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论语 | 比较《论语》和《孟子》中相应的一章。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孟子》和《论语》中有一章极其相似。

《论语·宪问篇》第一章: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孟子·万章篇》第四十二章:

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孟子所言的“殉”,就是“否定”,就是“牺牲”,就是牺牲现实的“道”,在自身实践中找出“超越现实道的道”来反过来改造天下。天下无道时,便直接拿出自身掌握的“道”来改造天下。

“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就是说“未有让‘道’向世俗低头的道理!”

同样,“邦有道,谷;邦无道,谷”,就是说“邦有道”,当以道殉身!也就是说:“学习‘邦’已有的‘道’,再经自己实践,在此道中找出超越原‘道’的‘道’,用此进一步‘道’反过来改造世界”。“邦无道”,就直接用自己把握的道去改造世界。

根据孟子的解读:“邦有道”,不知学习此‘道’,提升此‘道’,反过来用提升的‘道’,推动‘邦’发展!”‘道’无道,不能用你把握的道,去改造天下”,只知食禄,领昧心钱,吃白食,就叫“耻”!

因此,“耻”的定义应是“用好道的道”,或者说是“道中之道”。

《中庸》云:“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这是对“耻”字的最好注解。

王懋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