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蝴蝶的翅膀-数字货币桥跟踪研究之一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探究将影响全球经济的小事件系列文章仅用于研究与学习,大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引用不当,请告知。后继会持续调整与更新,欢迎与有兴趣者交流。

关键词:#货币#  #国际贸易# #宏观经济# 

背景:

当下全球跨境支付主要依赖于代理行+SWIFT的模式,具体模式如图表1所示,从上至下,主流程度逐渐降低。

图表 1:全球跨境支付模式示意图

受限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与严格的监管等原因,部分代理行选择退出市场,代理行的数量不断减少,代理行的减少直接导致联通全球的汇路变少,跨境支付成本上升。并且代理行会选择从欠发达地区先撤出。如此发展下去,最后可能出现的局面就是汇路匮乏,无法满足大量跨境支付需求,跨境支付只能依赖于地下的、不安全的、不受监管的模式来完成,对金融稳定性和安全性是巨大的挑战。因此当下面对代理行不断退出的大背景下,急需找到一个替代方案,来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CBDC的不断探索与发展,可以为解决跨境支付的突出问题提供新的思路。CBDC是由国家央行发行的电子货币,是央行负债的一种形式。由于CBDC的新兴性,各国都未形成完整科学的应用体系,跨境场景更是空白,如果要规模化投入使用的话,那么各国央行都需要协同合作考虑其在本国、跨境、零售、批发等各个方面的应用和风险,因此对于CBDC在跨境支付领域的研究是必要且迫切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mCBDC Bridge,mBridge)就是基于CBDC的跨境支付互联互通的一种尝试。

一、发展历程

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最早是由泰国央行和香港金管局合作开展的双边试点项目,具体发展历程如图表2所示。

图表 2: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发展历程

2021年2月,随着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央银行的加入,Inthanon-LionRock项目进入第三阶段,并更名为mBridge,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将出任技术小组委员会主席。2021年9月28日,香港金管局联同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等发布题为“Inthanon-LionRock to mBridge: Building a multi CBDC platform for international payments”的阶段性报告,阐述mBridge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这一报告阐述了Inthanon-LionRock项目第二阶段(IL2)的实施情况,并对第三阶段进行了展望。

目前,mBridge项目已进入第三阶段的研发过程,将秉持不伤害、合规和互操作性三大原则,以“针对高成本、低速度和复杂的操作性等痛点问题,设计和迭代新一代高效跨境支付基础设施”为总体目标。mBridge项目将充分考量技术、政策、法律和商业等方面的问题,不断吸纳新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机构,在安全的环境下进一步试验设计选择和技术权衡,从原型升级到最小可行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MVP),并最终成为一个生产就绪(production-ready)网络,为全球央行提供开源的公共品服务。

二、M-bridge项目系统说明及优势

因为mBridge脱胎于Inthanon-LionRock项目,所以其结构、原理和一些理念等都继承于Inthanon-LionRock项目,可以使各国央行参与到一个分布式网络中,实现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发行和回收、监控本国CBDC的交易和余额,并通过可编程的智能合约实现流动性管理、隐私保护和监管合规等功能需求

(一)系统架构:核心层+后端应用层+前端层

mBridge依托于Inthanon-LionRock项目第二阶段(IL2),其系统拥有三层架构,如下图所示。

图表 3:核心层+后端应用层+前端层的三层架构

第1层是核心层:也即区块链网络层,由区块链节点和智能合约组成,包含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blockchain ledger)及其相关数据,也是智能合约逻辑编程的实现层。核心层可提供四大功能:发行和赎回交易的智能合约、支付交易的智能合约、分布式账本区块验证、CBDC余额维护。mBridge依托的IL2原型由以太坊联合创始人Joseph Lubin创办的ConsenSys公司在Hyperledger Besu上构建。因此,Inthanon-LionRock原型区块链网络与以太坊主网之间的兼容性是一个潜在的伏笔,未来mBridge有可能和以太坊的丰富生态进行联动。

第2层是后端应用层:处理身份和访问管理、区块链和相关服务的API网关。提供进入第1层的身份识别、权限访问、路由功能,以及钱包签名、密钥管理、外汇兑换机制等。

第3层是前端层:为接入核心系统提供接口,为最终用户提供所需的功能,便于用户访问,并可根据最终用户和所需功能而采取不同的形式。

(二)模型原理:走廊网络

在技术原理上,mBridge仍然沿用了Inthanon-LionRock项目的基础,采用走廊网络(Corridor Network),所有参与银行在国内网络和走廊网络都各自运行自己的节点,只有各国的央行才有管理节点的核心权利。项目采用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使得整个链路能够保证足够安全

下图中间部分即为走廊网络。在走廊网络中,通过Token化资产,各方可以在不需要中间账户的情况下,以点对点的方式进行交易,通过这种方式,该平台能够无缝地在不同货币和不同司法管辖区之间提供代币化PvP(Payment vs Payment)转账。跨境支付中,双方兑换了多少数字货币,就会有相应的数量映射在走廊网络上,映射的产物又名为“存托凭证”(Depository Receipt,DR)。央行以核心层的角度,可以非常详细地了解走廊网络上的数字货币运营情况。

图表 4:mBridge项目的走廊网络

Operator Node即管理节点,这是一个由泰国央行(BOT)和香港金管局(HKMA)共同维护的节点,其本质上是一个联合央行,主要负责存托凭证(DR)的发行和注销、解决交易死锁、监控交易的合规性等

由于mBridge网络是一个多币种清算网络,所以网络内DR-HKD、DR-THB都是可以在银行间进行交易的,并且DR-HKD和DR-THB可以互相兑换,有三种兑换的模式,如下表所示。

图表 5:mBridge网络的三种兑换模式

(三)相对优势:更高效率+更低成本

相比现行的传统代理行模式,mBridge依托的IL2原型,具有去中心化的治理结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效率方面,mBridge能大幅提升交易效率,将原本3~5天的跨境交易时间缩短至2~10秒。传统的代理行跨境支付模式依托代理行网络(Correspondent Banking Network),该模式在多边交易中,需要经过多个节点,不同国家和存在隐藏的政策限制。这也是当下比较流行的SWIFT模型,虽然近几年SWIFT推出了SWIFT GPI、SWIFT Go等产品,来提升整个网络的结算效率,从原来的数天到数分钟,但底层逻辑不变,交易效率和监管风险仍然欠佳。mBridge交易模型依托于mCBDC网络(mCBDC Network),多边能够直接的在走廊网络上实现点对点的交易,省去中间环节,其交易速度能够达到秒级。

图表 6:代理行网络(左)与mCBDC网络(右)对比

成本方面,根据普华永道估计,mBridge依托的IL2原型的成本将比代理行模式减少50%。普华永道结合从IL2项目参与银行获得的数据,估计代理行的费用大部分来自存放同业和同业存放流动性管理和司库操作,如下图所示。mBridge能够降低四类成本:①使用流动性节约机制,通过算法管理所有参与者的流动性,降低存放同业和同业存放流动性成本;②通过提供PvP结算方式,降低司库操作成本;③通过智能合约等方式,降低汇兑成本;④通过提高透明度,降低监管合规成本

图表 7:代理行费用结构

mBridge展示了更高效率和更低成本跨境支付的潜力,尤其对于缺乏活跃代理行网络的法域,其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加。

三、应用场景

(一)十五个潜在应用场景:多领域覆盖

由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支持,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中央银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央银行及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共同发起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发布的用例手册中,介绍了项目的应用场景及测试进展,展示了国际贸易结算、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等15个货币桥潜在应用场景,覆盖融资、电商、财富管理等多个领域。

图表 8:15个数字货币桥的潜在应用场景

由于篇幅有限,我们就第15个应用场景——“财富管理连接”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二)应用场景示例:财富管理连接

1.背景介绍

粤港澳大湾区(GBA)跨境财富管理连接计划是交互市场准入计划下的关键举措之一,将影响三个管辖区的资本市场。该计划于2021年9月启动,允许选定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中符合条件的居民对银行在各自系统建立的闭环资金流动渠道发行的财富管理产品进行投资。该项目探讨通过mBridge上的CBDC结算如何为鼓励新产品开发提供机会,并优化WMC等计划下的跨境数字资产结算。它可以帮助管理复杂的操作和合规要求、产品合格性和闭路安排。

2.数字资产价值链

下图是数字化标记资产的端到端价值链。许多DLT(分布式账本技术)支付标记化的资产类别,和作为DvP(Delivery Versus Payment,券款对付)结算机制部署的批发型CBDC,将有助于鼓励新产品开发、简化分销、降低风险并加强合规性。

图表 9:数字资产价值链

数字资产价值链主要分为六个模块。第一模块是关于数字资产的发起、数字化和发行,该过程涉及到实物、传统资产、黄金和债券的数字化和标记化,私募股权标记化/发行。第二模块是交易与风险管理,该涉及到资产的变现能力和流动性拨备、资产负债表和下游系统的存储、从经纪到清算系统的交易、订单处理、跨境外汇和债券交易。第三模块是银行产品分销,主要涉及到证券化贷款,回购,企业融资和抵押品管理。第四模块是资产管理托管和服务,该过程涉及到多链账本集成与密钥管理、投资组合和风险分配、资产多元化和财富管理。第五模块涉及到现金管理清算与结算,该模块是整个项目的重点,主要涉及到流动性拨备、连接现有和新的支付通道,资金和流动性管理。第六模块是内部和外部渠道,这部分涉及到国际化和跨境连接、监管报告、生态系统和伙伴关系。

3.未来发展

mBridge平台为探索能够简化财富管理连接交易的跨境结算流程做出了贡献。CBDC的广泛采用也将促进投资者获得更多的投资产品和新的标记化资产。除结算流程外,CBDC的可编程性质可能进一步鼓励ESG、慈善社区援助和更广泛的跨境投资计划中的使用案例。

四、影响及展望

作为CBDC跨境支付模式的探索,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不仅在众多领域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更对作为参与方的中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对于中国来说,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是一个重要的破局点,可以帮助中国在全球跨境支付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重塑全球支付体系的中坚力量。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是全球第一个围绕数字货币搭建的跨境结算平台,是中国的一次具有独特先创性意义的勇敢尝试。从美国的角度来说,美国对于CBDC的态度一直比较谨慎,由于其法币美元的强势地位,美国没有必要构建多边跨境支付平台,这对于中国牵头该项目发展也是一个有利条件。

在G20会议上,各国达成共识,将发展跨境支付作为一个关键目标,让跨境支付更加便捷、便宜、透明,在广泛推广的同时,保持跨境支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于该问题,G20提出19个解决方向,其中探索新的支付技术、制度和安排只有三个方向,其中便包括探索CBDC,本文讨论的项目即属于这一部分。

图表 9:加强跨境支付的路线图

然而多边央行数字货币项目想要成功也并不容易,据毕马威报告显示,该项目真正得到广泛应用起码需要10年的准备和发展时间,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会受到各种稳定币的挑战,还会被各国CBDC的发展程度影响。各国积极发展CBDC,对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项目是一个利好信号,但如果各国消极对待CBDC的发展,该项目将很难推进。

从根本上来说,各国的货币竞争实质上还是各国经济发展程度以及综合国力的竞争,多边央行数字货币项目会是国家实力的客观映射,相信中国也会依仗于该项目提供的公平开放环境,进一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与中国影响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Inthanon-LionRock to mBridge:Building a multi CBDC platform for international payments》

[2]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用例手册》

[3]WalletsClub,《深度科普: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是什么?》

[4]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中期报告评析》

[5]中亿财经网,《消除痛点,探索跨境支付新通道——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解析》

[6]邹传伟,《邹传伟:探索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

[7]姜怀聪,《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解析》

[8]兑伴财经,《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颠覆国际支付体系的开始》


本文主要引用:案例分析|M-bridge(数字货币桥)项目-人大金融科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