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差为二 价值为一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何为偏差?何为价值?偏差与价值到底是什么关系?现金流偏差,认知偏差,人心偏差这三者它们是一则三三则一的关系,它是一体的,只是层次不同而已。
一是现金流的偏差,如果按心-道-德-事四部曲,我的理解,它属于事上的偏差,术上的偏差,它属于枝叶上的偏差,对按照过去财务报告的分析,预测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从过去推测未来,从未来回算现在,它体现在数据上的长短,快慢,它是一种时间的套利;
二是认知上的偏差,如果按心-道-德-事四部曲,它属于德上的偏差,是从术向道的偏差,是树干上的,是对研究外在物的本质的规律,是对企业的基本面与经营周期的一种深入的洞察,体现了对标的物否泰研究的深浅程度,它是一种空间的套利;
三是大小我上的偏差,如果按-心-道-德-事四部曲,它属于道上的偏差,是主干上的,就是大我和小我之间的偏差,我们是以人心当家还是道心当家,以道 心当家则心纯见真,以小我当家则不能洞察外物,体现了自己格局与境界的大小、高低,它是一种人心的套利;
以上三种偏差有一种共同的总源头,那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性,我们人人本具的无善无恶的心之体,是我们的自性清静圆明体,它取决于我们对它的信与纯的程度,依着无善无恶的心之体而做的,就是于分别中不做分别想,没有这种高低、上下、对错、快慢、小我大我这些相互对立,就是我们能不能坚信、深信不疑有这个真心本性,并且这个信的纯度纯不纯,信与纯就构成了的偏差。当然,最后要回到最根本的状态,其实没有偏差,人人本自具足,之所以产生偏差,是我们被外来粘染的灰尘所遮蔽了,被妄想与执着分别心盖住了。只要我们心中的太阳一出,魍魉自消,这也是圣贤与经典告诉我们“人人心中有仲尼,一切众生皆有无量智慧,人人心中拥有无尽宝藏”。
这就是孔子提出的“大同世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就是我们国家领袖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当然现实世界当中是有偏差,是有起伏的,有好有坏的,有高有低的,有善有恶的,是有波动的,有周期的,有规律的,有物极必反,有否极泰来,有循环往复。但是我们的心上本没有偏差,以无求无住无为的这个心来应对与运用现象层面这种有偏差的世界,这就叫这孔子说的“无可无不可”,老子说的“无为无不为”,世尊说的“无相无不相”,回到了根本上,回到了清澈良知,自然心静如水,能心生万物,应变无穷。
我们再从心-道-德-事四部曲来看这几种偏差,现金流偏差是事源于认知偏差的德;认知偏差是德源于人心偏差的道;认知偏差是道源于良知偏差的体。现金流偏差与认知偏差是看的见的,是有形的,有形的是有限的;人心偏差与良知偏差是看不见的,是无形的,无形的是有限的。《道德经》曰:“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所以良知偏差决定人心偏差,人心即道,道可顿悟;心偏差决定认知偏差,德需渐修,需要磨练;认知偏差决定现金流偏差,因缘合和,需要条件。良知是一切的源泉之源泉,有怎样的良知就有怎样的人心;有怎样的人心就有怎样的认知;有怎样的认知就有怎样的现金流。
只要回归了良知本体,就没有偏差,没有偏差才是最大的价值,因为它是与道合一了,天人合一了,与规律合一了,知行合一了,一切即一了,因为它是自然而然的,大家都能够按照价值规律、周期规律、经营规律去践行,这一切都有我们的良知本体之中,不假外求。一旦外求,我们就会扭曲现金流,错误理解现金流,构成了现金流偏差;我们就会扭曲认知,错误理解标的物的规律,构成了认知偏差;我们就会扭曲人心,错误理解市场先生,构成了人心偏差;我们就会扭曲本心,错误理解无善无恶,构成了良知偏差。
良知本性就是我们心中的一,就是大同,虽然我们在德与事上(认知上与现金流上,数据上与现象上)人人各不相同,各不相知;但我们心中的同却是一样的,人人本具,各各圆成,我们人人都可以以不变的本心面对万变的现象,以不变应万变,那些不同的不会影响到我们的大同,我们的大同本是同,只要我们求同存异,求同遵异、求同化异。在这个三同的过程当中,我们既实现了在投资上的财富的安足,也实现了精神上的一种升华,我想这才是我们学习《阳明心学》、《道德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大价值与意义吧!
偏差是二,价值是一;偏差是事,价值是心;偏差是外,价值是内;偏差是用,价值是体;偏差是有,价值是无;偏差是相,价值是性;偏差是行,价值是知;偏差无常,价值是常,偏差是果,价值是因。
安能有术无道有道无心,乐得仁心仁术正心行道!
财富在心不离物
舍心逐物入迷雾
物以载道心开悟
心物一元体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