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难做,信息化项目难干!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如今,很多行业或企业信息化项目越来越难做,越来越难落地,身处这个行业里的甲乙双方,上至公司领导,下至项目人员都有深刻的体会和共鸣。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企业的信息化项目如此难干呢?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为长期服务甲方的小编来说,更直观地感受到甲乙双方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小编结合某超大型甲方G企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几点原因,由于这只是基于一家企业的实际情况,有不到甚至是偏颇之处望批评指正。

一是企业内卷内耗严重,部门壁垒问题严重。G企的信息化项目从需求提报到项目验收,涉及环节、相关方非常多,经常会出现一个信息化项目多个部门"管"、多个部门"参与"的现状,美其名曰"双牵头"、"柔性组织"、"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等等,小编觉得主导的部门一定要有"生杀大权",否则其他部门根本不会鸟你,这种奇葩的项目权责的划分和组织分工是加剧内部矛盾的根源。很多信息化项目是由企业信息化部门来主导实施的,但是归口管理权就不一定在自己手里,信息化部门在企业的地位通常比较尴尬,因为业务部门谁也不鸟你,于是一场场内部内斗厮杀就开始了。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企业内部部门间的内斗厮杀,严重消耗了企业资源,甚至是战略资源,甲乙双方都会成为受害者。对甲方公司来说,因为家里“兄弟”间面和心不和,勾心斗角,每年信息化项目投资不少,却买了一堆废铜烂铁(无法落地的信息化项目或系统)。对乙方公司来说,甲方公司内斗致使项目执行、实施、验收等各个环节都受到严重影响,经常出现成本失控、范围失控、需求失控等情况,乙方现场人员也会经常受一些夹板气,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两个都不能得罪,谁都得罪不起。

二是企业信息化项目重复建设严重,内部审计成为摆设。很多企业信息化系统还不健全,信息化基础薄弱,就开始盲目搞大数据平台、数据中台、云平台建设,眼高手低忽略了现实条件和基础。企业搞信息化建设就像建高楼大厦,想建得越大越高,地基也一定要越深越稳。

某A甲方企业要求部分已建和新建的信息化系统全部上云,后期新建的系统都要基于数据中台和云平台进行建设,实际上自己的中台和云平台在技术落地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可以说是满目苍夷苍夷,有些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就盲目地基于数据中台和云平台建设一批信息化系统,这些鱼龙混杂的信息化项目,多数都是重复性建设,完全独立的项目凤毛麟角,不管是否重复建设,最终还是很难落地见效。每年那么多重复建设的内容,企业内部审计能查不出问题吗?问题什么时候都有,内部审计就是内部的审计,好说好说。

三是信息化人员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G企业信息化中心人员素质和能力普遍偏低,真不是夸张,很多甲方企业信息化团队的能力并不高,能力尚可以提高,素质低就没救了。某些企业信息化建设就像一匹脱了缰的野驴,一个劲地盲目追求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建设,却严重忽略了信息化组织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和提升,很多信息化项目人员的能力出现断层甚至断崖式局面,没有形成健康、良性的人员梯度。这个情况,对于乙方公司更是如此,乙方公司市场竞争惨烈,为了争取甚至是榨取更大的利润,盲目压缩项目人员成本,人员素质和能力良莠不齐,项目上经常会遇到“踢足球”、“打酱油”、“混日子”的项目人员,试问这样的队伍建设的信息化项目能落地吗?

四是过度解读甚至是歪曲企业数据或信息系统“安全”观。企业数据或信息安全到底重不重要?毫无疑问是重要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一些国企或央企就格外重要,可以停止生产但是不能出现安全问题,一旦出现安全问题一切可以归零。当然,忽视企业数据和信息系统安全无疑是致命的,某企业由于过度解读甚至是歪曲对“安全”的理解,也对信息化项目的建设造成一定的影响,最终项目不能按正常的进度开展和交付,有的信息化项目就像打仗一样,如果不能速战速决,而是处于一种胶着的状态,往往就会滋生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最终都是要拿成本或费用来买单的。很多乙方公司并不是产品不好,也不是项目人员能力不行,就是被甲方企业这种盲目的“安全”观念给拖死的。

五是太多“中间商”严重扰乱了真正的市场竞争行为。我通常拿国内的一些资源垄断性的企业叫“二道贩子”,这种“二道贩子”的市场逻辑或理念从古至今一直就存在,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某企业信息化项目现场干活的99%都是不知道转包几手后的乙方厂商,类似这种的厂商有很多,全国线上估计上千家都有,大家都是在罅隙间谋生存,这些企业中不乏有行业中的佼佼者,很多企业技术和产品并不是说不行,而是他们根本就没有机会自己拿到项目,但是相比于那些连游戏参与资格都没有的公司来说,他们又都是幸运的,至少还能在如今的经济环境下能活下来,这些公司活得很累很辛苦,毕竟被扒了几层皮的项目真正到自己手里,还能有多少利润。

六是无论是甲方还是乙方都背负着太多的“考核指标”。甲方也罢,乙方也罢,如今的大环境,谁还能逃过“指标”的考核,公司对人员的考核指标太多,指标多,任务多,压力大,责任重,员工就会感觉工作特别累,甚至心力交瘁。某甲方公司最近刚招进来一位知名院校高材生,上来就给分了甲方领导们都非常关心的重点项目,要是在过去这样的机会根本轮不上新人,不过眼前的时节变了,甲方公司的老油条们早早地躲躲的远远的,即使是甲方相关方再威逼利诱,他们也不愿意去承担,他们心里清楚即使他们不做,领导们又能奈他几何?难不成开出他们,领导们还没有那个权利,顶多不给你晋升空间或升官发财的机会,对于这样的结果很多人也会乐此不疲去接受,他们不会因为出了问题背责任,不会每天提心吊胆地工作,不会累死累活地无休止地加班。公司里的新人自然是没有那么老道,甚至还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绝佳勇气,服从组织安排,领导指哪打哪,但在经历过几次挨骂,甚至是扣薪之后,慢慢也学会了将矛盾进行转移,你会发现甲方的一些工作会慢慢转移到乙方项目人员上来,出了问题至少多了一些人也脱不了干系,这一现象可以理解为责任和压力分摊,粗俗点就是老子不舒服你们谁也别想好过。

声明: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仅用于行业应用和交流,不代表任何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