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绿能23年年报业绩说明会纪要

发布于: 雪球转发:13回复:46喜欢:110

我是兰菇凉,今天给大家整理了隆基绿能23年及24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的纪要内容。

一、钟宝申致辞

一、稳健经营

2023年光伏行业产能供给规模飞速增长,供应过剩的问题日益突出,主产业链上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光伏技术路线百花齐放,技术迭代迅猛提速,贸易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面对外部环境的波动,公司通过优化经营策略,加快技术创新,推出差异化新产品,拓展应用场景等多项举措,努力推动稳健可持续发展,以认清行业趋势,坚持稳健经营。

2023年,公司认真分析行业发展,秉承稳健可持续的发展策略,坚持“不领先,不扩产”的原则,理性投资产能建设,持续加大创新投入,以创新驱动产品,降本增效,和技术升级迭代,构建公司差异化竞争优势,保持了营业收入的平稳。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94.9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7.51亿元,加权ROE为16.2%。总体经营业绩受到了光伏价格快速下行和部分产线迭代升级带来的减值影响。

二、加快技术创新,新产品实现突破。

技术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路径,2023年,公司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全年研发投入77.21亿元,在最受市场关注的晶硅技术路线和晶硅钙钛矿叠层技术路线上,隆基均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持续推动新技术的商业化量产。

公司认为,BC技术是光伏发展的新方向,市场占比将持续提升,预计在未来5年内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2023年,公司向全球市场推出了第一代HPBC产品,已出组件功率高,弱光响应好,温度系数低,耐湿热环境,外观美观等多重优势,得到了全球客户的广泛认可。2023年共出货5.95GW,今年3月和4月的月度出货量均亿超过2GW。

进入2024年,公司二代HPBC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产品效率较TOPcon技术显著提高,叠加更低的衰减率,更好的弱光性能,和温度系数,客户价值进一步凸显。HPBC二代新产品将在5月7日上市发布。BC技术的持续突破,彰显了公司坚守行业发展本质的毅力和决心,在BC技术上的领先,将为公司获得竞争优势,持续高质量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三、聚焦客户需求,差异化提升客户价值

2023年,公司在价格竞争为主线的全球市场,积极贯彻走进客户的经营策略,探索公司产品与多场景客户需求的深度融合,以可靠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价值最大化。

公司全年光伏组件出货量67.52GW,同比增长44.39%,公司推出了基于BC电池技术的高效防积灰组件,双面双玻耐湿热组件等场景化和功能化的产品矩阵,赢得了更多客户的认可,实现了隆基品牌价值的进一步提升。

四、升华数字化转型,提升先进制造水平

2023年,公司聚焦数字转型升级,加快先进制造能力建设,2023年,隆基嘉兴工厂成为了光伏行业首个世界经济论坛评选的“灯塔工厂”,代表了该工厂达到了全球智能制造的先进水平。通过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推动数字化转型,质量保障和客户响应得到大幅提升,并搭建了低碳化、数字化的制造体系,今后,隆基想把灯塔工厂的经验推向全部基地。

展望2024年,全球光伏发展的市场环境更加纷繁复杂,在这种形势下,公司将继续秉承稳健可靠,科技引领的理念,专注主业发展,紧盯客户需求,全力推动BC技术产品创新,加快HPBC二代新产品的产能建设,帮助客户更好更便捷的使用高效光伏产品,推动光伏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公司客户、股东、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也期待进一步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迫在眉睫,公司始终相信光伏行业发展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行业技术进步和应用发展的空间已然巨大,光伏行业将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持续向前,谢谢大家。

二、2023年业绩说明

(略)

三、电话提问环节

1. 【中信建投】提问

问题1:针对公司2023年年报以及24年一季报,想询问一下公司年报中的减值情况,尤其是库存减值,主要来自于哪一块,是硅片的还是组件的?对比同行来看,隆基这一块的减值数据比别人都多一些,后续公司的库存减值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

【回答】我们的减值政策和同行不同。隆基目前的减值政策是按月计提,同行是按季度计提,这个政策的不同,会带来较大的差别,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计提减值会计政策的变更。之前的会计政策是,计提的减值转回以后可以去冲减值,现在计提的减值,数据一直是累计数,而冲的那一部分是直接冲到成本里去了,反映在毛利率里面了。

然后,来说一下减值的构成情况。

第一个,去年美国查口令这一块,隆基在美国海关被查扣的组件数量相比同行要大,当时隆基的组件是每单都查,因此拖延了很长时间,随着组件价格的下降,组件的价值也随之下降,因此,公司每个月都会关于这部分组件进行减值计提,直到今年,这批被查扣的组件被退回来了,所以,这一块组件带来的减值金额是巨大的,导致了2023年存货的减值相比同行要大。

减值主要来源于组件。

问题2:在之前行业较热的时期,钟总多次预警行业将进入过剩阶段,现在行业正按照隆基预料的那样在发展,隆基在2022年开始就在收缩投资,囤积现金,所以想请教钟总,您本人对后市的展望是什么看法?最差的情况已经到来还是过去了呢?行业什么时候能够重新恢复起来呢?

【回答】:按照目前市场供给的情况,目前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如果没有特别的外部因素的影响,短期可能是难以解决的,但是也不会变得更差了,因为现在很多环节都已经处于亏现金的状态(当然不是所有的企业,是指行业的一般水平),好一点的企业大家都知道,这种差距有多少,差的企业呢,相信很快就会被淘汰出局。

在预判了行业发展趋势之后,我们也在了解和追踪这个逻辑有没有变,总体来说,我们认为这中间是有一些变化的。

隆基的对策有两点。

第一点是技术创新,用迭代的新产品去推动产业进步,同时也帮助企业建立竞争优势。

第二点是精准对应客户需求,现在我们的高端组件出来之后,在有些区域是非常受欢迎的,我们的产品刚上市,可以比正常的组件溢价40%左右,所以,组件目前的价格,对电站的收益影响已经很小了,组件的成本在里面的占比更低了。

组件的价格高一点还是低一点,对电站投资者来说,已经不是最重要的问题了,但是,投资者还是希望,同样的产品可以买到更便宜的价格(这是可以理解的),所以,要给客户一个理由,为什么客户要买你的产品。

客户其实还存在许多痛点,如果你能够看到并解决这些痛点,价格就不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了。

所以隆基就会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光伏核心技术的提升,也就是效率的提升,可靠性的提高。另一点就是通过场景精准地去解决客户的痛点。

过去一年多,隆基一直围绕这两点在布局和从事相关工作。

追问问题3:以前我们会看到,在组件价格大幅下跌之后,会带来需求的爆发。这一轮的组件价格也快见底了,不知道这一轮的需求弹性您怎么看?

【回答】现在组件的价格是卖9毛还是卖1块,我认为对全球的光伏需求不会有影响,因为在这个价格下,其他因素已经占据了主要地位,组件便宜5%,都不会对需求产生影响。

2. 【长安电新】提问

问题1:想请教一下硅片业务,我们在硅片业务上的竞争策略,价格策略上是什么样的?后续会采用什么方法区提升硅片业务的竞争力?

【回答】关于硅片,过去在网上大家看到比较多的是规格、以及N、P型,但是对于这方面有所了解的行业人士都知道,这些本身都是客户的一种需求,对于企业来说,任何规格、N\P型的不同,都是常识,设备都是一样的设备,工艺也是相近的,所以,这其实是一个不值得讨论的问题。

对于隆基来说,我们一直在思考,在技术的推动下,硅片是不是已经同质化了,还有没有差异化的空间?

所以,我们在今年年初,推出了一个泰睿硅片,原来一个晶棒,如果做N型的话,它的头部电阻率和尾部电阻率,正常可以差距6-7倍,如果是拉短棒的话,差距是3-4倍。我们新开发的技术,可以把单晶硅棒头尾部的电阻率压缩到1.5倍以内,以后我们还有机会搞得均匀度更高,同时它的机械强度得到了提高,吸杂性能也有效改善。

所以,我们认为,这项技术是最近10年硅片性能的实质性改变。

在接下来的竞争中,我们会主要使用我们的泰睿硅片,来参与市场的竞争,这方面我们做过了很多的验证,它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问题2:在电池业务上,公司对电池环节的扩张计划是什么呢?各种技术路线,以及规模是什么样的呢?

【回答】在电池扩张这一块,我们总体来说,核心是HPBC的二代。Topcon产品就是现有的产能,没有新的扩张计划。

HPBC我们已经发布了一个战略的规划,具体年度没有说在哪一年完成,总体的规划是3年内要做到100GW,我们会根据市场市场来定,是加速投产,还是在这3年内有节奏的扩。

追问问题3:目前的环境下,硅片环节已经到了一个亏损的状态,如果公司采用新的硅片,在价格和盈利方面,公司会有一个严格的要求吗?

【回答】会有一些要求。从毛利上来说,泰睿硅片的毛利会高于现有的硅片产品。这一点是确定性的。

现在的技术和大家想得不一样。

HP是复合钝化的意思,BC是背接触的意思。

过去我们根据钝化技术的不同,采用的磨成结构的不同,然后大家定义了不同的电池技术,比如PERC、TOPCon、HIT啊等等,

但是现在的技术更多是一种复合技术,所以我们就把它叫做复合的背接触技术,这是我们的方向,所以我们不太会提及,我们是具体哪一种技术。

所以,复合钝化背接触电池,是我们认为的,下一代行业电池的发展方向。

就我本人来讲,在5年之内,市场上的绝大多数电池都会是BC电池,复合钝化会成为市场主流。

3. 【海通电新】提问

问题1:在电池技术方面,后续电池的功率还有哪方面的改进呢?

【回答】公司推出的HPBC二代产品,我们会在24年的5月7日在欧洲发布我们的新品。新品的效率会达到24.4%,是全球量产效率最高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电池效率吹得天花乱坠,我觉得用量产的组件效率来衡量会更加准确,这是客户最后能接收到的真实的效率。

目前TOPCon组件的效率接近23%的样子,根据公司的分析,这一次产品的迭代,基于晶硅电池是一次比较显著的迭代,是最后一次迭代了。

如果后续再出现较高效率的迭代,应该就是钙钛矿叠层这个方向了。

晶硅电池组件的理论效率是很难超过26%,可能未来,我们最多能做到25%点多一些。

我们这次做到24.4%,比市场上目前主流的TOPCon组件高出了1.4%,基于未来,晶硅不会再出现这样的迭代技术了,这是晶硅领域的最后一次了。

问题2:未来1-2年内,电池的产能,以及结构情况会是什么样的呢?

【回答】我们在国内有35GW+海外10GW的PERC电池,总体来说,PERC电池在2024年年底会逐步退出市场,海外的话,可能是2025年逐步退出。

其他的电池结构是这样的:

35GW的HPBC一代,+30GW的TOPCon,其余的都是HPBC二代。

4. 【东方证券】提问

问题1:美国市场现在的通关已经非常顺畅了,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具体情况吗?美国这块市场的产出贡献会有多少呢?

【回答】在美国市场,在一季度隆基出了400兆瓦(MW)的货。从前年开始,在美国市场,隆基一直处于一种比较艰苦的开拓过程中,基于美国原来的暂扣令和法案,经历过一个非常波折的过程,现在基本上已经理顺了,美国海关已经接受了隆基新规划的供应链通路。

我们在美国的合资工厂在一季度已经投产了,是美国目前最大的一个产能基地,有5GW的规模。

同时,东南亚的双反又出来了,马来、越南、泰国是不同的税率,越南在美国是按照非市场化国家对待,所以其税率已经达到了271%,如果按照这个来看的话,越南的产能和中国的产能都没有机会进入美国市场了。

在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的税率是比较接近的,我们主要看双反的结果,马来西亚的电池会主要为美国的合资工厂来提供上游电池,马来西亚的硅片为马来西亚的电池提供原料,等于马来西亚的产能会去往美国,供给给组件厂。

等双反落地的话,东南亚的组件想要进入美国市场是比较困难的。

我们现在第一步,还是要保证美国合资工厂的平稳运行,然后再来看美国市场后续的计划,其他的还要等东南亚的政策落地之后再看。

总体来看,24年上半年美国的这块业务是不太理想的的,美国的客户是以地面电站为主的,他们基本都是提前一年来备货的,之前的客户流失了,我们在23年第四季度重新开拓,所以到2024年,美国市场的情况会有所好转。

未来美国市场如何做,我们战略上还在讨论,主要还是要看美国的政策。

问题2:在年报里,钟总写了一份致股东的信,信里提到了氢能这个产业,我们对于氢能的时间点是如何判断的,以及海内外需求是什么样的呢?

【回答】关于氢能这块,全球去碳化的形势还在进一步深化,氢能、绿醇这条线的需求也在慢慢产生。现在这个行业的成长还是很快的,但是还没有到爆发的时间点。全球各地都有大量示范的项目在开展,同时还有大量的对氢氨醇需求在产生,先发市场,会拉动需求的增长。

什么时候需求会爆发呢,现在还不好预判。因为现在的基数很低,所以现在每年的增速已经很快了,所以,我们认为,应该到2025年年底,大概会看得比较清楚。

5. 【天风证券】提问

问题1:关于HPBC,我们后续会推出24.4%效率的二代产品,这一代产品的量产会在什么时候呢?现有的HPBC一代产品后续会改造升级为二代产品吗?今年HPBC的出货量是多少呢?可以透露一下吗?

【回答】HPBC二代量产的时间,我们会在今年6月份开始会有一些批量的产品供应,大概是一个月50MW的量,更大的产能,会在明年上半年完成。现在的这个时点,已经在建设大批量的产能了,这批产能的投产时间是在25年上半年。

关于HPBC一代的改造,短期应该不会有,因为一代产品还是很有市场竞争力的,还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因此我们现在不打算去改造它。

HPBC的出货,24年出货目标是30GW。

问题2:您刚刚提到PERC会进行改造,PERC也会在今明年逐步退出市场,那么想请问这一块还有多大的量会需要减值的呢?

【回答】关于PERC的产能,我们该减值的都已经减了,现在还有一部分没有减,具体的数值是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具体的数字我现在也说不上来,PERC改造的时候,会把里面的设备利用到HPBC二代产品产线上(一些可用的设备重复利用,场地的利用,也有一些设备是用不上的),当然产生一定的减值也是不可避免的,剩下的量不是很大。

6. 【财通电新】提问

问题1:一季度BC产品已经放量了,想请问一下消费的区域、场景、以及溢价水平、成本是什么样的?尤其与TOPCon产品的比较是什么样的?

【回答】我们的HPBC产品从市场上来说,是全球发布的,因为在中国生产,所以美国去不了,除了一些受限区域,其他国家都可销售。

由于BC产品定位的场景比较多,现在的BC定位最低的一个单面产品,相比TOPCon双玻产品来说,在市场上是贵3-6分钱,这是最低的一个价差。

最高的价位,会比TOPCon常规产品高40%,这里的差异就非常大了。

所以,基于BC技术,我们会针对客户的需求和痛点,去做各种不同类别的产品,这些产品,有的是从性价比来算的(比如中国市场),有的是从其他需求来算的。

成本方面的话,也是有所不同的。现在的总体思路是,电池技术会采用同一个平台,组件产品会多元化,所以各种不同的产品的成本会更加细化。

问题2:您认为未来几年光伏行业装机的增长预期是什么样的呢?

【回答】我们认为接下来的几年,中国市场的增长速度,会在10-25%之间,虽然这里面会有很多的问题,大家对于光伏的冗余看法也在发生变化,最后可能大家会发现,也没必要把所有发的电全部都用上,比如屋顶的发2万度的电,能用上1万4-1万5,已经很划算了。未来光伏应用的场景也会更加多元,所以整体的市场还是有比较高的增长。

7. 【东吴证券】提问

问题1:我看到公司今年的组件目标在90-100GW,目前我们的订单覆盖度大概是多少呢?以及组件分大区域来看,是什么样的规划。在组件竞争策略上,会有变化吗?在目前的低迷期,亏钱的订单会做吗?

【回答】市场分为分布式市场和集中式市场,分布式市场是现货市场,所谓的长单,我们理解为是一种框架协议,它会随着市场的变化来变化,所以,这里先排除分布式市场。

在比例上来看,集中式市场占比60%,分布式市场占比40%。

对于集中式市场,确实需要长单来支撑年度的目标,要不然就会很麻烦。集中式市场的覆盖度大概是70%。

分布式市场是现货,就不考虑覆盖了。

问题2:之前坚持的是盈利的订单才做,所以规模上会落后一些,后续,我们这个策略会有改变吗?

【回答】去年的市场是怎么样的呢?当市场价格是1.5元的时候,但是报价却出现了1.2,甚至1.1的时候,它是你敢不敢接的问题,是企业的风格问题。

这里接了单,就会有2种命运。一种是产业链的价格全部都大幅下降,这时候接单策略就是对的。但是呢,如果我们假设玻璃、边框、胶膜、硅料里面的一两个环节的价格没有降那么低,那么你的这次报价就亏了,所以,这是去年的市场特性。

在去年的市场中,隆基采取了比较稳健的策略,无法完全预估市场产业链的全部价格变化,每家企业的策略是不一样的。

但是今年不一样了,因为今年的产业链价格可预测性更高了,价格更加平稳,这时候接单就比较清楚了,接单是亏损还是赚,很清楚。去年就不是很清楚,就有一点赌的成分。现在的市场拼的是成本和自己供应链的管理水平了。

今年隆基稳健的策略不会变,在稳健的前提下,我们认为自己可以完成年度目标。

追问3:您认为现在的市场拐点什么时候会出现?

【回答】这个比较难预测,可能还会有比较长时间。对于隆基来说,用过去的思路无法走进新的繁荣,所以隆基的策略是用创新来解决这次危机。

追问4:对于一些其他的新技术,您怎么看?隆基在这方面的技术领先程度是什么样的?

【回答】HPBC是一种复合钝化背接触电池,不管是TBC还是其他,都是属于背接触电池,不管其他公司采取什么具体技术,都会往BC方向发展。

BC技术的领先程度,从门槛上来看,肯定是越来越高的,也取决于知识产权环境。

领先时间上不好说,取决于对手的技术积累时间,以及自身不断进步的时间。

追问5:BC电池的非硅成本目前做到了什么水平呢?

【回答】BC电池是具有竞争力的。

我们现在的经营是这样的,我们不允许我们的业务团队一直盯着成本,因为我认为价值是最重要的,如果一直盯着降低成本,可能会造成价值点不足,以及组件品质受损和牺牲。我们要求的是毛利率,只要毛利率能远远优于现有产品就可以了。

稳定合理的毛利率水平,从组件领域来看的话,按照最基础款的产品,最少要保持在10%以上的毛利率。(价值款的产品就不说了,是市场化的)要不然很难可持续的发展下去,要不然也无法保持30年的质保时间。

8. 【财通电新】提问

问题1:隆基在前几年做过一个预判,峰值装机可以做到800-1000GW,目前看下来很快要逼近700GW了,未来几年关于峰值装机,能否给我们一个指引呢?

【回答】全球本地化,对企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光伏行业高速增长已经接近尾声了,接下来,行业会进入到中速发展阶段。所以,全球顶点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很难给出具体数值,就目前来看,突破1000GW是大概率的。

问题2:后续BC产品的100GW中,是以N还是P为主,还是都会考虑?

【回答】接下来,隆基的电池主要都是BC电池。大家老谈论N\P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大家应该聚焦在技术,以及结构上。从目前的结构上来看,下一代产品N型的比例会高一些。

追问3:海外装机能做一些预判吗?

【回答】海外装机的不确定比较大。各个国家都在提及本土制造的方案,这一块的环境是比较复杂的,放在全球市场来看,国外的增长,应该和中国的增长,维持在差不多的水平。

$隆基绿能(SH601012)$ $连城数控(BJ835368)$

精彩讨论

川北漫步05-05 17:18

我感觉光伏这次转折会比较艰难,时间会比较长。股票没提前跑的,现在确实很难决策。记得两年前与人争论万亿的时候,明确看空,各种乐观已经到位了。其实现在任何反弹,都应该出局,而不是熬,因为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情况。我14年就认可隆基的管理层,过去的思路无法走进新的繁荣--这个说的很好,于投资也适用,过往的走势不代表未来。光伏进入全产业链模式,意味着竞争更卷更惨烈,效率迭代接近末端,这个也许是好消息,让新入局的资本缺少了新设备新技术后发优势。但行业需求也基本快见顶,任何降价无法提升需求增加。考虑光伏的商业模式,沦为烟蒂,只能靠极端便宜上去抽一口,搞不好还烧手。@合火做生意

跟随上长05-05 20:57

那就是一只满嘴跑火车的猪。
hpbc22年发布的时候说溢价3美分,预期年销量25GW ,23一季报说预期销量15-20GW.实际23年出货不到6GW!规划接近30GW,一整年出货5GW,还在不知廉耻的吹低成本高溢价?公告回购一个亿,几个月买了200万!一句话形容,人至贱则无敌。

爱爬山的兰菇凉05-06 08:35

在健身减肥圈子里,外人往往认为吃粗粮更有利于减肥,可以获得更高的饱腹感,GI值更低。但是事实上,粗粮和细粮各有优缺点,根本没有必要强调哪种粮食更好,因为都是好的。一些人偏执地认为某一种更好,会不会是自己的认知有偏差呢?

蚂蚁再战恐龙05-05 21:49

给作者的写作格式点赞,同时感谢作者的付出。
可以加入作者的观点,但建议将其清晰地分开。比如:投资者提问,公司答复,作者点评;别混搅在一起。
建议作者发些点评。

价值洞察05-05 20:20

目前来看,还没有看到明显的拐点

全部讨论

隆基为什么在hpbc电池是n型还是p型的问题上打太极拳?$隆基绿能(SH601012)$

05-05 19:34

这个姓钟的说话还能信吗?

给作者的写作格式点赞,同时感谢作者的付出。
可以加入作者的观点,但建议将其清晰地分开。比如:投资者提问,公司答复,作者点评;别混搅在一起。
建议作者发些点评。

05-05 17:07

谢谢勤奋的兰菇凉

感谢兰菇凉整理的纪要,辛苦辛苦

隆基管理层很早就看到了此次的危机,提前减产旧的技术产品,而不是一味做老大提高才能,一旦出现价格战会加快企业的衰败,掌舵非常重要。

05-05 22:47

隆基2024年净利润在30亿左右,立帖为据

05-05 21:44

隆基业绩说明会

05-05 20:20

目前来看,还没有看到明显的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