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键指标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17

$内蒙华电(SH600863)$ $中国神华(SH601088)$ $中远海控(SH601919)$

2023年以来,很多持有高股息标的的投资者都取得了不错的收益,反而那些大白马成长股频频折价,很多人开始质疑自己的投资策略,作为巴菲特的信徒,我也深感疑惑,但是结合最近的阅读和思考,我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指标,而这个指标的思想还是来源于格雷厄姆和巴菲特。

格雷厄姆在《证券分析》中对于一个股票曾给予这样的估值,合理的价值是平均股息的20倍,投资者至少应该在这个估值一下买入才有可能不亏损。

我的理解是在平均分红金额下,5%以上的股息率是不亏损的前提。

巴菲特在他致股东信和《滚雪球》中,都非常强调伯克希尔控股公司的利润上交,在保持基本的运营开支前提下,巴菲特将考虑最大化地利用控股公司的盈余利润,这其实就是最为典型的分红再投资思想,巴菲特在近几年的股东信中也多次标榜可口可乐苹果等公司的股息和回购政策。

所以,我常常质疑那些高pe低分红率的成长公司,他们给股东带来了什么。如果一个公司常年30pe以上,长期不分红不回购,即使利润年年增长,那股东得到了什么,纸面财富而已,如果没有击鼓传花的抬高股价,股东就基本没有得到啥,比如一些高科技公司,利润看似不错,但是这些利润最终都被研发和激励机制所消耗,一旦出现了研发失误,利润一朝就毁于殆尽。

或许你会说,伯克希尔就是不分红的,股价不也成长很好嘛?看似不错,但是伯克希尔如果离开了巴菲特和芒果,一旦出现投资失误,那么股价也会跌破眼镜,巴菲特给人以稳定和永续的持久放心,加上不时的回购策略,才决定了伯克希尔的股价长青。如果不是茅台的稳定和可靠,那又凭什么估值要高于五粮液泸州老窖呢?

结合种种,我找到了一个关键指标,股息增长率。这个指标前一段时间“二郎价投”也提过。

对于一个不增长的稳定股息,比如大秦铁路,每股0.48元,那么我觉得可以看成国债,20倍股息,9.6元我觉得是合理的。神华2.5元股息,50元以下股价也可以的。

如果对于一个增长的股息,股息保持平稳增长,如果当年就有5%以上,那就非常好了,比如唐山港,比如江中,随着股息的进一步提高,未来的股息相对于当前的投资将超过5%的股息甚至更高,就像可口可乐一样,只要企业能稳定经营,那将是非常理想的。

另一种情况就是茅台、长电这种,当前的股息率可能不到3%,但是如果成长性确定,稳定性更好,那很多人会放弃一两年的收益,而追求长久的稳定性,终有一天股息会提高到5%以上,3%的股息如果连续三年15%的增速,那么提高到5%就很容易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价投愿意在1500左右大手笔入茅台的原因。

当然以上是基于股息收益的分析。如果分红后不填权呢,那更好了,股息再投的收益率会更高,长期不填权最终成本会摊薄致零。当然,如果当前的股价上涨过大幅快拉低了股息率,那就要先卖出了,鹿鼎公曾说过,吃息佬的策略就是不停寻找更高股息率的目标。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