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1
记我经历的第一个股灾

总的一句话来说:这次股灾我这个新手还是干得不错的。以下算是纪zhuāng录bī一下:

CFA考了很多年没过,估计这次又要挂了,于是考完之后立马又投入到读书学习中,企图在其他方面挽回这又一次高概率失败。

这一次我读的是《低风险投资》,当然因为之前看作者博客的缘故,我有一定的认识,这一次读就算是系统地加深了印象。

六月中后,股市开始下跌,我由于大部分是银行股又是港股,价格来看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影响,价值的话更是如此,不用想也知道银行依然赚着大家的钱。我下面主要谈的这个账号有一半都是现金,这其实是很好的,因为谁都看得出来绝大多数股票都在泡沫之中【当一个300公斤的人出现在你面前,你也已经不需要用称来帮助你判断他是不是胖子,对吗】

我自己住在伦敦,一般就是早晨七点醒来,恰好赶得上中国股市最后一个小时的交易时段,但一般不需要交易什么。6月26号,我发现上证指数下跌了8%,而这时连银行也突然开始往跌停自由落体…我意识到这是因为有人不得不甩卖手里压舱底的好货换现金,于是选了PB1.1左右的工行和兴业银行接了盘,算是救人一命,真没想到这年头还能低于5块和低于16块分别买到它们,后来其实股灾最严重的时候这个半山腰的抄底也没有高于最低价很多,确实是机会难得…第二天还买了万科,也是同样的剧情,收市前有人抛货,现在想来【带血的筹码】是一个恰当的形容。

实际上,我的观点一直没有变,A股分化太严重—少数大盘股很低估,绝大多数其他股票很高估,这个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也不用扯什么数量指标了。当时我学chāo*xí了@DAVID自由之路 的策略,买入了重组A,配合我的蓝筹持仓,这个组合实际上就是做空高估值(下折后这个会变折价做多),做多低估蓝筹。

后来通过自己研gǔ究gē,关注到了更多关于分级A的细节,例如持仓水平、指数平均市盈率、离下折距离、理论价值等等,又买入了互联网A、军工什么A(居然忘了)、环保A。这个时候,股灾到了最严重的时候,许多A级投资者居然连下折的分级A都不要了,而那时不明所以的我还是吓了一跳(真害怕,因为意识到下折后的A级实际上是持有垃圾股,这对看重价值的我是很可怕的事情),赶紧跌停卖出了军工什么A(对自己亏了的交易通常记忆不太深)那天晚上一想,其实这个风险还是值得承担的(因为缓冲垫是非常非常厚的),于是第二天反手全仓杀进买入一带一A等等

从买进到下折完,重组A赚13.9%,互联网A赚14.655%,一带一A赚15.63%,环保A居然赚22.92%(这个只买了一万块,唉!),但是不亲自做过又怎么能知道这串数字后面代表什么呢 后面还轻仓做了一把银行分级合并套利,获利不多就不表了,总体就是11%的样子…

其他账户方面,做了些动态平衡,主要是对自己持仓有信心,用跌得少的股票换了跌得多的股票,现在虽然市值没有完全回到最高点,但是反弹的时候下跌狠的,反弹也是很狠的,于是有些又换回跌得少反弹也少的股票,所以持股数还是增加不少的,对于我这种准备好长期持股的投资者,这个结果还是比较让人满意的。

回想起这几周,最高光的时候也不是什么俗手(左侧抄底蓝筹)妙手(分级A套利),是那天晚上认识到自己贱卖了分级A之后立即根据当时最佳的对策重新买了回来,抓住了难得的低风险捡钱的时间(有同学说用期权来做空,细看后其实成本并不便宜很可能持有到最后还是会亏,也并不像分级A,下跌赚低折10%-25%,上升也有高利息6%-7%收)

后来媒体上才大幅报道分级基金的事情,实际上我们这些人已经赚完一把,而现在分级A也再不便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