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质疑4月15日*ST海医大股东股权100%质押真实目的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5喜欢:1

上篇长文,评论内容有股友@华帝吴疑犯回应。现单独开贴陈述。4月15日大股东这笔股权质押,公告是览海集团及相关公司为偿还上海人寿债务作担保。实际性质值得怀疑,因为逻辑上漏洞太多:

1、4月上旬公司管理层就知道年报初稿存在大问题,4月13日召开董事会通报,4月25日披露非标基本确定退市,为什么单单卡在4月15日这个时间点质押?


如果早有意向,更早质押是不是价格更高,补充抵押物价值更充足?

结合走势,是在连续一字跌停板前,价格相对高点。是不是年报初稿出来,海医管理层中某人知道保不住上市资格后,向大股东透露内幕,才仓促做出质押决定?比如海医董事、财务总监蔡泽华,曾任上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上海农村商业银行监事(貌似都是2021年才辞任),览海系背景不可谓不深。

2、为何100%质押?单纯因为债务额大吗?想想这种比例质押的上市公司股东通常有何居心,被拍卖失去控股股东地位的概率如何?常理来说,融资扩张步子大导致资金链断裂或困难的多元化公司,如果真的走正道,一定是像万达一样断臂求生快速变现,保证现金流,保住核心资产。

海医如此受重视,前期投入时间资金巨大,除了作为上海大本营医疗产业布局核心中枢外,还是览海系唯一上市平台。如果你是览海集团,正常思路难道不是转让非核心资产,保住海医上市地位吗?可实际呢,先有占用资金,后有100%质押,是不是像极了临走掏空跑路的操作?

要知道览海集团四处起火,为汽车公司融资西部信托的30亿担保爆雷,徐州农商行起诉冻结2.19亿,云南几地资产几乎全冻结,上海人寿资产状况很差。这种形势下,不但不转让资产缩减债务规模,反而接连疯狂质押,合理吗?难道是一个都不肯放手,质押续命拖时间等人救?还是说览海集团只是暂时困难,有这个资金实力保证都能还上?资金链没问题会落得今天这步田地?

3、质押的为何是*ST海医股权?览海集团在上海产业那么多,各地还有其他资产,为何单单是海医?上海人寿肯冒着巨大折价风险,接受退市大考期限不足半月的海医股权质押,跟览海同为控股股东有没有直接关系?如果真的出于债务担保目的,一旦退市股价大跌,又会马上出现抵押物不足的情形,意义还在?

当然,可以反驳质疑的逻辑也有。比如质押股权市值绝对金额不大,即使真套现了估计有3亿多就能解除质押(但得在先还清上海人寿相关债务的基础上)。比如大股东及关联方21年占用资金合计5.7亿,目前余额只剩1亿多(但不敢卷钱跑路不还的原因也许是怕违法)。

未来观察本文质疑是否正确的参考信息,按重要程度排序如下:

1、览海集团是否迅速偿还债务解除质押,或爆出有无实际资金转移(套现);

2、质押时2.9元左右价格,退市整理期大概率杀到1块以下,这时的股价远低于一般质押平仓线。如果真出于担保目的,或还想按正常规则保住股权,一定会迅速补充抵押物。当然不排除览海同为上海人寿控股股东,干出明天系*ST游久那种左手倒右手,远低于平仓线不公告解除质押也不发生公司控制权转移的骚操作。

3、上海人寿年报已逾期,后续是否有人因览海集团或海医被调查。海医高管及董事会成员有无光速辞职。

最后的最后,写给天真且受伤的散户小股东们。览海从几年前上海人寿开始,违规受监管不止一两年一两次,在海医上吃相也不好看。对于劣迹斑斑的大股东,只要逻辑成立,就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最极端的阴谋论去揣测预判其各种行径的实际意图,才是保护自身利益的实际办法。既然退市成定局,死也要死的明白 ,不放过任何坏人该还债负责的全拉下水。散户问不出来的,就要捅上去让上交所问询、证监会调查。

另外奉劝某四字ID,一口一个垃圾,自诩有智商有脑子。结果被套的也是你,全程唱多导致众多受害人跟风的也是你,投资失败就罢了,意见不同大可不必人身攻击,做人还是好自为之。

$*ST海医(SH600896)$   

全部讨论

2022-05-10 08:39

说的都非常对。就是要以最无底线的恶意揣测无良大股东套路。如此就不会没有原则的死靠。在被深套的时候壮士断臂。现在这种被焖烧的局面可以避免。

2022-05-12 12:29

讨论已被 矿子 删除

2022-05-12 00:15

麻烦再去点评一下,谢谢

2022-05-10 06:59

不用睡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