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善无恶心之体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我想谈谈对《阳明先生四句教》中的第一句“无善无恶心之体”的一点体会,不到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没有学习阳明心学、道德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前,我不知道心为何物,深入学习体悟之后,我才逐渐明白,心的背后还有一个无善无恶的本源,它就是我们光明的本心,阳明先生病危时留下的一句“此心光光的,亦复何言”,它就是我们的心中无尽宝藏,它是阳明心学里的良知本体,是中庸里的未发之中,是大学里的止于至善,是道德经里的无名天地之始,是易经里的无极生太极。
无不是没有,而是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无相生,它先天地生,有物混成,它惟恍惟惚,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既有看不见的能量与精神,也含有看的见的物质与现象。下面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对无的理解与体悟:
1、无我:《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一书中说:“做一个自利利他,胸怀天下的贤人,无我利他,化育天下的圣人”,说明一切贤圣都是在“无”上下功夫,第一身无我,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若吾无身吾有何患!我的理解不是不要身体,而是让我们满足基本生存、生活需求即可,懂得知足,知止;第二无小我,老师说大我本自具足,小我可以去除,我一直在想,小我为什么可以去除,因为小我是从外面粘染来的,说明小我的八颗心不是我们的主宰,它是我们心中的偏知偏见、错正错见所造成的,是我们误解错解了心中本自具足的大我,小我如武士小视频中的苍蝇,它如岩中花树,如水中之月;
2、无念:之前错误的理解无念是不要生起念头,特别是不好的念头,最近才明白,无念不是断念头,不是不起念,不起念不就变成如槁木死灰的木头人了吗?心本来就体现在起心动念上,良知本心有念念良知,良知遇缘就会起念,只要我们念起不随,不要跟着念头跑了,不怕念起,只怕觉迟,马上进行数息或默念一句经典,念念回到良知,动一个念头时就如实观照,不管好念坏念,由它来去,如日处虚空,任白云和乌云缘来缘去,不理它,不取不舍,就回到了我们的清澈良知;
3、无为:道德经有言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无为与无执,不是不作为,而是随缘在事上有所作为,但心恒处无为,就是依良知清澈,沿康庄大道,传一份美德,成一件大事,契理契机待人应物,心生万法,应变无穷,是的还它是,非的还它非,了了分明,知是知非,知善知恶,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行于中道。工作守中,素位而行,自在轻松;生活守中,素位而行,幸福圆通,人生守中,素位而行,觉悟大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