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用到的估值指标体系,新手必看!!!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今天唐叔给大家分享一套最常用的估值体系,认真看完,收获肯定满满的

一、低PB、低PE

低PB、低PE的情况往往发生在熊市的末期,反映了市场的“去泡沫化”卓有成效。有时,其也反映在一些经历了经营拐点的企业同时达到了价位调整的低点。比如,巴菲特自1989年开始购入富国银行时候的股价只有5.3倍的PE和1.2倍的PB。

截至2013年6月,市场在历经几年的持续调整后指数仅为2000点上下,出现大面积的低PB低PE群体,这就表明绝非仅仅是银行股的不确定性问题,而确实存在对传统产业过度悲观的情绪。

如果在此时构建一个低PE低PB(除此之外再加上高股息率这一条件)的较为分散的持仓组合,长期来看大概率的会带来较好的回报。

二、低PB,高PE

低PB,高PE有几种情况,强周期股出现这种现象往往是由股价的大幅下跌+企业盈利的大幅降低甚至亏损导致的。很低的净资产溢价水平表明接近了经营周期的底部区间。

强周期股的股价受行业景气度的影响,业绩往往波动很大,类似于比亚迪三一重工,大秦铁路,海螺水泥等这些企业,基本都属于资产密集型的企业,他们的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是很高的,比如设备,厂房的固定成本,人员的劳动工资,这些都是刚性成本。

在行业景气度高时,他们的产量和销量会很高,固定成本都被平摊到了大量的产品中了,所以利润率会提高很多,这个时候企业一般也会增加固定资产,进一步扩产。但是遇到行业淡季,高额的固定成本,就会让利润一下子下降很多。

由于旺季购入了许多固定资产,净资产会增加,所以这样的企业在遇到行业淡季时,PB一般会比较低,同时受到业绩的巨幅下降,动态PE短时间会特别高。

比如,2011年业绩大幅下滑的比亚迪,虽然股价呈现的PB很低(仅有1.5~1.8PB),但是2011年预期PE高达100倍以上。除非其迅速地完成业绩反转,否则这一态势下可能意味着较长的股价调整周期(虽然其间肯定有各种大大小小的反弹)。这种情况下需要分析该企业是否具有收益的高弹性特征。因为如此一来,虽然PE高达上百倍,但一旦盈利反转可能马上就会出现业绩同比暴增的情形,这样就可以很快抹平高估值从而具有更大的上涨空间。

我们投资者要注意以下几点

(1)像这种行业景气波动剧烈,经营的杠杆较高从而带来业绩极高弹性的周期性企业,从PE视角来看反而容易在行业最萎靡并接近拐点的时刻被高PE吓跑,而在行业景气程度最高、业绩暴增的短暂景气高点被看似很低的PE迷惑而买在山顶。

(2)也正是由于这种巨大的波动性,以及从本质上来讲属于低差异化程度的业务,所以类似这样的公司其市净率本身也不该给予过高的溢价。当市场上的这类公司普遍处于很高的溢价水平时(在牛市泡沫期有达到6、7倍以上甚至接近10倍市净率的记录),往往预示着市场已经进入高度的泡沫化,需要异常警惕。

(3)当看到一个公司当期业绩暴增数倍甚至十数倍的时候,千万不能将这种增长当成一种常态。反而要意识到,这种业绩表现已经说明这个公司在生意特性上具有巨大的不稳定性因素。对于这类企业要多从“周期”的角度来看问题。

三、低PE,高PB

出现高PB,低PE特征的企业往往特别值得警惕。这可能反映了市场对于这个企业阶段性的高增长背后的实际长期盈利能力有过度高估的倾向。“当期业绩”的爆发使得市盈率的动态推算值似乎很低,但这是建立在业绩极高增长的高预期之下的“低”。一旦该企业的竞争优势与这种预期并不匹配,就会出现典型的“把阶段性高增长的幸运”错认为“长期盈利能力超强“的问题,这时一旦中招就会’伤筋动骨”。

为什么要对高PB采取谨慎态度呢?

试想,如果一个企业的PB极高,则反映这个企业的盈利基本上靠无形资产驱动,该企业属于虚拟化经营级别的公司。但是这得靠多么强大的无形资产的竞争力才能够达到呢?10倍以上的PB表明的这个公司的盈利中有形资产的贡献率已经不到10%,如果这是一个可以持续的盈利能力,那么是什么东西使其如此坚挺?

下面分析一个案例

2011年6月,中恒集团时指出其当前高达12倍的PB与其竞争优势的牢靠程度(即ROE的可持续性)长期来看并不匹配。虽然当时来看“动态PE”很低,但是结合经营上的一些重大不确定性,其在当时价格(大约17元)所隐含的风险已经远高于机会(半年后,随着业绩高增长预期的破灭中恒集团的股价跌到最低不足8元)。

这个高达12倍PB的公司即使当前的业绩再出色但其本质上依然只是个医药制造企业,不具有任何商业模式上接近虚拟化经营的特征。何况,其业绩的高速增长不过是建立在单个产品的热销基础上而已,并非依靠着多么强大和不可动摇的无形资产竟争力。甚至细究一番,这个公司在经营的一些要素上具有明显的弱点甚至疑点。具有这样性质的企业如果其估值可以稳定在10倍PB的程度,会是一个合理的市场价格区间吗?

但是什么都不是绝对的,高PB,对于像贵州茅台中国中免就需要打个对折来看了。这两个企业,在业界的竞争力是处于无可撼动的地位的,即使PB为10,但对于他们的强大品牌影响力和高度垄断的经营许可等无形资产竞争力,如果转化为净资产来计算,那么PB的分母最起码要翻倍。

对于这类企业,PB=10,实际PB为5,PB=20,实际PB为10。

四、高PB,高PE

高PB,高PE的情况比较单纯,一是市场全面泡沫化,完全靠一种情绪亢奋支持,类似2007年大牛市末期,地产、普通制造业、银行等一大批强周期性或者高度同质化的公司都被给予慷慨了7、8倍以上的PB和四五十倍以上的PE。可以这样说,市场在多大面积和多大程度上达到这样的估值水平,是判断市场是否已经泡沫化的重要指标。

二是一些完全靠故事被疯狂炒作的个股,比如前一阶段某些稀土概念。再者就是从“高PB低PE”的明星地位跌落凡间的——即通常所说的其高增长的预期被“证伪了”。很高的PB表明市场定价相对于其资产的实际盈利能力而言还是高估(回归之路漫漫无期),而其业绩的一落千丈,甚至是大幅亏损也导致原本“很低的动态市盈率”转眼之间迅速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