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众传媒”如何打开增长空间——2023年报及2024一季报系列分析之二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7

在上一篇《“分众传媒”无懈可击的资产负债表》中,罗莲和朋友们一起对分众传媒的各类资产做了全面分析,发现分众传媒的资产负债表仍然优秀得无懈可击!

但大A一直以来更加重视利润表,很多投资者往往只是从年报或季报摘要里看一眼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速指标就决定了是否买卖。

其实这也无可非议,因为资产负债表的优秀与否决定了一家公司在遭遇寒冬时能否活着迎来春天,而利润表的优秀与否决定了一家公司未来的增长空间还有多大。

一、降本增效是否还有空间

分众传媒的核心业务是梯媒和影院广告。而广告行业属于典型的周期性行业,经济景气时,广告行业的整体规模就会扩容,反之就会收缩。因此,身处其中的分众传媒,虽然凭借其线下广告头把交椅的地位能够较为稳定地分得属于自己的那块蛋糕,但要想再多分一些别人的蛋糕似乎也挺困难。所以从历年分众传媒的营业收入来看,150亿似乎就是无法打破的天花板了。

营业收入有天花板,那么要想提高利润就只有降本增效了。

从上表可以看出,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是分众传媒营业总成本中的TOP3。那就让罗莲和朋友们逐一分析一下,看看这些成本费用是否还有压降空间。

(一)营业成本将只增不减

上图为分众传媒在2023年报中披露的营业成本构成,可以看出媒体租赁成本占营业成本的比重在70%左右,其他还包括职工薪酬、设备折旧费、其他营业成本。2023年除了设备折旧费之外,其他几项都比2022年有所增加。

那么今后呢?首先,随着分众继续扩张点位的步伐,媒体租赁成本和设备折旧费一定是只增不减;其次,职工薪酬应该也很难压降,否则影响工作积极性啊!其他营业成本不知道包括些什么,但占比只有10%左右,其波动对整体成本影响不会太大。所以结论就是:营业成本将只增不减。

(二)销售费用率基本稳定

销售费用率就是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经过计算历年来基本保持在18%左右,上下浮动不超过一个百分点。所以销售费用是随着营业收入的增减而增减的,也不可能大幅压降,否则一定会影响拉广告的积极性啊!

(三)管理费用可降但空间有限

分众传媒管理费用的压降主要是通过云端推送替代人工维护来实现的。公司曾在2020年和2022年两次对运营人员进行优化,并给被优化掉的人员发了离职补偿金,所以这两年的管理费用偏高,但不具有可参考性。

那么比较2023年和2021年的管理费用,发现的确是有所下降的,但是已经优化了两次了,再加上公司的智能屏基本已经替代完毕,将来即使还可以优化,但空间应该已经非常小了。

通过上述对分众传媒成本费用TOP3的逐个分析,罗莲认为分众传媒继续以降本增效来提升利润的空间已经基本没有了。

二、投资收益能否增厚利润

在《“分众传媒”无懈可击的资产负债表》中,通过对分众传媒资产的分析,我们得知公司不差钱。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始终保持在百分之六、七十的较高水平上,规模始终保持在一百五、六十亿元!投资品种包括:货币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大额存单、非上市公司股权、股权投资基金和少量影视剧;此外还有20多亿的长期股权投资。

那么,这180亿左右的投资所获收益能否增厚公司利润呢?

上表是罗莲结合分众传媒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梳理计算所得公司各项资产的回报率情况,其中2024年一季度的回报率指标为非年化。

可以看出占分众传媒总资产20%左右的经营资产是公司的最优质资产,虽然规模只有40亿至50亿左右,但回报率非常高,经营利润贡献了公司总利润的90%左右。

而占分众传媒总资产80%左右的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虽然合计规模高达180亿左右,但回报率却着实令人堪忧,每年的合计贡献利润只占到利润总额的10%左右。

面对这种情况,估计江南春也是既尴尬又无奈,暗自嘀咕:“算了吧!别搞什么投资了,出力不讨好,不如把钱分掉,还落个慷慨大方的好名声”!

于是,2022年分众传媒全年归母净利润才27.9亿,却敢拿出超60亿来分红;2023年分众传媒全年归母净利润48.27亿,分红47.66亿,基本上把利润全部分掉了。

但是分红如此慷慨恰恰说明了投资收益并不能有效增厚公司的利润。

分众传媒要想打开增长空间必须另寻它途。

三、AI大模型能为分众带来什么

2023年,在多次业绩交流会和年报发布会上,江南春都提到公司的AI大模型,据说已完成部署,正在持续微调和迭代。罗莲认真阅读之后总结出分众对AI大模型的期望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提高公司制作广告的水平和效率。据说这个AI大模型是用三百多本广告学专著和分众自己的一万多个优秀广告文案训练出来的。因此,一旦启用,公司的文案策划都将成为顶级大牛,而且还可以白加黑、5加2不眠不休,想想都觉得美好。

二是提高客户粘性。分众大客户流失率很小,反而是小客户流失率较高。这是因为大客户由公司的顶级文案提供服务,广告效果好,自然愿意继续合作;而为小客户服务的文案水平参差不齐,效果可能也就有好有差。而AI大模型可以无差别地服务于所有客户,而且水平很高,效果很好,自然会增加客户粘性。

三是扩大客户群体。分众现在的智能屏不仅能实现云端推送,还可以让客户通过分众小程序实现自选点位、自选时段、自主投放。但是由于绝大部分客户不具备广告文案及视频的制作能力,所以智能屏自主投放功能的使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一旦AI大模型启用,能够帮助客户自动生成优质广告,就可以把那些广告预算有限的小微客户群体也吸引过来,将分众服务的客户数从现在的三四千个拓展到数万个,前景似乎非常光明。

罗莲觉得分众对其AI大模型的描述还是比较客观的,如果对其AI大模型的三大期望能逐步实现,那分众传媒就有望打破60亿的业绩天花板,但是目前尚未见到明显成效。

四、海外业务何时全面盈利

自 2017 年以来,分众相继在韩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日本、印度和越南等海外市场进行布局,生活圈媒体网络现已覆盖海外95个主要城市。盈利状况如何呢?

从上表一眼望去就可知是亏多盈少,那么,这是否说明分众的“出海计划”失败了呢!

罗莲认为现在下这个结论还为时尚早。罗莲将上述海外子公司的资产规模与2022年比较了一下,发现有增有减,而增幅比较大的是那些在以往年度已经盈利或有望盈利的子公司,比如韩国、印尼、泰国等。

罗莲相信江南春在老本行上的嗅觉一定比在投资上敏锐得多,之所以愿意继续投入,一定是看到了分众模式在海外市场尤其是亚洲市场的可复制性,也就是说分众在海外业务的布局不是冒冒失失、一哄而上的,而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

所以,罗莲认为从长期来看,分众的海外业务还是非常有发展潜力,只不过这个长期可能是3至5年,而不是3至5个月。

五、分众传媒值多少钱

分众传媒目前来看是典型的周期股,虽然通过上面的分析,罗莲认为在未来3至5年,公司有望通过AI科技赋能,以及业务出海打破目前的业绩天花板,实现一定程度的增长,但由于目前这种增长尚未显现,为避免高估,罗莲仍然采用周期股自由现金流零增长模型来对分众传媒进行估值。

关于这个模型,罗莲曾在《现金流折现估值模型的实战应用》一文中有详细讲解,此处不再赘述,直接上结果(表中资产和负债采用2024一季度最新数据):

可以看出,用周期股自由现金流零增长模型对分众传媒估值所得的当前每股内在价值为7.95元/股,比罗莲在2023年11月初以分众三季报数据为基础所得的估值略有提高,当时设置的历史买点为每股内在价值的8折,即6.1元/股,这次变动不大就不调整了,模糊的正确好过精确的错误!

分众传媒我已持有将近八年,刚才复盘了一下近年来的操作,如下图:

可以看出罗莲还是比较好地遵守了自己的买卖点操作守则,因此得以将成本线控制在一个较低水平上,也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收益。罗莲曾将自己的买卖点操作守则在《股票交易中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买点和卖点》一文中详细论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把这篇旧文捞起来读一读,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的。

$分众传媒(SZ002027)$ $新和成(SZ002001)$ $中国平安(SH601318)$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