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胡十六国看今日中国政治经济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喜欢:0

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统一北方为止。

五胡指的是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是指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

话说当年晋惠帝无能,八王之乱,导致刘渊所代表的的匈奴异军突起,成为了黄河北部的重要少数民族力量,这家伙本不是汉人,但是自诩是匈奴和亲的产物,尊刘备、刘禅为先祖,号称是刘汉后人,所以笼络一大批汉人,近乎一统北方。然而少数民族茹毛饮血,本性好斗,难免穷奢极欲、兄弟骨肉刀枪相向,又不注重休养生息、频繁奴役百姓,所以朝代更迭很快,石勒和刘曜很快分割汉赵为前赵、后赵,而石虎更是两度屠杀亲生儿子,最终导致前秦灭掉前赵,苻坚再次一统北方,这期间还有西边的凉州刺史西晋守将张氏后人建立了前凉,东北的鲜卑慕容氏建立了前燕。

苻坚在王猛的辅佐下统一北方,和东晋对峙,但是终究没有听从王猛的遗言,好大喜功,不顾连年征战士兵疲乏,举全国兵力与谢玄战于淝水,结果相信了谢玄“你们把地方让让,我们先过了河,好腾出地来决战”,最终导致军心涣散,最终兵败如山倒,败走麦城,直接导致原来降服的内部各个势力纷纷反叛,独立建国,姚苌成立后秦,慕容垂建后燕,吕光攻打西域回来直接半路当了后凉皇帝,之后最终代国的拓跋珪改国为魏,第三次一统北方。

而定都南京的东晋,从晋元帝司马睿一直到晋恭帝司马德文,历时103年,一直比较稳定,内部虽然有王导、王敦、张峻、庾亮、权温、谢安等权臣大权独揽,但是皇帝还是生活比较安逸的,所以也催生了很多文学作品和文学名人。

那么为何北边战乱不断,南边比较安定呢,很多人说是因为汉文化的仁孝谦恭和包容宽厚,所以无论谁当权,都不会去打破传统的皇权统治,对于北方归降的将领也一律接纳,内部老百姓比较安逸,即使有少数地方武装反叛,也鲜有人响应,加上门阀士族互相牵制,所以社会比较和谐。

这里要重点说的是宽容和韧性,对于少数民族而言,刀枪骑马得天下,讲究是武力统治,是霸权天下,统治是刚性的,意见不和看不顺眼就杀,不会有那么多道道,而汉人不是这样,王导对于很多反叛的人都给予宽容,让各个士族都能够繁衍下来,而对于内部统治,注重互相牵制,犹如皮筋一般,统治具有很强的韧性,谁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独自称霸。

那么再来看当前的中国政治经济,内部的不和谐因素越来越多,统治越来越严格,容错的空间越来越小,而老百姓的出路越来越窄,在内部需求不振、外部资金撤出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的韧性明显不足,硬着陆日渐突显。当前中央财政资金充足,老百姓捂紧口袋,而地方政府苟延残喘,相当于经济发展的中间海绵已经榨干,如果中央不给地方注入活力,那么地方政府只能通过增发地方债、改组融资平台、拖欠应付款等手段,变相挤压老百姓的收入,最终恐怕会引起社会动荡。

集权统治的需要,导致中央财权进一步集中,这在秦始皇和汉武帝时期都出现过,为的是有更多的资本进行战争,而进一步剥削老百姓,使之没有反抗的能力,但是相对而言,文景之治下让利于民,更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当前全球经济下行,提升需求、改善预期成为经济的重点,过去一年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没有发挥太多作用,反而更是加速了老百姓储蓄和购买黄金的保守行为,关键还是没有形成一个向好的预期,对未来保持保守甚至悲观的判断预期。那么未来的动作应在何处,个人认为有这么几个方向:

一是强化经济向好的预期,通过财政手段,尤其是中央财政,给重大项目、基础设施投资、地方政府化债注入强劲的资金支持,来营造共同提升经济发展的预期。

二是进一步让利于民,藏富于民,降税、减费,尤其是对未来国家有力的产业方向,要加大力度鼓励企业留足盈利扩大再生产,而不是现在强调净资产收益率,不应该提倡扩大回购分红,股市虽是晴雨表,但是经济发展才是关键。对于老百姓,应该加大消费扶持,减少消费壁垒,鼓励老百姓消费,购买车辆、家电,改善家居环境,在居民消费信贷方面要给予重点支持。

三是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对于盈利能力较差的国有资产,应该鼓励民营经济介入接盘,抓住国有经济主体,放宽民营经济准入,让民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主要力量,不要过于担心国家对经济的管控能力,只要控制好资金流向,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对于政权统治利大于弊。

四是继续扩大货币供给,适当提高通货膨胀,让物价逐渐缓慢升高,给予企业生产更大的市场动力,激活市场供给。需求和供给是动态均衡的过程,长期供大于求,反过来说明供给的结构不合理,要进一步提高供给的质量。

五是要适当营造宽松的政治环境,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外交密不可分,一味地宣传自身的优势,而忽略全球政治发展的趋势,是不可取的,要融入全球政治发展,就像当年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改革一样,适当的调整,是为了更好地可持续发展。

六是对于全球人才流动给予更大的自由,尤其是要鼓励外国人才进入中国创业创新,无论是禁止国内科学家流出,还是限制外国人进入,都一定程度上说明人才发展环境的不自由,在绝大部分核心技术和零部件方面,我们不具备优势,那么如果没有一个自由的环境,只想要别人输入,不允许别人输出,那么谁会来,就像兵法所说,急于回家的士兵是不能与之战斗的。宽松的环境,是人才净流入的必要条件。

七是明确法制建设的重点。东晋区别于十六国,很重要的一点是社会环境的宽容,封建士族崇尚道德自我约束。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才是国家平安稳定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口号,要教育引导老百姓做道德上正确的事,要重视文化宣传,而不是一味地强调控制和统治,如果不能给与犯错误改正的机会,那么社会花费大量资本培养的很多有才干的人,就失去了再次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机会,留下来的人都是碌碌无为的人,犹如当今的国企、央企领导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总体而言,看完五胡十六国这段,我最大的感觉是,治理国家、待人接物,都要宽容,要学会以柔克刚,要培养自身适应环境的韧性,要与周围的人和物长久地和谐共生,穷兵黩武、唯我独尊,都是非常短视的。

链接:五胡十六国

$中国神华(SH601088)$ $内蒙华电(SH600863)$ $中远海控(SH601919)$

全部讨论

03-10 10:15

$中国神华(SH601088)$ 投资也要宽容和长远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