覆度;痛点解决与金融效率提升度;估值及资本市场认可度;具备未来发展潜能与广阔发展前景等。

前不久,毕马威又发布了《全球金融科技2018年上半年报告》(The Pulse of Fintech 2018)。报告指出,上半年全球金融科技交易达579亿美元,金融技术(Regtech)投资达到13.7亿美元,投资年初至今(风投、PE投资和并购)已超过去年的年度总额,亦已超过2017年度总量。

总而言之,金融科技扩展到传统的垂直市场和枢纽之外,呈现出更加创新多元化的趋势,金融技术与监管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动力,区块链也超越了实验层面。中国的金融科技市场蓬勃发展,为亚洲市场的增长奠定了基调,是个振奋人心的利好消息。那么问题来了:

我们应当如何面对、甚至“拥抱”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发展前景如此大好,想必也点燃了不少人投身其间的狂热情绪,如何看待金融科技也成为了时下热点讨论话题。

大圣以为,一些金融行业的投资者对金融科技的认识还不够全面。金融科技领域并非“终南捷径”,投身金融科技同样具备风险。不管是从技术角度还是从服务等其他角度来说,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都应当立足于安全这一基础之上。诸多投资者面对金融科技,应当做到理性而保守、激情但不狂热,这才是应有的正确姿态。

同时,金融科技也不是所谓的“万金油”。金融科技是为金融服务的,金融行业有其自身的规律,因此,金融科技的发展也必须遵循这个规律。离开金融、离开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本质,金融科技必然会形成泡沫。

金融科技的核心是什么?

任何事物都“逃离”不掉透过现象剖析本质的“命运”,金融科技也一样。关于“金融科技的重心是什么”这一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金融科技是用来服务金融行业的,因此它的本质是服务;有人认为,不管如何讨论,绕来绕去也都撇不开互联网这一领域,归根到底还是要回归网络。大圣以为,金融科技的核心是金融,同时也应当是以技术立身的行业。

数字经济时代,金融科技已成为经济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产力之一,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极大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边界。互联网思维固然重要,然而科技实力同样重要。这从“Fintech”一词本身都是经“Finance”与“Technology”合成而来便可看出。当前,多数人依然将金融科技看作是“金融”与“科技”两种元素的拼接,就像将互联网金融看作“互联网+”金融一样。实际上,金融科技则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和内涵。

从一定角度来看,金融科技并不不仅仅限于从事金融业务,而是对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支持,从而推动金融行业效率的提升。金融科技面向是银行、证券、交易所、大型平台等B端用户,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例如,智能投研、大数据应用、云计算等与新兴技术结合的金融服务方式,均产生于金融行业本身,同时又持续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

金融科技不仅仅只是技术

目前,行业监管的加剧让互联网金融行业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加之金融科技领域呈现出各类金融巨头与互联网巨头引领金融科技发展的特征,如何理性地看待新金融与新资管时代,成为业界人士的关注焦点。

金融科技无疑是一个全新的、解决发展与监管间矛盾的机会与模式。因此,正值“弯道超车”之际,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企业都致力于加快金融科技的实践步伐,包括圣盈信在内的金融科技代表企业,亦纷纷助力推动传统金融机构对金融科技的应用。

便又有人以为,金融科技指的是一些应用的技术。于是大圣又要持反对意见了——这样的想法过于片面。金融科技包含着技术,但又不止意味着技术。它既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也是一个能够与行业进行深度融合的存在,其对于金融行业以及生活的影响,要比我们想象中的都强大。

最后,大圣想说,作为一个被巨头和资本双重加持的存在,金融科技的未来必将被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