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客户还是小客户?SaaS的窄门和宽路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对于传统企业软件来说,做不做大客户,这根本就不是个问题;但是对于SaaS公司来说,这却是个非常值得考虑的问题。

因为“该不该做”,与“要不要做”是两码事。

做SaaS大客户有很多明显的好处。比如客单价高,一个大客户相当于好几个小客户。大客户有标杆效应,一家大客户可能会带来更多大客户和中小客户。至于说大客户的其它优势,诸如付费能力强、续费有保证等,更被认为是确定的好处。

这样看来,没理由不做大客户。

但是,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而且做大客户的那些好处,大部分都只是销售方的一厢情愿。

比如说大客户的高客单价,其实并没有多高。因为订阅收入模式,即使按照海外大客户划分标准,只要ARR在10万美元以上,就算是大客户了。这与企业软件相比,相差的也太大了。

至于说大客户的付费能力强,增购机会大,续费有保障等等,如果放在交易型业务上,这些确实都是优势。而对于订阅收入的未来确认模式下,这些大客户所谓确定的优势,没有一个是确定的。

所以,回到要不要做大客户这个主题,最终要考量的,其实还是投入产出率。说得再具体一些,就是大客户的长获取周期。这不但意味着获客成本,更意味着获客的效率,而效率才是决定一个SaaS生意是否有利可图的唯一要素。

而且低获客效率,与SaaS模式的要求原本就不搭。

那提高大客户的获客效率不就行了吗?其实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大客户的销售周期过长,这很容易理解。因为在大企业“上架”任何一个软件,无论大小都需要同样复杂的评估和审核过程,所以很难将销售周期缩短。

此外,大企业通常都更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绕不开本地化部署、二次开发、业务重构这些要求,那就脱离了SaaS的范围,演变成另外一件事。SaaS的获客,就变成与传统企业软件的竞争,胜算不大。

如果一个SaaS销售员,一门心思做大客户销售,除非是运气特别好,否则一年也做不了几单。这种销售模式对于SaaS公司来说,其实意义并不大。如果运气不好的话,都不用公司辞退,销售自己就不干了。

可能很多大客户销售都不同意这种说法。比如经常有人说,你看人家Workday都是大客户,客单价百万美元都不在少数,凭什么认为SaaS就做不了大客户?

一方面,Workday也许是个行业特例,这是由产品或服务的内容所决定,对于大企业的作用更大。

另一方面,海外SaaS公司针对大客户,确实有一套专业的大客户获客方法,也就是所谓的POD方法。

大多数情况下,SaaS销售都是单打独斗的,“能打”是对大客户销售的基本要求。但销售实践证明,对于SaaS大客户销售来说,能打并不总是有效,单打独斗的销售,要么很难成交,要么成交的客户质量不行,留存困难。

所以SaaS的大客户销售,出现了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即POD销售方式。

POD借鉴了独立工作仓的概念,打破了固有的独立销售方式,而通常是由SDR/MDR、售前、销售和CSM组成的一个销售单元,依靠专有流程和协同机制,高效完成销售。

POD获客模式带来的好处,主要是增加了赢单概率,提高了销售效率。更为重要的是,POD模式从一开始,就铺好了客户成功之路,大大提高了大客户的续约或增购的概率。

国内SaaS大客户销售,也流行一个简化版的POD,就是KA。其实KA组织方式,还是受了传统软件的影响,对于SaaS大客户销售,实际作用并不大。此所谓三个臭皮匠,最终也抵不了一个诸葛亮。

所以,SaaS大客户销售,不是绝对不能做,而是用什么样的流程和方法去做。

做好与做坏,既不是讲道理,也不是看成交,而是以SaaS模式下的投入产出效率为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