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投资医药股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408回复:310喜欢:917
年底了,看到不少券商都出来2013年的医药行业投资报告。我也来一个山寨版的,把我最近几年关于医药股的一些思考总结一下,主要是一些观察医药股的方法和角度,具体的个股朋友自己发挥吧,也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十多年前看过一本叫《投资者的未来》的书,上面两个数据引起了我的注意:

在1957年到2003年这46年期间,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成份股中:1)上涨超过1000倍的公司有7家,其中4家是医药股;2)回报率最高的20只股票中,有6家来自医药行业。

医药股为什么这么牛?从国际上看,医药行业的一些与众不同的特征到底是什么?中国市场的一些特别是什么?对投资的启发是什么?

第一部分:医药行业的一些与众不同的特征是什么?

一、医药行业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治病救人的行业

1)医药行业服务的对象是人的健康和生命。

2)当人们拥有健康和生命的时候,没几个人会在意它的存在,但是一定面临失去的威胁时,它们立刻就会成为唯一重要的存在。

3)所以当人能够给病人健康和生命的时候,你说从病人的角度看,他愿意支付多少比例的财富呢?

4)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全球范围,可能除了某国外,没有一个国家的医生的收入水平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没办法医生服务的对象太特殊,人的健康和生命

二、医药行业的消费者与决策者是分离的

通常情形下,消费者拥有购买的选择权。但如果有病人自己来决定该给自己吃什么药,多数情况下就不是特别合适了。

医生有权利决定给病人吃什么药,但是他确不需要付钱,你说这个成本如何控制呢?

必须要考量到的是医生也是人,而人都是有利益和立场的,先不往坏的地方说;如果有两种药,A的价格是B的2倍,但B的风险比A的风险高10%。或者C的价格比D贵10%,两个疗效风险差不多,但是C是大公司的产品,D是小公司的产品。假设你是医生,你会如何选择呢?

当消费者一旦与决策者分离后,决策者非常难以作出性价比最好的选择,原因是决策者也需要掂量和管理自己的风险,这也是国外医疗费用难以控制的一个非常根本性原因。

三、多元化的支付主体

普通商品和服务的支付主体就是消费者自己。

但医药支付的主体有个人、保险公司和政府,这种多元化的支付主体势必会提高低收入人士的支付水平,但不会降低高收入人士的支付水平。对低收入人士医药费用的补贴是正常的文明社会不可避免的常态,没办法,毕竟从根子上说,生命应该是等价的,你没法说亿万富翁比农民工的命值钱。

四、监管严格

医药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严格的监管程序。

严格监管会降低效率,但是会增加行业壁垒。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研究一下,我的观察是通常监管严格行业更容易出现寡头垄断,当然也更容易产生高投资回报、

五、不少药品的重复购买率非常高

从投资的角度看,稳定持续的收益与一次性收益的估值是完全不同的。

对病人而言最好的是药到病除的药,但对医药公司而言,最好的药是能够控制病情但不能治愈的药。有太多的重磅药都是有非常高的重复购买率的控制性药品,这种产品不但重复购买率高,而且如前所述,更换药品的权利不在病人手里。

具体案例,朋友们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么多治疗类风湿的药能够都高居在重磅产品榜单的前列。

六、制药公司最大的成本是研发(能够有好产品)

医药产业和别的产业有很大区别,医药产业最大的投入是研发成本。一个好的创新药品的诞生,差不多要用十年左右的研发时间,需要投资数十亿美金。所以,医药是重研发投入,但在固定投资上却是轻资产的行业。

2011年诺华、罗氏、辉瑞的研发支出都接近了百亿美金。

重磅的原研产品对制药企业至关重要,阿斯利康重磅产品占到总销售收入的86%,辉瑞与罗氏重磅产品占到一半。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一旦研发成功,制药企业的设备投资和变动成本都非常小,毛利率惊人。

七、除了研发外,销售能力是制药公司的第二个关键能力(能够买得好)

好的专利药需要强的销售推广,但实际上差异化不大的仿制药和普药对销售能力的要求更高。

八、医药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强者恒强,Winnerstake all的行业

强大的销售和研发都是需要庞大的规模来支撑的

强者恒强的意义是少数的几个大赢家把把持了绝大多数的利润。美国前10大制药企业能够占据了90%市场份额

从中长线说,投资医药行业就是要找出未来的大赢家。

第二部分:中国医药市场的特殊性

一、需求增长的确定性

老龄化加速(60岁以上人的平均医疗费用是以下的5倍)、政府支出比例提升、居民收入增加、城镇化持续、健康恶化和环境代价等等多种合力的作用下,未来国内医药行业增幅长期保持高于GDP一倍以上的增长速度基本上不容置疑(提升朋友们注意一下,如果每年都高于一倍,连续多年的复利效益下来之后差别就不是一倍了哟)

二、强大的医院

由于政府投入的不到位,长期以来医院被迫像企业一样来经营。70%多的药品通过医院药房来销售,全世界绝无仅有。三级医院庞大的单体规模也世所罕见。中国医院在产业链上的地位强大。

三、部分药品的滥用

原来看过一个报道说中国医生的名义工资水平比非洲还低一点,这种现象确实比较夸张,一个直接的后果是部分药品的滥用现象在中国的已经发展到夸张的地步,病人帮国家补贴医生的而吃"利益药"大量存在,这种通过病人吃一些可吃可不吃的药来补贴医生的现实的确有点太疯狂了。

四、畸形的销售能力

不展开说了,说起来难受。毛利率越高的“利益药”越好买

五、整体研发能力的低下

不展开来说了,说起难受。即使有点仿制药的开发能力,就已经NB老大了

六、中医

不争议中医的效果了,从投资角度看,中医最大的特殊性在于这一块不用与国际接轨,咱们“聪明灵活”的国人想怎么整就怎么整。或者用巴迷的话说,我们有制定标准的权力。

七、复杂、多变、不透明的监管、招标体系

不抨击这些2B现实了,对投资者的意义是,搞定这些衙门的能力指数虽然没法反映在报表上面,但是也是非常关键的考量点,而且一定需要记住的是有些国家的裁判员是黑哨出名的,虽然不太会直接上场参加比赛的,但是……

八、产业链整合的特殊性

从制药、批发到终端(包括医院、连锁等等)这几个环节的产业链中:中国的制药和终端集中度都远远低于国外(单体三级医院虽然大而强,但是没法连锁),美国和日本都是制药企业的集中先于批发行业环节的整合,而中国医药行业的现实是大批发率先开始了整合,这个问题我多次论述过,不再重复。

第三部分 我给自己写下的几点投资国内医药市场的要点:

1、 未来中国医药市场高确定的增长率可能会成为未来中国整体经济增速放缓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高增长永远是稀缺品);市场可能还没有完全理解长期高于GDP一倍以上增幅的复利影响;

2、 既然中国医药企业的研发能力弱小,那么一方面强的研发能力更应该溢价,另一方面给我最重要的启发是,在中国市场上投资医药股更需要加重视企业的营销能力;

3、 今天多数中国医药企业的销售能力是建立在以药养医的龌龊环境下的,今后这一块会如何演化,演化完成后,什么类型的公司会具备最强的销售能力呢?

4、 无论怎么强调销售的重要性,也不能忘记对医药公司盈利性产生重大影响一定还是要有好的产品,重磅炸弹式的大产品是企业盈利性的关键。研发和产品是医药公司的生命线。

5、 高度关注医改,特别是公立医院的改革动向,我相信一切不合理的现象都不可能长期存在,虽然改变需要漫长的时间。但我坚信滥用“利益药”、回扣促销、政府对医疗投入的不到位等等一切不合理想象最终会逐步改善。

6、把我的注意力集中在押注这个市场未来的前3、前5、最多10的大赢家上,长远看这个行业一直齐涨共跌不可能的,一定要设法押到Winners take all的大赢家上面。

7、 我特别关注到国药控股这个家伙在中国医药产业链上所形成的相对竞争优势是压倒性,而且这种趋势可能会在未来强化,我也特别注意到国药集团有极大的概率会进入Top3,或者说最有希望成中国最大的医药产业集团(注:再重申一下,没有现在推荐买入国控。还需要更严密的逻辑,更高确定性才能锁定标的)

8、说一千到一万,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落实到具体企业的盈利前景分析,到底哪几家企业有条件成功中国医药市场的最大赢家呢?未来5年,谁的利润可以增长5到10倍呢?应该如何来构建这个中国医药行业的黄金组合呢?应该如何来控制这个组合的运作节奏呢?[疑问]

全部讨论

2016-06-14 00:15

医药企业估值谈


2015-01-02 | 阅:  转:  |  分享   








我谈一下为啥个人觉得市销率估值方法不大适合专科制剂类医药股吧!

1、市销率/PS,顾名思义是市值和营业收入的比值,假如说一个企业10亿收入,给20亿市值,就是2倍市销率;

2、个人对于市销率的理解:这是一个把企业价值和营业收入或者说市场占有规模挂钩的指标。背后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企业规模很大,即使由于费用等原因,短期净利率有所波动造成净利润不稳,我们仍然可以按照销售规模给予企业一定的价值。譬如说白云山的王老吉,王老吉由于要面对加多宝的竞争,可能会在短期之内采用大量广告等推销策略,会造成短期净利率很低甚至亏损,但是只要王老吉规模快速增长,在凉茶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市场就会不断的提升其市值水平,背后的逻辑是只要销售规模在、市场份额在,那么终究会有利润的!上面只是举一个我还算熟悉的医药行业内消费企业的例子。我不熟悉的IT等行业,这种做法和市场估值态度估计更多,网络视频、团购等行业无一不是先烧钱把规模做起来,等到达到一定分量之后再考虑利润的事情,这时候我觉得市销率,也就是衡量企业产品规模来给企业估值更加适合一些!

3、再说一下个人认为适合市销率指标估值的生意属性,一般来说(1)市销率更看重销售规模,所以生意应该在较大规模的市场中,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直接性竞争,比的是各自的占有率或者规模多大;(2)净利率不稳定或者说费用敏感度较高。背后的逻辑是小规模时期需要较高费用去提高规模导致净利率很难看,所以看净利润给估值有点不靠谱,而等到规模很大的时候均摊的单位费用却会降低,也就是费用率会下来,这样净利率反倒会上升,回归正常净利率水平!(3)通常不会是高净利率,根据(公式1)市值=市销率*收入和(公式2)市值=市盈率*净利润=市盈率*收入*净利率,比较可以得到市销率=市盈率*净利率,如果具有较高净利率的企业,譬如20%净利率,那么“1倍PS=5倍PE”,很显然如果出现2倍以下较低的PS就意味着出现个位数的PE;

4、说说个人觉得专科制剂类医药股不适合市销率估值的原因:(1)医药是细分行业非常多的市场,不同的药企并非是直接性竞争,任何企业都很难在医药领域的所有行业、所有药物领域中都取得较大份额,即使是恒瑞这样的大企业也只是在肿瘤、麻醉、造影等细分获取了部分份额,药企很难去不断的扩大规模侵吞其他企业的市场,所以简单的把规模作为衡量药企价值的指标有些不妥;(2)专科制剂类企业通常都具有稳定并且较高的净利率,一般来说不错的制剂类企业的净利率大约在15%以上,片仔癀这样的高端中药消费类企业甚至接近50%;按照上面的公式来说20%净利率水平下“1倍PS=5倍PE”,专科制剂企业给20-30倍PE是非常平常的事情,相信大多数医药股投资者都认可,那么换算成PS大约4-5倍PS。而很明显的大家说哪个企业的PS高低都是在零点几倍到一两倍之间进行比较,相信没有人比较5倍以上PS水平去比较市销率的高低,就如评论说200PE和300PE的两个企业哪个更贵一样的道理!

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按照片仔癀母公司(主要产品就是片仔癀)的12年利润表,7亿收入,5.3亿毛利,大约77%的毛利率,3.5的营业利润,大约50%左右的营业利润率,扣非净利润大约3个亿。大家觉得给多少PS合适呢?说实话,相信即使给10倍PS大家都疯抢,毕竟按照3个亿的扣非净利润计算,10倍PS也就是70亿市值,反算过来大约23倍PE,市盈率仍然处于一个正常的水平!

所以,相对来说市销率估值更适合牛奶、商业零售等大规模、低净利率行业,而不适合医药这种差异化竞争、高净利率类行业!

多说一句,PE、PB、PS、PEG等各种估值指标都是有适用范围或者说适用条件的,不要用一个指标去衡量所有的行业,看清生意属性是否和指标适用条件相匹配!

再多说一句,其实医药圈里还有个猫腻叫高低开票,中恒、海思科、丽珠、誉衡、常山、舒泰神、红日都玩过这个游戏,你会发现企业的某个产品的销售收入突然大幅增长,至少远超过销售数量口径的增长,而企业的官方说辞是“销售模式进行了调整”,给人感觉是药企可以根据开票方式在一定范围内调节收入(当然同时费用也会变化,对最后的利润影响不大),而市销率是建立在营业收入这个可以调节的数据之上,是不是感觉有点“逗你玩”的意思呢!!

附录是我关于医药股估值的一些评论

1、说实话,我投医药股还真的不看PB,而且也没看懂圈内人看哪个药企牛是看机器设备厂房哪家企业好的,都是看批文、看销售力、看管理层!而且,医药股往往相反,PB较低的药企,往往是重资产型药企,而重资产往往是原料药类药企,从属性看都是毛利率较低,收入波动性较大的企业!如果说是制剂企业,譬如恒瑞,大约10亿的固定资产就能支撑50亿的制剂销售规模和10亿左右的净利润,你说按照PB估值的话,给多少PB合适呢?制剂类药企的核心资产,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不会是固定资产!所以,个人觉得用PB衡量专科制剂类企业不是一个合适的估值指标!

2、用PB来衡量净利润20%的制剂类企业,就会发现和PE这个指标冲突了,譬如说用恒瑞每股4.5元的净资产以及1块左右的净利润,你说咱给恒瑞多少PB合适呢?咬咬牙给个3-5倍PB,发现才14-23块钱,回算到PE大约就14-23倍PE,明显PE低估了!说到底,还是对于专科制剂这类拥有高净利率和高ROE的企业,用啥估值更合适的问题!

3、我个人是比较反对估专科制剂类、服务类药企使用PB和PS的,PB-是以净资产作为衡量的指标,但是医药企业的核心是药品批文和销售网络以及研发能力,这些都不是资产所能衡量的!其次,PS-是适用于规模大、净利率低的企业,而专科药企业动不动就20%甚至30%以上的净利率,你说给多少PS合适,1倍?2倍?——10亿收入-20%净利率-2亿利润的药企给10亿/20亿市值?反推过来是5倍PE/10倍PE,不觉得很便宜么?

4、对于医药类企业最大不要仅拿市净率来对比,毕竟药企最值钱的是手里的药品批文以及营销网络等无形资产,这些都是用PB衡量不出来的!

5、任何估值指标其实都有其适用范围和适用特点的:譬如说PE适合稳定增长型企业,一年饱一年饿的周期性企业就不适用PE估值;PS适合强调市场规模的企业,譬如奶制品或者商业企业等,后面意味着如果规模足够大,即使暂时盈利能力比较低也可以享受不错的市值,毕竟达到一定规模后,净利率只要稍微好一点,那么盈利能力就会有大幅提高,印象中伊利就是这个思路!最后,说PB估值,以净资产来衡量且价值的指标,至少得保证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净资产是有相关性的,譬如说重资产类企业,属于产能推动利润型,但是无论是茅台还是恒瑞,我觉得大家都比较认可利润并不是来源于生产线,也就是说如果这两家企业把生产线卖给其他企业,其他企业是无法获得两者那样客观的利润的!所以,既然盈利和固定资产没啥关系,为啥要把市值和净资产挂钩呢?

6、@逢赌必输 研究一下海正药业和新华制药,海正药业的PS(市值比营收)大约略小于2,新华制药大约是1 ;
userfield: @逢赌必输 兄愿意给3%毛利率、1%净利率的医药流通企业多少PS呢?海正12年57亿收入中含有30亿医药批发业务;新华12年30亿收入中有7.2亿是医药商业业务!

7、对于医药企业 我尽量把自己的眼睛蒙上不看PB,不看PS,否则根本下不去手!但是话说回来,PB低并不一定是好企业,就不说大宗原料药企业了,就是制剂类企业,像海正这么庞大的固定资产,再按照市值一估,其实算是PB低的,但是实际上市场对药企的要求是轻资产,医药企业带来利润的真正驱动力是批文是营销网络,而不是固定资产,从这个角度看PB面对医药企业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指标!PS更是如此,对于医药类企业动不动就20%甚至50%的净利率,按照PS估的话,给1倍PS相当于2-5倍PE,有点笑话了,其实PS更适合强调市场规模的行业,隐含的说虽然我利润水平低,但是市场占有率高,市场规模大,等到我规模达到一定程度,自然就值钱了,譬如奶粉行业!

2021-12-10 11:20

投资医药股的基础知识,学习

2020-10-18 14:45

医药企业好文

2019-03-07 09:13

分析不错!

2019-01-15 13:19

此文不错

2019-01-13 02:57

2017-11-12 07:18

2015-09-29 21:59

学研医药0929

2015-09-29 21:24

学研医药0929

2015-07-31 10:42

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