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7喜欢:6

闲来无事,往自己的QQ空间转了转,

转发的一个十年前的新闻调查看起来让人毛骨悚然。

十年了,好像什么也没有变,好像结局十年前就已经注定。

我都忘了自己为啥转发这个了,一点印象没有。

大体内容转发如下,希望能发出去:

宽阔的马路上没有车流,锈迹斑斑的钢筋斜插在天空,烂尾建筑外的防护网游魂似的随寒风摇曳。请注意,这不是某部末世灾难片的外景地,而是摄影师记录下的营口沿海产业基地2013年4月5日的街头景象。这些照片似乎在告诉我们一个不敢相信的事实,而且与之相似的事情每天都在三、四线城市里发生。

招商引资与土地出让同步并举。上一轮4万亿救市计划所造成的三、四线城市土地出让过剩的后遗症尚未解决,新一轮巨量土地供应狂潮已经席卷而至。

开发商们摩拳擦掌,准备分享房地产行业最后一场饕餮盛宴。“这或许是房企们最后一轮机会。”首创置业(02868.HK)董事长刘晓光在一次会议上如是说,他认为房企们应研究如何将地产与产业相结合,在这一轮城镇化过程中寻机扩张。

在这些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利润已经一降再降,但新盘依旧不断入市;供给已经过剩,但国土部门还在督促开发商们抓紧开工……只要还有人肯出资,地方政府决不会吝啬再度放量。

如果房地产形势一片大好,他们大多不会空手而归。然而,2011年冬天,“史上最严厉”楼市调控传导至营口。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关注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供给过量问题。官方数据显示,2009-2012年期间,营口商品房年均成交量逾500万平米。以此计算,同一时期营口放量供应的9000万平米住宅用地被消化掉还需要15年。

巧合的是,在中西部城市遵义,已经推向市场的楼盘住宅建筑面积总量超过3000万平米,按照遵义年均销售量在200万平米左右推算,遵义市存量住宅消化期也要15年。

遵义的开发商认为贵阳花果园这样的项目“玩得太大”,而营口的房企又对遵义保利这种将1500万平米体量的大盘建在一个空城之上的做法表示费解,“他们凭借什么呢?”

如果营口模式走不下去,那么纯粹做房地产的开发商又将如何?本地潜在的购房需求在短时间内被过度透支之后,房企又到哪里去寻找新的客户群?即便找到,那些销售出去的住宅在夜晚也只是一个个黑暗的窗口罢了。


$深证成指(SZ399001)$ $上证指数(SH000001)$ $创业板指(SZ399006)$

全部讨论

2023-08-31 15:58

为啥承包到户?
因为饿死人了。

2023-08-31 20:23

13年没人买,15年涨价去库存,23年继续没人买

2023-08-31 15:57

十年一晃而过,太快了

2023-08-31 20:51

13,14这两年小城市的房价跌幅不亚于现在..11年可以卖6000多,14年连4000都卖不出去。

2023-08-31 22:49

转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