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基因5.9股东大会有感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回复:49喜欢:8

又去华大基因开股东大会,用非新冠期间数据对比,2023年的总营业收入43亿,比2019年的28亿增长53%,但净利润减少。2019年的为2.8亿,2023年的为0.9亿。为何,产品没有定价权,费用高,公司运作效率低。所以没什么净利润。

股东会上公司预测2024年营业收入会再增加0-10%,至于净利润只有公布才能知道。

透露个消息,公司在尝试ToC项目:13311i,是针对个人代谢组数据采集平台,管理个人健康。要是能做成,如有产品定价权,那不得了。

华大基因的技术不容置疑,是基因测序行业的标杆,不过在研发——产品——商品——净利润这条路上,走的不是很顺畅。但华大还活着,而且越来越壮大。相信有一天在服务社会同时也能赚很多钱。因为基因检测的市场大,能解决其他医疗手段不能解决的问题。

比如我很容易上火,吃一块烧鹅3分钟不到,口腔就有个大血泡。十多年了,看了不少中医,而且有名老中医,吃了不少药,也解决不了问题。后来做个基因检测,发现有个基因变异,是碱基C代替了T,直接导致皮肤干燥,间接导致容易上火。而我爸爸也是这样。找到了真正的根源,解决方法就容易了,用5元的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B2就行了,每餐多吃几粒,就不容易上火了。

基因测序朝阳行业,值得期待。

13311i项目

封面是2007年华大创始人在深圳盐田恩上村考察

精彩讨论

SHENGPU05-10 12:53

一个探索的模式
1、主动防控实验室:——作为面向个体的、面向预防的、面向健康的、面向主动管理的模式总体上是一个探索方向、创新的方向,值得肯定与期待; 但打通现实的障碍则无法预期。
2、比如古今中外都是去看病,而不是看健康。这种传统根深蒂固。中国最悠久的故事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11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3、大医治未病,理念上是如此——试图改变这种无奈何。
4、观察技术上、成本上的变化:
生物科技的从业者总体上表现的极为偏执。比如用词:前区建库功能岛,用“建库前区”简单明了。
但从此处看到一些积极的变化。
1) 注意到QPCR 代替测序 使用到终端解决现实问题。
各种技术有其适用范围。基因组测序---- 靶向测序——QPCR 实际上是成本急剧下降的三种技术。
关键的是从全基因组测序或者其他测序技术获得的规律或者认知,用PCR 技术来解决大部分现实问题 :——比如用PCR 实现对几个基因的甲基化测量,利用已知的甲基化与肿瘤之间机制。(观测指标与疾病之间关系)来管理与判断某个方面。
2) 对便血尿 三种样本的分析:
PCR(基因)+生化分析+质谱分析(代谢);此处不提测序。因为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要用测序来解决。
5、社会运行,一个血样采集问题如何解决就让商业活动头痛。
6、总体上,看到了积极的变化。作为创新的、实验性质的。有必要探索、进行。
7、首先在华大集团8000人的小集体实现。作为样板实现。再推广。比如对某个央企集团的推广。这个就是意义。

我是风zxm05-10 19:17

华大基因的一些问题从刘老师的讲话中可以揣摩出集团是知道了解的,就象现在的资本市场一样,问题都放在面上,接下来是对症下药开方子的事了,龙生九子问题已基本明确,华大基因最大软肋警报解除。13311i做成的确前景巨大,目前是由股份公司一位副总牵头,还有集团其他人员共同在试行落实,希望能为公司中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SHENGPU05-10 17:37

1、你吃饱了饭没事干么?
2、作为投资者其参加股东会向其他投资者传递现场的感受与信息。不表示感谢也罢,你可以参考也可以不参考。上来就骂。在现实生活中有基本的修养与教养吗。
3、你自选股也没有这个华大基因。对也好错也好。关你什么事。
4、什么地方瞎说八道了?像你这样?
——————
因为比较典型,所以就是要严厉批评这种恶劣的情况。

nana的一串红05-10 18:29

暴利的医药股,有一个好东西么?

全部讨论

华大基因的一些问题从刘老师的讲话中可以揣摩出集团是知道了解的,就象现在的资本市场一样,问题都放在面上,接下来是对症下药开方子的事了,龙生九子问题已基本明确,华大基因最大软肋警报解除。13311i做成的确前景巨大,目前是由股份公司一位副总牵头,还有集团其他人员共同在试行落实,希望能为公司中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05-10 12:53

一个探索的模式
1、主动防控实验室:——作为面向个体的、面向预防的、面向健康的、面向主动管理的模式总体上是一个探索方向、创新的方向,值得肯定与期待; 但打通现实的障碍则无法预期。
2、比如古今中外都是去看病,而不是看健康。这种传统根深蒂固。中国最悠久的故事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11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3、大医治未病,理念上是如此——试图改变这种无奈何。
4、观察技术上、成本上的变化:
生物科技的从业者总体上表现的极为偏执。比如用词:前区建库功能岛,用“建库前区”简单明了。
但从此处看到一些积极的变化。
1) 注意到QPCR 代替测序 使用到终端解决现实问题。
各种技术有其适用范围。基因组测序---- 靶向测序——QPCR 实际上是成本急剧下降的三种技术。
关键的是从全基因组测序或者其他测序技术获得的规律或者认知,用PCR 技术来解决大部分现实问题 :——比如用PCR 实现对几个基因的甲基化测量,利用已知的甲基化与肿瘤之间机制。(观测指标与疾病之间关系)来管理与判断某个方面。
2) 对便血尿 三种样本的分析:
PCR(基因)+生化分析+质谱分析(代谢);此处不提测序。因为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要用测序来解决。
5、社会运行,一个血样采集问题如何解决就让商业活动头痛。
6、总体上,看到了积极的变化。作为创新的、实验性质的。有必要探索、进行。
7、首先在华大集团8000人的小集体实现。作为样板实现。再推广。比如对某个央企集团的推广。这个就是意义。

05-14 07:22

每年出生人口900万,老龄化每年人口增加2000万。华大基因向老年人群慢性病发力,战略方向感很好,在哈尔滨项目做四高检测和肠癌筛查单价250元,这个价格放在任何医院也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如果能进医保,那对传统检查有颠覆性影响。

周总,我也参加了股东会,方便私下交流一下吗?

你好,13311i是属于上市公司华大基因的项目还是华大集团其他实体的项目?之前我问过好像是部分属于上市公司。

吃一块烧鹅3分钟不到,口腔就有个大血泡。——我靠,我也经常啊

05-10 18:29

暴利的医药股,有一个好东西么?

05-10 16:15

瞎说八道

05-10 19:40

吃一块烧鹅3分钟不到,口腔就有个大血泡,怎么检查啊,这个要紧

不管你认为它技术如何牛,未来前景如何好,潜力如何大,从财务指标和业绩上暂时还看不出如何强大,也看不出竞争力有多强。
又去华大基因开股东大会,用非新冠期间数据对比,2023年的总营业收入43亿,比2019年的28亿增长53%,但净利润减少。2019年的为2.8亿,2023年的为0.9亿。为何,产品没有定价权,费用高,公司运作效率低。所以没什么净利润。股东会上公司预测2024年营业收入会再增加0-10%,至于净利润只有公布才能知道。透露个消息,公司在尝试ToC项目:13311i,是针对个人代谢组数据采集平台,管理个人健康。要是能做成,如有产品定价权,那不得了。华大基因的技术不容置疑,是基因测序行业的标杆,不过在研发——产品——商品——净利润这条路上,走的不是很顺畅。但华大还活着,而且越来越壮大。相信有一天在服务社会同时也能赚很多钱。因为基因检测的市场大,能解决其他医疗手段不能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