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取经 | 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文 | ZL  编辑 | Levin

说起金融科技,不少人会觉得有些陌生。但若说起金融科技领域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人工智能(AI),相信几乎每个人都能会心一笑。

长期以来,大众眼里的人工智能就像蒙娜丽莎的微笑,永远都披着一层神秘、飘渺的色彩,不少人都把人工智能当做科幻小说。尤其这几年,很少再听到有人正经严肃地讨论这个问题。因此很多人都不免感到困惑:明明是很正经的一个词汇,为什么讨论内容却千奇百怪?

大圣认为这种困惑来源于大众对AI的不了解。首先,大家总把人工智能和《星球大战》、《终结者》等科幻电影想到一起,影视角色与内容的虚构,带走了对人工智能认知的真实感;其次,人工智能是个非常宽泛的话题,从手机上的计算器到到未来可能改变世界的重大变革,人工智能可以用来描述太多内容。这些因素让AI听起来像是未来的神秘能量,而非融入我们生活的现实存在。

那么,到底什么是人工智能呢?

人工智能并不是想象中的机器人。人工智能(英文缩写 “AI”)是一门研究和开发用于模拟和拓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新兴科学技术。我们可以将人类特有的“智能”特征理解为“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人工智能是一门研究、理解、模拟人类智能,并发现其规律的学科。

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人工智能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通过对人的意识、思维等信息过程的模拟,生产出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来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其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在人工智能一词迅速普及的当下,各企业、机构针对其应用和研究的态势犹如群雄逐鹿。实际上,人工智能并不是一个新生的宝宝,它的发展已历经了一个较长的过程。

1943年

Warren McCulloch和Walter Pitts两位科学家提出了“神经网络”的概念,正式开启了AI的大门;

1955年8月

JohnMcCarthy、Marvin Minsky、Nathaniel Rochester和Claude Shannon四位科学家联名提交《人工智能研究》的提案,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AI)的概念,其中的JohnMcCarthy被后人尊称为“人工智能之父”;

1969年

人类首次提出反向传播算法,该算法奠定了人工智能的基础;

20世纪60年代

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名研究人员发明了一个名为ELIZA的计算机心理治疗师,这是语音助手最早的雏形;

1993年

作家兼计算机科学家Vernor Vinge在文章中首次提到了 “奇点理论”,他认为未来人工智能会超越甚至主宰人类世界,是最早的人工智能威胁论提出者;

1997年

IBM的超级计算机“深蓝”战胜了当时的国际象棋冠军Garry Kasparov,是AI发展史上人工智能首次战胜人类。

2012年6月

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准确地从谷歌研究人员Jeff Dean和吴恩达所提取的千万个未标记的视频图像中,识别出了猫科动物的照片,这是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首次案例;

2016年3月

谷歌AlphaGo 4:1 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开启了人工智能的新纪元;

近年来,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市场规模、资金投入都迅速增长,显示了社会与市场整体对其认知程度与信心的高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也为AI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关键要素,例如,物联网为人工智能的感知层提供了基础设施环境和海量数据,大数据技术帮助提升了深度学习算法的性能,云计算带来了低成本、高效率的计算力,并降低了计算成本。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虽然大量人工智能应用在实验室条件下取得了理想的成绩,但在工业化应用中,不同应用场景条件的复杂,都影响了该领域AI的应用水平。因此该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还需要克服很多问题。

大圣所在的圣盈信就拥有AI等技术储备,例如智臻投研业务基于AI和大数据技术构建,通过整合重要投研信息,帮助企业规避重大风险,获得最大收益;AnyInfo商业信息智能分析平台覆盖了海量商业数据,为用户提供商业基本信息、资讯、综合分析和行业信息,全方位洞察商业和行业风险。

现阶段人工智能主要有以下两个应用方向:一是开发者“私人订制”,根据客户的需求,体现出开发产品的差异化,方便客户便于操作;二是客户的技能培养,开发者通过提供全套的技术指导,在产品符合需求的情况下,让客户熟练操作,实现AI产品价值的最大化。

可以看到,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相信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必将承载着人类科技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