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才能发展,弯道才能超车:谁说ERP必须长成SAP那样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豆瓣插图:飞驰人生2

2024年5月以来,刻板木讷、死气沉沉的软件业界好像有了点活力,居然有了宣传造势和流量思维。

一则是主要是盛传某位从事SAP行业的顾问迫于内卷,转行做了道士,结果惊奇地发现不仅不需要朝九晚五加班无自由了,居然还比做顾问赚得多两三倍。看了后真的是无语了,也不禁都想放荡不羁爱自由了,但是想了想自己也不会算卦看手相啥的绝门手艺,各业界大厂也都在降本增效中,还是狠狠心继续干吧。

另外就是业界对于国内外厂商ERP产品对比和发展前景关注起来,众说纷纭。有说国内ERP已经大踏步衰退,发展前景趋势不良,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有说本土ERP已经实现对高端垄断的突破,借助新技术实现了弯道超车,通过众多的替代案例不说引领至少也差不多能并驾齐驱了。

咋说的都有,怎么提都行,但是恰恰说明现在业界的这样一个窘状。一方面虽然有信创、国产化替代等重重利好消息,但是普遍反映是行业非常不景气,内卷严重,各大厂都是亏损严重,纷纷降本增效、全面裁员。另一方面,传统ERP厂商又不断面对各种新技术的迭代,商业模式的创新的压力,还不断有互联网大厂、央企数科公司等虎视眈眈的跨界入局者,让这个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个行业到底是咋了,是有希望还是没希望?是能干还是不能干了?还让人干不干了?这是个问题。

能干么?肯定能干,中国这个ERP市场庞大,根据前瞻预测,预计2027年中国ERP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682亿元左右,年均增速保持在11%左右水平。尤其是替换出现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互联网大厂、央企数科公司纷纷入局。

能干么?也没法干。因为客户不认ERP了,随着SaaS的崛起,以及各类企业轻应用的出现,ERP显得极其笨拙,建设一套大而全的系统,已不再是企业的唯一选择。比如,有不少消费类CIO表示,用一个协作平台把企业管理抓起来,然后结合业务开发或链接一些外部第三方应用,形成完整的数据闭环,没有ERP又何妨?在制造业,也普遍认为ERP在生产端的作用十分有限,通过MES、SRM、财务软件等几个系统的组合,将ERP平替更有效。作用被弱化,价值不能彰显,那自然这个行业就只能越来越弱势,越来越内卷,越来越濒于边缘化。ERP历经MIS\MRP\ERP几大阶段近50年的发展,进入中国近30年,走到今天这一步,是否真的不再被需要了?发展趋势又是什么呢?本土厂商到底行不行?

ERP到底是干什么的,今天还有价值么

ERP是MIS和MRP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融入各种现代管理理念之后逐步形成的。其中无论是人、机器、物料,甚至是工序进展,在ERP看来,都可以视为一种投入资源和产出资源。通过把多系统或者模块的使用,整合企业的流程和数据,在资源入口和出口进行信息采集,通过流程提升运营效率,加强管控,通过算法实现对资源的采销产计划平衡,消除浪费。其核心内容一般包括:客户关系管理、销售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产和设备管理等内容比较广泛的内容。所以,ERP在国内就有很多认识。曾经被认为只是MRPⅡ的另一个名字,只适用于制造业企业;ERP也一度被认为是信息化的另一个称呼,任何组织的任何应用都应该包罗其中。ERP曾经被认为是只有大型企业、管理极其规范的企业才能应用的庞然大物;ERP也曾被一些人看成只花几千元就可以买一套玩玩的小东西。因而,你说现在的CRM\SCM\SRM算不算ERP呢,垂直行业领域的ERP还算不算ERP呢,按照道理应该算,从严格意义上这些本来都属于ERP的子系统子模块或者说针对行业化业务的发展越来越复杂化,越来越专业化而进一步细分的结果,这个话题在后面第三节会讨论。

ERP在国内的普及大约有15年,大家也都普遍能够认识到它是一种工具。ERP是需要管理者、使用者的协同,与组织/流程/制度/管理执行相配合才能价值最大化的工具。决定使用效果的是人而不是工具,规范流程、确保数据收集的准确、及时、有效做起,才是用好ERP的前提。所以,才有了“上ERP找死,不上ERP等死”的说法。今天,绝大多数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企业发展离不开ERP系统的应用,但其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应用效果不佳,这和企业本身基础管理薄弱、基础数据混乱、流程不规范、执行不坚决有很大关系,导致并未将ERP系统真正融入经营管理中,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录入不及时、数据不准确、偏差无法纠正、调整费时费力的局面,往往很多系统沦为只为了采集数据和出统计的工具。不仅没提高效率反而成为业务开展的束缚。大而僵硬、操作不方便、调整费劲、投入和维护成本高也成为ERP被诟病的几大核心主因,这也是当前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商业模式创新、对市场进行灵活反应、快速调整较难适配的核心冲突点。那ERP还有没有价值呢?答案当然是有,这是因为今天的每一个企业都已经不可能脱离软件而手工管理,而产供销永远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核心,ERP作为核心串联各外部系统的地位是不动摇的,通过ERP来整合企业分散应用的各种信息系统,实现企业的流程、数据的集中统一,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数据流/档案流五流合一,提升运营效率、加强公司管控的目标。ERP不是没价值了,只是在现在的环境下其形态发生了变化而已。

技术重构不能改变本质,创新则必须推倒重来

刚才我们说到了ERP不是没价值了,只是其形态发生了变化而已。现在ERP 这个概念逐渐衰退了,SAAS、云ERP、创新平台已经成为业界新宠,国外ERP厂商SAP/ORACLE发布了全面向云的S4/Netsuite产品,国内头部 ERP 厂商用友/金蝶也都换上了BIP/EBC这样的新马甲。在过去二十年中,其实ERP系统已经在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和开发语言的发展上进行了几次重大的技术代际替换,从C/S到B/S,从B/S到云+移动应用,但是 ERP 还是 ERP,就像火车从蒸汽机车升级到电气化机车,其本质没变,应用内容没变,只是通过新的技术重新构建了这些应用,并且不断增加一些新的应用功能,如电子商务、商旅报销等。历经40年,SAP、Oracle 等传统企业软件公司基本完成了整个全栈产品线的建设,面对Gartner发出传统的ERP系统正在老化的警告,但是其商业模式、产品形态、交付模式等一直都未有颠覆性的进步。直到云计算时代,Salesforce 通过SAAS模式的颠覆性创新,实现了对传统软件巨头的快速追赶。

在1999年成立之初 Salesforce 向客户提供客户关系管理软件(CRM),仅是企业管理软件的一个模块。其创始人贝尼奥夫当时已意识到了企业软件的问题,并预测互联网的发展将引起商业领域的变革。他认为商业软件将朝着新的方向发展,像亚马逊一样方便且易于使用,不需要复杂的安装、维护以及麻烦的更新,软件将成为一种服务,按人头和使用时间来付费,连接网络便可使用,开创了我们今天所说的SaaS模式。2004年Salesforce成功上市,如今市值1800亿美元,是目前最有价值的云计算公司之一。2005 年Salesforce 发布 AppExchange 可编程语言,由此开启了 Salesforce 从 CRM 软件厂商向平台提供商的转变之旅。2008年Salesforce发布了开发者专用的官方平台Force.com,至此 Salesforce 的平台即服务(PaaS)正式上线,为第三方软件提供二次开发或销售的平台和渠道,借助海量第三方(小型)软件厂商的能力迅速补全产品线,甚至逐渐向ERP、SRM 等领域延伸。2020年7月10日,Salesforce 市值达到了1791亿美元,首次超过了曾经的全球第二大软件公司、数据库领域首屈一指的甲骨文(Oracle)公司1761亿美元的市值。在2023年的《财富》世界500强中,Salesforce排名第133,在软件行业分类中仅次于微软、甲骨文,排名第三。

Salesforce为什么能成功?理由肯定有很多,但是核心是创新。Salesforce的成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个开辟里面既有科技上的创新,又有商业模式的创新,让软件能够基于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来发挥价值。传统企业软件由客户一次性交易购买,花费昂贵有时高达数百万美元,客户购买软件时,还要买相关的硬件,还要招聘管理软件的 IT 技术人员;软件升级时,客户又必须重新购买和安装......;与之相比,SaaS 模式下,每个用户可以按各自需要「租赁」而非「购买」,也无需购买任何硬件,不需要操作该软件的 IT 人员,软件更新时能无缝对接给客户执行等等。在 SaaS 领域,把产品销售出去只是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开始。SaaS 供应商更应该重视客户的需求,如果他们的产品服务不能为客户带来价值,客户也将不再续约;Salesforce 成立之初就有远大的目标:改变企业软件的交付方式。通过互联网可以提供软件服务,这构成Salesforce商业模式、产品设计、组织设计的原点,基于客户成功的底层逻辑重新思考和重新构想软件服务,实现了无软件的软件服务,创造一份伟大的传说。

对业界类似Salesforce这样的案例可以看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企业的实践在进化,ERP也必须匹配这种变化与时俱进。谁说ERP就一定长成SAP那样?谁说已经存在的就一定是最好的?谁说适合中国国情的ERP模式和产品就是不规范,就不可能大行其道,全球推广?中国的企业在全球崛起,其创业商业模式与管理实践也一样可以总结、提炼、输出,中国ERP厂商一样也可以在技术上模式上做创新实现弯道超车,参与全球竞争。中国ERP厂商想要打赢这场“翻身仗”,不仅需要商业模式创新、技术上的革新,更需要考虑理念思维的局限性,比如如何将业务低代码化,再比如如何将服务转化为产品,以及如何构建新的服务生态。在思维和观念背后,需要的是底层技术产品的重新解构和对生态的重新理解和构建,这对应的不单纯是面向客户层面的需求服务,更是对自身企业模型的优化调整,没有推倒重来的勇气肯定是做不到创新领先的,小打小闹的改良成就不了伟大的产品和伟大的公司。

到底是一应俱全好还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云部署、订阅式、平台化、AIGC应用,这些都是ERP可以清晰可见的重大迁移和升级过程。我们也可以相信,经过这些技术尤其是AI加持下的ERP软件在高歌猛进的进化过程中,一定会对现有ERP形态出现颠覆性改变。基于数字化和AIGC的社会环境、商业环境、技术环境,实现数据的跨介质、跨组织、跨模式、跨系统无缝流转将彻底改变数据主要依靠人工这一方式,而在这一前提下,现有系统与人之间交互方式、交互界面、交互介质都会发生巨变。这种变化可能就类似猴子进化成人类这样的巨变,到时候还适不适合叫ERP确实是不一定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那时候的软件一定不是现在类似S4/Netsuite/BIP/EBC这样的传统ERP形态。但是不管怎么变,这里面其实一直有一个问题,就是面向一个企业而言,到底是一个大平台一应俱全好还是细分领域,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好?这个可能确实是现阶段也是困扰很多ERP厂商的一个问题。现在讨论国内企业比较看重的平台化、定制化其实都是这个问题的延展。

首先,要看ERP发展的实际情况。就在前面第一部分我也提到不同人对ERP有不同认识和理解,ERP到底包含什么模块,行业内的特殊应用怎么理解?或者说诸如SCM、SRM、CRM这些细分领域软件算不算ERP,其实都比较模糊,很难定义。但是从ERP发展的历程来看,ERP的成长就是不断专业化、细分化、行业化的过程。从横向上根据客户的需求不断细分领域,比如CRM是ERP系统销售管理中客户关系管理、会员服务等不断延伸而出,得以独立存在;比如SRM是ERP系统采购管理中招采管理的在线化、社会化的延伸;比如商旅和费控系统是ERP系统费用管理系统的前置和延伸;比如MES系统是ERP系统生产作业系统的进一步精细化管理;而伴随着营销方式的多种多样,多渠道营销也大大扩充了销售管理的内容,其复杂度足以将电商管理、订单中心、OMS、TMS等进行整合形成新的电商ERP。而这一幕幕一样在不同的行业诸如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等行业不断细化分解出具有行业特点的ERP产品。你能说这些不是ERP么?通过一套通用型的大型ERP看似大而全实则浅而不专,客户为很多用不到或者用得很少的功能而买单,部署昂贵而维护困难,看似ALL in one的选择可以节省很多类似接口费用,实则是互相牵绊、调整困难、牵一发而动全身,客户苦不堪言。所谓SOA、微服务其实核心也是要拆分ERP为一个一个小系统小模块甚至小功能,从而解决系统升级扩展困难的窘境。真正重要的,是如何更高效、更高质量地服务好客户,满足客户需求,解决客户问题才是使用软件的目的,能够了解并支持其所在行业的特定需求,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因复杂配置和扩展带来的额外成本,这难道不是最好的选择么?再牛的人也不能什么都会,再厉害的产品也不会一应俱全,做好统一底座、统一门户、统一的流程、统一的权限,敏捷调整、各自升级,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不香么?

其次,再看ERP发展的未来局面。切分领域越来越细化,越来越专业化,代表着某一领域的厂商可以在一个非常细节的点上精心打磨,把易用性这样的用户体验做到极致。其使用成本和教育成本可以接近于零,就像现在咱们用智能手机上的这些面向个人的软件,有几个是需要培训的呢?拿来就用,自主探索、快速迭代,在线响应,未来的产品研发模式和交付模式将不会是现在这种动辄几个月的瀑布式交付方式,一定是基于终端用户事件驱动的敏捷开发和迭代模式,一个功能、一个按钮、一个颜色可能都在几分钟内给用户反馈,这种产品管理方法、产品开发方法、产品交付方法、产品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方法可以说都是要有极大变化的。这时候还有一个庞大的系统存在么?基于用户感知、自下而上的业务变革,直接触达最终端用户,让所有系统关联和使用方广泛、深度参与,是未来ERP必然形态。

总结

ERP整体形态解构,是一个整体概念而非一套统一产品,通过平台化+纵向领域化+垂直行业化+敏捷开发和交付是大势所趋。愿中国的ERP厂商们能够在这样的环境和变化中找寻创新点,找到自己的核心价值,创造独一无二的产品;打磨产品力,打磨标准化服务能力,提高用户体验,提高服务效率。默默耕耘,不断地积累和探索,总有一天,我们也能像中国制造一样具备在国际舞台上竞争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