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看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中远海控(SH601919)$ $内蒙华电(SH600863)$ $中国神华(SH601088)$

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区热点问题频发,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国际循环存在干扰。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公共服务仍有不少短板。一些地方基层财力比较紧张。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重点领域改革仍有不少硬骨头要啃。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任重道远。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不容忽视。政府工作存在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一些改革发展举措落实不到位。有的干部缺乏担当实干精神,消极避责、做表面文章。一些领域腐败问题仍然多发。”

仔细看总理今年提出的诸多问题,或者说目前存在的问题,其实在历史上都存在过,只不过描述的视角不同,观点不同,我重点围绕读《资治通鉴》来看当前社会经济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是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区热点问题频发,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东晋时期,司马睿带领贵族世家偏安一隅,那个时候北部少数民族战乱不断,五胡十六国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老百姓苦不堪言,但是长江以南社会稳定,南方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商贸频繁,商品经济发达,尤其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了很多风流名士,王导、谢安等人为区域内的繁荣稳定贡献了重要力量。

参照历史,面对外部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不应该过多地去干扰外部环境,比如桓温北伐、刘义隆北伐,因为参与外因变化,往往会损耗自身的精力。而是应该减轻赋税、体恤百姓,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对于当前的复杂外交局势,通俗地说,坐山观虎斗,站在圈外更妥当,不应该将国家资源投入到国际纷争中。国内产能过剩,扩大市场出口是对的,但是不能走援助路线。

二是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国际循环存在干扰。

核心问题在于需求不足。看两汉历史,很多人就会奇怪,汉朝明明轻徭薄赋,为什么百姓还是非常穷?《资治通鉴》: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老百姓疲弊起为盗贼,其因此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社会需求不足,不在于老百姓收入,因为收入基于劳动,基于自己的投资,但是支出是老百姓所不能左右的,生老病死,这其中的支出成本决定了实际可支配收入,董明珠在今年两会上也再次提出要提高所得税的起征点,其实都是一个意思,要增加老百姓的可以实际用于日常消费支出的支配收入。关键还是要解决老百姓切身相关的医疗、养老、教育等问题,解决这些硬骨头才是扩大需求的根本途径,适当的情况下,政府应该扩大购买比例。

2023年以来,国内经济需求不足问题一直制约着经济增长,疫情三年,对于很多中小型企业经营者而言,是挣扎求生的三年,最后的希望都是解封后的需求恢复,但是实际上2022年下半年2023年上半年,国家和社会对于经济反弹过于乐观,政策上也较为极端,比如房地产信贷政策,这使得本来很好的消费恢复的信心收到严重影响,当全社会老百姓把房子看成最后的保值增值手段时,如果房子不值钱了,那影响的是实打实的支配收入。

所以需求恢复的关键,借鉴汉武帝的教训,我觉得最大的政策利好就是不要乱作为,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很多时候都证明比看得见的手更加有效。如果复盘当时的经济政策,如果刚解封初期,能源政策、房地产政策不那样极端,或者政策更加平滑一些,那么社会需求恢复将会更快一些。

三是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公共服务仍有不少短板。

就业和中小企业经营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尤其是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有效扩大就业岗位供给是主要途径。很多的专家学者质疑我国的教育水平,理解为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性矛盾,认为当前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关键在于劳动力素养和技能水平与用人单位需求不符合。我并不认同,对于多数毕业生而言,毕业时掌握了基本的技能,包括语言、文字、沟通、基本的技术等,劳动力的可塑性意味着多数岗位可以在工作中培养人才,而不是因材配岗,但凡不是高科技岗位,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毕业生是可以适用的。这也意味着妥善解决中小企业的经营问题,就能扩大企业的岗位供给。

德鲁克曾说过,企业家对社会最大的贡献是提供就业岗位。一个人进入社会,工作岗位是最重要的社会名片,无论挣多挣少,至少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收入,能够解决基本温饱,那这些人就不太会成为社会负担,尤其是在我国传统文化家教伦理的影响下,一个有身份有工作的人,相对是体面的,也是有尊严的,随着工作经历的增加和技能的提升,也能够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换句话说,就业给人以最大的希望。

那么怎么解决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呢,《资治通鉴》:莽以钱币讫不行,复下书曰:“宝货皆重则小用不给,皆轻则僦载烦费;轻重大小各有差品,则用便而民乐。”于是更作金、银、龟、贝、钱、布之品,名曰宝货。钱货六品,金货一品,银货二品,龟货四品,贝货五品,布货十品,凡宝货五物、六名、二十八品。铸作钱布,皆用铜,殽以连、锡。百姓溃乱,其货不行。这个故事简单说,就是王莽出于扩大货币流通的目的,铸造了各种各样的货币,结果反而把百姓给搞乱了,货币流通出现了更大困难。

解决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从本质上来讲,这不是政府行为,这是市场行为,企业依据市场判断决定生产和销售,并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不同的社会形态、社会需求,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业态,政府无法去一一解决困难,还是要激发企业主的自主性,来适应市场。对政府的要求,就是不要按照王莽的思维,自以为是地给企业增加发展的桎梏。应该进一步加大减税减费,在行政、税收、工商、监管等方面,给企业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政府相关部门的绩效收入不应该来源于硬性摊派,而应从长远看,从做大企业和居民纳税角度去分配城市发展红利。前年曾一度出现,鼓励摆地摊的行为,当时社会反响很大。个人认为,城市管理的规范不应该建立在城管粗暴执法的基础上,对于人流量密集的地方,应该开辟一定的区域鼓励小商小贩谋生经营,一方面给社会底层劳动人民更多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维护和保护地域传统文化和特色美食。

四是一些地方基层财力比较紧张。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重点领域改革仍有不少硬骨头要啃。

这一条,说白了,地方政府没钱怎么办。汉武帝重用桑弘羊等人,收拢盐铁专利,为军队打仗和皇室开支增加收入,桑弘羊甚至劝汉武帝出售官职,以钱赎罪等方式增加收入。“至是,天子巡狩郡县,所过赏赐,用帛百馀万匹,钱金以巨万计,皆取足大农。弘羊又请令吏得入粟补官及罪人赎罪。山东漕粟益岁六百万石,一岁之中,太仓、甘泉仓满,边馀谷,诸物均输,帛五百万匹,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于是弘羊赐爵左庶长,黄金再百斤焉。”

我不是鼓励地方政府靠卖官去增加收入,而是应该去借鉴这种灵活的思路。地方政府掌握着地方众多的社会资源,土地、房产、国有企业、税收、上级支持等等,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区域内一方百姓和衙门内的属役们创造幸福生活,招商引资、腾笼换鸟,这些都是手段,总理在报告中所说很多地方官搞形式主义,不作为,就是要反对这种现象,当官不能只盯乌纱帽,组织和监督部门也不能只关注缺点错误,要选拔那些主动、担当的干部,在国有企业也是如此。“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父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民者,在上所以牧之;民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无择也。”

五是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任重道远。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不容忽视。

“夫地力之生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强调自然界的物产资源是有限的,只有有限度地索取、有节制地使用,才能常保富足,若无节制、无限度地使用,则会经常出现不足。

小时候常听老师说中国地大物博,长大后才知并非如此,即便总量丰富,一到人均也是少的可怜。可持续发展是长久之计,对于钢铁、水泥等过剩产能,不能听之任之,以补贴换就业,就应该加大关停整顿力度,让更多的国家资源投入到能创造更大效益的领域,鼓励这些在下岗边缘的亏损企业员工早日谋生再就业,解决社会矛盾,不能在萌芽阶段不管不问,任由其膨胀,而应该长远考虑,早日资源优化配置。从现实的案例看,苦苦挣扎的企业,最后等来的是企业管理者锒铛入狱,基层员工衣食没有着落,政府不得不背上沉重包袱。

六是政府工作存在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一些改革发展举措落实不到位。有的干部缺乏担当实干精神,消极避责、做表面文章。一些领域腐败问题仍然多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个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案件越来越少,涉案金额却越来越大,越往后发现的都是大老虎,这是为什么?

八月,诏曰:“吏不廉平,则治道衰。今小吏皆勤事而俸禄薄,欲无侵渔百姓,难矣!其益吏百石已下俸十五。”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如果测算一下会发现,历朝历代的官员,其俸银都是很低的,北魏很多官员甚至是没有工资的。官员的收入都来源于赏赐和爵位封地的收入。所以,当官贪污受贿似乎成为了一种惯例和文化,至今的公职人员仍有以权谋私的冲动和想法。

“仪刑文王,万邦作孚。”“尔孙尔曾,象其仪刑。”仪刑者,效法、风范也。也就是说,先做出榜样,别人才能跟着学。为官者因职业的特殊性,示范效应较强,言行举止更要慎之又慎。裴矩面对隋炀帝的骄奢淫逸只是逢迎取悦,面对唐太宗的“钓鱼执法”却敢于当廷诤谏。同是裴矩,在隋朝为佞臣,在唐朝为诤臣,原因在于隋炀帝恶闻其过,而唐太宗闻过则喜。在古代,为君者是表,为臣者是景,表动则景随,上行而下效。李世民从谏如流者为表,魏征直言敢谏者为景。凡事先立其表,再观其景,此所谓榜样的力量、标杆的作用。

要想改变延续已久的官场黑文化,相对是不容易的,重刑严法的确令人大快人心,但是社会效果、纪法效果真的好吗,我觉得不尽然。贪官污吏的处理对于潜在水下的其他违法违纪分子,震慑是肯定的,但是也关闭了他们改过自新的大门,看了很多警示录,那些人也是惶惶不可终日。还是应该倡导正面引导,加强教育帮助,企业和政府部门应该多一些耐心的“大妈大姐”,通过微风细雨的劝导,让更多人重归征途,给予改过自新更大的空间。

看政府报告,感觉压力很大,但是有志者、事竟成,事虽难做则必成,路虽远行则必至,只要同心协力,从国家发展和老百姓长远幸福角度去谋划部署,一切都不是难事!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