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无人配送行业市场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尽管中国无人配送起步稍晚,但国内物流业务需求巨大,市场潜力不容小觑。当前,多城市出台低空经济鼓励措施。政策推动下,无人配送市场前景可期。

无人配送定义

无人配送是指物品配送过程中没有或有少量人工参与,以机器替代人工或人机协作的方式进行物品配送,不仅能有效降低末端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还能够满足客户日益提高的配送要求,提高客户的顾客满意度,顺应末端配送电动化、无人化的发展方向。目前的无人配送场景包括室内配送、室外配送。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无人配送行业发展政策

近年来,中国在无人配送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旨在推动无人配送行业的发展,提高配送效率,降低成本,并满足客户日益提高的配送要求。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无人配送行业发展现状

1.无人配送市场规模

无人配送是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物联网等领域的新技术,在城市生活服务中的重要应用。随着我国物流配送网络的完善,公众对即时配送效率有更高的期待,无人机配送服务将迎来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无人配送行业市场调查及投资建议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城市的众多商超、快递站、校园、社区等场景都引入了无人配送,2022年中国无人配送市场规模约为40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到2025年中国无人配送市场规模将达170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无人配送车

无人配送市场主要有三种配送方案,分别是无人配送车、配送无人机和配送机器人。无人配送车是以自动驾驶为核心技术,进行上路自动驾驶、感应路况、与用户进行人机交互等操作,可在任意时间为用户配送快递或其他物件的设备。近年来,随着L3及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制度不断落地,国内无人配送车商业化落地加速,美团京东、新石器成为首批无人配送车获牌企业。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配送无人机

随着用户消费习惯的改变,和地面物流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城市低空物流网络正进入快速发展期。通过合理利用闲置的低空资源,无人机能有效减轻地面交通的负担,从而提高配送效率,缩短配送时间,降低配送成本。当前,京东美团顺丰等企业已经将无人机配送纳入了其配送系统,利用无人机具备的垂直起降能力和空中悬停能力,自主识别物体并进行精准配送。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物流机器人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物流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物流机器人行业保持较快发展。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物流机器人产业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预测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物流机器人市场规模达150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66%。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物流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191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物流行业对智慧化物流的推崇和追求,叠加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物流机器人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逐渐进入规模化应用。当前,我国物流机器人行业重点企业包括快仓、极智嘉、灵动科技、海柔创新、海康机器人等。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5.无人配送相关企业注册量

企查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无人配送相关企业数量为1905家。从历年企业注册情况来看,2020年注册数量最多,达到247家。2023年注册量达到222家,较上年增长26.14%。目前,我国无人配送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市,企业数量分别为499家、89家、73家。

数据来源:企查查、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6.无人配送企业榜单

根据互联网周刊发布的“2023无人物流配送创新排行榜”,国内无人物流配送行业中,具有创新价值以及突出成果表现的企业包括京东、北京三快在线科技、阿里巴巴、真机智能、苏宁易购、嘉腾机器人等。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无人配送行业重点企业

1.美团

当年,美团内部成立项目组,开始研发特定场景下的无人配送系统。2017年美团第一台自研无人配送车出厂,2019年通过测试,从2021年开始,美团开始在北京顺义区开启无人配送服务。截至2023年9月26日,美团无人配送在顺义已累计超百万订单,服务超100个社区30万居民。

2023年美团全年营收2767亿元,同比增长25.82%,净利润138.56亿元,同比增长307.23%。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2.京东物流

京东物流作为最早在智能物流车领域崭露头角的企业之一,也是国内首家将自动智能驾驶应用到物流配送实际场景中的企业。2016年京东正式发布国内首辆无人配送车,2017年第一次进入大学校园运营,2018年逐渐在国内多个城市的开放道路跑起来,2020年9月阿里发布物流机器人小蛮驴。截至2022年,小蛮驴配送物流订单超过1000万。2023年4月,中通快递与新石器无人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无人配送向规模化商业落地迈进。2023年9月,顺丰无人车亮相北京实现“全流程机器人+智能揽派”新业态,进入了智能快递配送的新领域。

2023年,京东物流全年总收入1666亿元,同比增长21.3%;净利润再创新高,达到27.6亿元,同比增加218.8%。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3.顺丰控股

顺丰旗下的丰翼科技在经历了多年的研发和试运营之后,于4月上旬宣布正式推出两款无人机物流产品:同城即时送、跨城急送。丰翼科技的无人机目前每天飞行近千架次,运输快件超1.2万件。

此外,顺丰积极布局无人仓配服务。日前,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顺丰无人仓配服务”已陆续推出,通过在消费者近场1-3公里的顺丰网点搭建“智微仓配一体网”的整套基础设施,助力各类城市生产、生活消费的商家实现全城“小时达”的履约交付。

2023年,顺丰控股实现营业收入2584.09亿元,同比下滑3.39%;实现归母净利润82.34亿元,同比增长33.38%。2024年一季度顺丰控股,现营业总收入653.41亿元,同比增长7.03%,实现归母净利润19.12亿元,同比增长11.14%。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4.阿里巴巴

2020年9月17日的云栖大会现场,阿里巴巴发布第一款物流无人车“小蛮驴”。小蛮驴无人车集成了达摩院最前沿的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具有类人认知智能,大脑应急反应速度达到人类7倍。同时,阿里宣布注册成立了小蛮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进无人车的研发和量产落地。目前,“小蛮驴”已进入全国200多个高校和社区,车队规模突破500辆。截至2022年3月31日,小蛮驴配送物流订单超过1000万,刷新国内末端无人配送纪录。

2023财年,阿里巴巴营收为8686.87亿元(约合1264.91亿美元),与2022财年的8530.62亿元相比增长2%;净利润为655.73亿元(约合95.48亿美元),与2022年财年的470.79亿元相比增长39%。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5.毫末智行(无人车)

毫末智行是一家致力于自动驾驶的人工智能技术公司,已经形成了乘用车智能驾驶、末端物流配送两大核心业务。在物流方面,毫末智行旗下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小魔驼配送订单量累计突破30万单。该产品可实现商超履约、快递配送、智能巡检等九大场景运营。同时,毫末智行与美团合作的新一代L4级自动驾驶无人配送车魔袋20也已经正式发布。

近年来,毫末智行颇受资本青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毫末智行完成了6次投融资。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无人配送行业发展前景

1.政策助力无人配送蓬勃发展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无人配送作为未来物流领域的一大趋势,正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为了推动这一新兴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积极政策,为无人配送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些政策涵盖了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市场准入、安全保障等多个方面。首先,政府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无人配送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突破。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技术标准,确保无人配送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市场准入方面,政府简化了审批流程,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为更多有志于从事无人配送的企业提供了便利。此外,政府还积极与相关企业合作,推动无人配送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如快递、餐饮、医疗等,以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2.劳动力减少人工工资上涨倒逼行业发展

2022年全国15-64岁人口9.63万人,比2018年减少3776万人。劳动力人口减少,2021年后快递员的缺口将在100万人左右。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用工成本不断上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66059元,同比增长5.8%。劳动力减少人工工资上涨倒逼企业选择无人配送,同时无人配送不仅可以降本增效,还能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未来,中国无人配送将迎来快速发展。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

3.无人配送市场需求大

随着电子商务发展,以外卖、快递为代表的物流配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l例如,2023年我国的快递单量达到1321亿件,每天快递单量约4亿件,而其中的“最后五公里”,即中转场站或网点到小区的短途运输,是成本占比最高的部分,大概占到整个物流配送成本的50%~60%。随之而来的是运力不足问题,无人配送能够有效解决运力短缺,满足用户需求,市场潜力巨大。

数据来源:国家邮政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