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是找自己的过程

发布于: 雪球转发:8回复:7喜欢:20

投资其实是找自己的过程。因为投资过程中每个人的特点都会明显地暴露出来,比如不同的人对不同行业认知差异很大。

男性投资人对化妆品和医美可很难感同身受。而女性投资人可能对复杂的机械、技术不那么感兴趣。

每个人的生活状态、资金状态、投资时长、收益预期、风险承受能力也有很大差异。

在股价和基金涨跌中,我们才能确认我们到底有什么样的承受能力,我们到底在投资前是否做了充足的功课,我们对投资这件事是否有足够的认知。在当时做决策的时候是否过于乐观、盲目自信。

最终,成功的投资人们可能投资的股票和基金不完全一样,但共性是成功的投资人都找到了自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

当然,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也需要结合市场上成功、成熟的投资经验,但最终都是发现自己特点、尤其是性格特点、人性特征的过程。

性格特点可能影响着我们更适合做什么,而人性可能更难改变,我们能做的是通过理性的思考以及自制能力,防止人性影响带来错误的决策。从而导致亏损。

其实人生的很多重要决策,跟投资是一样的。既有性格影响,又有通用的人性影响。

个性化的投资是既有的性格特征,比如我更喜欢竞争力很强的公司,对公司的风险和竞争力要求很苛刻。但是,有一些朋友就可以降低公司质量,通过在买入价格的安全边际上更苛刻而实现盈利。这其实只是在标准选取上的差异,最终都能实现投资收益。

而人性基本上是一致的,无论是一个像巴菲特那样万亿级别的投资人,还是国内的千亿级、百亿级的基金经理,他们与我们普通人一样,在资产下降的时候可能都会情绪变差,上涨的时候都会情绪变好。

其实本质差异不是他们情绪不波动,最本质的差异是,他们找了很多种方式来减少情绪波动对自己投资构成的影响。

巴菲特就找了最好的一种方式,通过股份公司来投资,这样情绪的波动只是股东身份的情绪波动。而不是基金客户的情绪波动。

而公募基金的优点在于,基金公司会通过团队合作,尽可能把一些外部的情绪波动隔离,这样基金经理就可以更加专注地去应对自己的情绪波动。最终找到一种理性和舒适的投资状态。

作为投资者,面对人性带来的情绪波动,与人追求快乐的欲望是相违背的。但是,能够发现更多本质,尤其是更加真实的了解自己,面对真实的自己,还能通过理性和自制力做成正确的选择,这对许多朋友来说,可能是真正有成就感的事吧。

虽然有一些道理变化比较慢,但是现实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既应该追求自我的提升和对真理的探求,又应该享受当下,接受变化所带来的对我们所追求的真理或者不容易变的理论的新的诠释甚至是新的颠覆。

投资的乐趣在于发现,原来以为是发现客观世界的自然规律,现在更多的乐趣在于发现自己。

可能,生活的乐趣最终也不是获得或者探索外部的一切,探索多了会感觉到很多类似,最应该去发现和探索的,可能是自己的内在。

$伯克希尔-哈撒韦B(BRK.B)$ $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F005827)$ $中泰星元灵活配置混合A(F006567)$ 

全部讨论

2023-05-24 11:11

其实本质差异不是他们情绪不波动,最本质的差异是,他们找了很多种方式来减少情绪波动对自己投资构成的影响。

2023-05-24 16:01

@就叫姜诚   只要调整,我坚持每天买,信任您和田瑀的知行合一。

2023-05-24 10:05

找到之后,是改变自己,还是和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