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息” 和“贴现” 概念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贴息” 和“贴现” 笔者常常不清楚这些概念,因此学习一下。

贴息 (Discounting)

用途:贴息常用于商业票据的融资,比如企业需要短期资金,可以通过银行进行贴息贷款。

例子

场景:一家小企业需要借1000元来支付紧急的供应商款项,期限为6个月,年利率为6%。

贴息计算

银行计算出应收的利息: [利息=1000×6%×612=30元]

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预先扣除这30元的利息,所以小企业实际收到的资金为:

[1000−30=970元]

到期时,小企业需要偿还银行1000元。

用途

企业:可以在资金紧张时迅速获得资金,尽管实际到手金额略少,但能满足紧急需求。

银行:提前收取利息,降低风险。

贴现 (Discount)

用途:贴现用于评估和确定债券、票据等金融工具的现值,便于投资决策和市场交易。

例子

场景:一个投资者持有一张面值为1000元的债券,票面利率为5%,到期时间为1年。当前市场利率为3%,投资者想知道如果现在卖出这张债券,可以得到多少资金。

贴现计算

债券的现金流包括:一年后的50元利息和1000元本金。

使用3%的市场贴现率计算债券现值:

[现值=50/(1+3%)+1000/(1+3%)=501.03+10001.03=48.54+970.87=1019.41元]

因此,投资者如果现在卖出这张债券,可以得到约1019.41元。

用途

投资者:评估债券当前市场价值,决定是否卖出或持有。

市场:提供债券和其他金融工具的现值,帮助确定交易价格。

总结

贴息:用于贷款,银行预先扣除利息,借款人实际得到扣除利息后的金额。例如,小企业借款1000元,预先扣除30元利息,实际得到970元。

贴现:用于评估债券等金融工具的现值,将未来的现金流按当前市场利率折算为现值。例如,持有一年后到期的债券,通过贴现计算得出其现值约为1019.41元。

这两个概念在金融实践中有广泛应用,贴息用于短期融资,贴现用于评估金融工具的市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