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论语 | 谈“君子不忧不惧。”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论语·颜渊篇》第五章: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朱熹《论语集注》中解读为:“疚,病也。言由其平日所为无愧于心,故能内省不疚,而自无忧惧,未可遽以为易而忽之也。晁氏曰:“不忧不惧,由乎德全而无疵。故无入而不自得,非实有忧惧而强排遣之也。”

朱熹认为,一个内心无愧的人,内省时不会感到自责和愧疚,这样的人不会因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忧虑和恐惧。又引用了晁氏的观点。认为一个真正内心平静、不忧不惧的人,是因为其道德完备无缺。这样的人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在,并不是强行排遣内心的忧虑和恐惧。

进一步探究会发现,孔子之意不仅如此。孔子的“君子不忧不惧”,并不是说“君子”是木石,是铁人,不懂“忧惧”。更是在“忧惧”中不断磨练自己的品格,最终超越自我,达到“不忧不惧”的境界。

孔子所谓的君子并不是“神”,而是“常人中坚持出来,超越出来的人吧!”

孟子谈到恆心和胆量时云“人皆有之,䝨者能勿丧耳”,该是对此章最好的注解。

王懋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