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点:AIGC火了一年多,那些游戏大厂都布局了啥?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大热,游戏产业正在成为AI的角力场。这期间,多家企业也宣布自研或接入第三方 AI 大模型,其中就有不少头部游戏公司,除了很早就布局 AIGC 的腾讯网易外,还有昆仑万维巨人网络等诸多上市企业。游戏行业凭借海量的用户群体、丰富的研发经验,以及契合的应用场景,在融合 AI 技术方面拥有优势,游戏产品的美术、文本、交互等各项内容均能得到 AI 的良好辅助。

那么,具体有哪些上市公司布局 AI?布局情况和相关 AI 产品如何?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

腾讯:以“基础研究——场景共建——AI 开放”为三层架构的整体 AI 战略

腾讯于 2017 年首次公开完整 AI 战略。在 2017 腾讯其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提出以“基础研究——场景共建——AI 开放”为三层架构的整体 AI 战略,落地社交、内容、游戏、医疗、零售、金融、安防、翻译八大场景。

到 2019 年,腾讯已建立两大实验室矩阵,其一是人工智能实验室矩阵,包括致力于全面基础研究与应用的腾讯 AI Lab-深圳及西雅图等四大实验室,其二是基于前沿科技的实验室矩阵,涵盖机器人、量子计算、5G、边缘计算、IoT 和音视频技术等。

2022 年 4 月,腾讯首次对外披露混元大模型研发进展,同年 12 月推出国内首个低成本、可落地的 NLP 万亿大模型,且登顶自然语言理解任务榜单 CLUE。

今年,腾讯 AI Lab 在 2023 游戏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自研的 3D 游戏场景自动生成解决方案。据介绍,该方案通过 AIGC 技术,帮助开发者在极短的时间内打造出高拟真、多样化的虚拟城市场景,大幅提升游戏开发效率,过去往往需要多名美术师耗费以年为单位的时间才能完成的大型城市建模,结合 AI 只需要数周。

腾讯管理层在 3 月的电话会议上表示,对于腾讯而言,AI 和大模型是一个增长的加速器,会帮助改善现有业务,加速商业化。未来腾讯会进一步投资,建立腾讯的基础模型,将 AI 技术与游戏、社交、教育等已有深厚业务基础的领域深度融合,也会通过不断投入来推广新业务。

网易:国内最早布局 AIGC 的主要互联网企业之一

网易是国内最早布局 AIGC 的主要互联网企业之一。2018 年 9 月,在网易的媒体交流会上,人工智能事业部总经理详解了网易当时的三大 AI 产品矩阵,第一,AR 业务线,包括网易洞见、网易影见等;第二,对话 AI 业务线,包括硬件产品“网易三音云音箱”等;第三,AI 平台业务线,包括网易 AI 平台、网易见外等。

今年 2 月,网易发布 2022 年财报,表示自 2018 年启动 GPT(生成式预训练)模型研究,目前已自研数十个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覆盖自然语言、文图跨模态、文音跨模态、智能抓取、情绪感知等多种模型领域。且已积累丰富的预训练模型训练和工程优化经验,未来相关技术可应用于智能制造、智慧学习、数字文旅、数字娱乐、数字音乐等数字产业。

近日,网易发布了 2023 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本季度网易继续投入 AI 大模型等自研关键技术,Q1 研发投入 37 亿元,研发投入占比营收达 15%。

网易称,其自研的 AI 技术已应用于游戏工业化全流程,AI 技术对关键环节的工作效率提升高达 90%。具体来说,网易互娱 AILAB 已自研数十款 AI 提效工具,覆盖 AI 语音生成、AI 原画生成、AI 视频动捕、AI 模型生成等诸多环节。

在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中,网易 CEO 丁磊表示,AI 大模型的发展称得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其中最关键的是落地场景。现在各大厂商产品在功能上大同小异,但用户体验方面却存在差异,真正的 AI 胜者要选择适当场景,创造符合用户体验的 AI 产品。

昆仑万维:国内 AIGC 领域布局最为全面的公司之一

昆仑万维也在近几年持续布局 AI。其中较为知名的是海外社交娱乐平台 StarX,旗下产品 StarMaker 专注于“K歌+社交”模式,应用 AI 技术帮助用户产出优质音乐内容。

2021 年 2 月,昆仑万维正式收购 StarMaker,同年成立了 StarX MusicX Lab 音乐实验室,将 AI 音乐生成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并以此切入 AIGC 领域。

2022 年 12 月,昆仑万维举行 AIGC 技术发布会,正式发布“昆仑天工”AIGC 全系列算法与模型。模型包括天工巧绘 SkyPaint、天工乐府 SkyMusic、天工妙笔 SkyText、天工智码 SkyCode,覆盖图像、音乐、文本、编程等多模态内容生成能力,昆仑万维也借此成为国内 AIGC 领域布局最为全面的公司之一。

同时,昆仑万维宣布模型开源,成为国内第一个全身心投入面向全球用户的 AIGC 开源社区的公司。

昆仑万维 CEO 方汉曾表示,他们坚信开源是推动 AIGC 生态发展的土壤和重要力量,因此致力于在 AIGC 模型算法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开拓,致力于推进开源 AIGC 算法和模型社区的发展,致力于降低 AIGC 技术在各行各业的使用和学习门槛。

今年 4 月,昆仑万维正式发布与奇点智源联合研发的大语言模型“天工”3.5,进一步扩张 AI 版图。“天工”3.5 是国内首个对标 OpenAI ChatGPT 智能水平的双千亿级大语言模型,可满足文案创作、知识问答、代码编程、逻辑推演、数理推算等多元化需求。

昆仑万维称,2023 年年内,公司将陆续发布音乐 AI 和游戏 AI 产品。未来随着“天工”大模型产品技术成熟,昆仑万维将逐步启动开源,“天工”4 和“天工”5 也在规划中。

天娱数科:主攻虚拟数字人赛道

天娱数科作为一家以电竞游戏和数据流量为主营业务的数字科技公司,在被众多媒体称为“元宇宙元年”的 2021 年,天娱数科也启动了元宇宙布局,主攻虚拟数字人赛道。

2022 年,天娱数科的“虚拟人+AIGC”技术方案实现突破落地,虚拟数字人技术从静态阶段、动态交互阶段,一跃迈入 AIGC 智能化阶段,通过“MetaSurfing-元享智能云平台”打造国内首个文化出海的国风虚拟数字人“天妤”,获得全网粉丝近 550 万,全网视频播放量超 4 亿,抖音点赞量近 3000 万。

今年,天娱数科在 AI 方面继续布局游戏与数字营销。天娱数科表示,公司在应用场景、配置成本、合规性、效率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尝试 AIGC 与公司游戏业务的结合机会,将多模态 AIGC 技术融入数字竞技平台,提升游戏产品活跃度。其打造的 AI 中台实现产品功能和服务能力的跨越性提升,针对元宇宙营销、移动应用分发、短视频营销等场景快速打造“MetaSurfing-元享智能云平台”、“移动应用分发智能推荐系统”、“魔方 Mix-AIGC 短视频智能营销助手”、“AI 内容营销系统”AI 生产力工具。依托“数据+算法+场景”,推动数字营销向智能营销转化。

巨人网络:将开启“游戏+AI”商业布局

巨人网络从 2016 年开始,启动了对拥有人工智能的游戏改造公司 Playtika 的重大资产重组计划,在历经曲折、数度变更方案后,终于在 2019 年完成对 Playtika 部分股权的间接收购,预示巨人网络将开启“游戏+AI”商业布局。

在 2022 年年报中,巨人网络提到,自研新手游《原始征途》公测首月表现优异,首月流水突破 3 亿元。公司非常重视“游戏+AI”布局,将全力拥抱 AI 等前沿技术、助力研运实力提升。

今年 2 月,巨人网络确认将接入百度人工智能产品“文心一言”,成为首个接入该 AI 平台的国内游戏企业。

近日在投资者交流中,巨人网络总经理刘伟表示,公司第一个目标,是推动全体开发人员学习使用 AI 工具,增加游戏内容的产出量;第二个目标,在具体成果落地上,公司对 AI 与玩法结合的一些探索将在今年三季度有所体现。

公司 CFO 兼董秘孟玮则对业务层面的布局进行了具体介绍,他表示,业务层面“两条腿”并行,一是加快应用行业各类 AI 工具去实现降本增效;二是 AI 和游戏玩法的结合,公司已在产品端积极尝试落地,并进一步举例了巨人网络在《球球大作战》、《原始征途》等游戏中对 AI 的结合应用。

孟玮同时提出,公司的目标很清晰,在存量游戏上,借助 AI 技术来升级创新,让用户体验再上一个台阶;在新的方向上,结合擅长赛道以及对用户的理解来积极探索,“AI 对于我们来说,更多是作为一个工具去实现、满足用户体验“。

汤姆猫:已经开始应用 ChatGPT 模型进行 AI 交互产品开发的初步测试

汤姆猫和前面提到的天娱数科一样,在 2021 年出手布局,旗下游戏产品《汤姆猫跑酷》与华为联手,成为华为新一代智慧屏首款植入的 AI 体感游戏。不久后,又与拥有人工智能技术的科技企业妞诺霄云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今年以来,汤姆猫表示,已经开始应用 ChatGPT 模型进行 AI 交互产品开发的初步测试,同时也提到,汤姆的 AI 布局尚处于前期,不会对公司业绩产生显著影响。

在 2023 年 Q1 财报中,汤姆猫提到了 AI 布局的详细情况。主要立足“会说话的汤姆猫家族”IP 的优势,持续深化其交互和陪伴的属性,计划在未来将“会说话的汤姆猫”迭代为“会聊天的汤姆猫”。

目前,研发团队已将“汤姆猫”IP 形象植入 AI 交互产品原型中,初步验证了技术实现可行性。

同时,借助预训练语言模型,一方面积极推进“会说话的汤姆猫家族”IP 旗下移动应用 AI 化内容玩法与交互体验的创新,为用户打造更智能、更逼真、更人性化的产品体验。另一方面,尝试应用相关模型开展美术素材等内容的创作以实现更高效率的内容生产。

中手游:将应用“文心一言”技术实现游戏内 NPC 交互

中手游主要将 AIGC 技术集中应用在游戏内容研发、制作和运营上。2023 年 2 月,就在巨人网络确认接入百度“文心一言”大模型后的第二天,中手游也宣布成为“文心一言”的生态合作伙伴,表示将应用其技术实现游戏内 NPC 交互,并辅助用户的 UGC 创作。

5 月,中手游宣布与微软签署云服务框架协议,双方将在云计算、大数据、Azure OpenAI 等信息技术领域,开展更为广泛的合作。后续,中手游旗下主要游戏产品将接入 Azure OpenAI 服务,并将其大模型能力应用于产品研发、运营,丰富玩家体验,达成降本增效。

此外,中手游重点打造的开放世界游戏《仙剑世界》将本地化部署微软 GPT 技术,对《仙剑世界》专用大语言模型进行定制化训练,以实现更沉浸式的游戏体验,目前《仙剑世界》已开启测试预约。

完美世界:已将 AI 相关技术应用于游戏中的智能 NPC、场景建模、AI 剧情、AI 绘图等方面

完美世界近年也开始将 AI 技术结合到游戏中。4 月,完美世界在最新发布的 2022 年财报中提到,目前,公司已将 AI 相关技术应用于游戏中的智能 NPC、场景建模、AI 剧情、AI 绘图等方面,并列举了在《梦幻新诛仙》、《诛仙世界》等游戏中对于 AI 技术的应用。

完美世界在财报中同时提到,公司已经在内部成立了 AI 中心,研究及推行 AI 技术的学习与应用,并将 AI 技术应用于游戏研发、发行和运营中的多个场景,来有效提升研发效率、优化玩家体验。

奥飞娱乐:将探索相关技术在内容创作、产品研发等环节的融合应用

奥飞娱乐则在今年 2 月表示,目前持有光年无限 5%股权,而光年无限拥有自己的 AI 对话产品,即图灵机器人开放平台,并透露了与光年无限在人工智能领域合作的可能性。4 月,光年无限旗下图灵机器人发布了儿童场景的类 ChatGP “智娃”,这也是奥飞娱乐战略投资的儿童 AI,支持多模态 AI 交互和插件系统,主要功能为 “学习助手、成长伙伴、英语私教”。

5 月的电话会议中,奥飞娱乐表示,将探索相关技术在内容创作、产品研发等环节的融合应用,逐步推动“AI+IP”的产业化落地。例如利用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和工具缩短制作周期,提高生产效率;结合虚拟偶像或玩具产品在线上及线下场景实现智能互动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三七互娱:已在部分在研游戏的研发过程中应用 AI 图片生成及 AI 对战博弈等 AI 技术

三七互娱于 2018 年起,开始搭建智能化投放平台“量子”以及智能化运营分析平台“天机”,这二者投入使用后,投放业务效率获得了快速提升,并实现了针对性的差异化营销。

随后几年,三七互娱又陆续自主开发了 AI 大数据研发中台“宙斯”,研发数据分析系统“雅典娜”、“波塞冬”、“阿瑞斯”以及 AI 研发平台“丘比特”等,有效降低了三七互娱的游戏研发成本,并提升研发效率及效果。

对此,三七互娱集团高级技术总监王传鹏表示:“对于 2D 原画的生成,以前是按周来统计,现在都是按天来产出原画。”

网龙:已将 AI 技术应用于游戏开发和运营的多个环节

网龙是一家知名的游戏公司,在 AI 技术的应用方面也有着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在游戏开发方面,网龙利用 AI 技术进行游戏场景的自动生成和优化,提高了游戏的画面质量和玩家的体验。同时,网龙还将 AI 技术应用于游戏剧情的生成和角色的设计,为玩家带来更加丰富和个性化的游戏内容。

在游戏运营方面,《魔域》开发商网龙利用 AI 技术进行玩家行为的分析和预测,优化了游戏的运营策略和服务质量。同时,网龙还将 AI 技术应用于游戏的社交互动和用户生成内容的管理,提高了玩家的参与度和忠诚度。根据网龙最新财报显示:网龙发布2023年财报,回顾过去一年,网龙在游戏美术制作方面的AI使用率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从2023年第一季度的14%到第四季度的58%,这一显著的提升不仅减少了人工劳动成本,还大大提高了内容产出的质量和速度。与此同时,AI大语言模型的训练也为网龙带来了巨大效益。相比2023年第一季度,第四季度借助AI所节省的人工工时成本提升了300%,使得网龙能够更高效地生产高质量的游戏内容。

一直以来,游戏行业存在一个“成本、效率、质量”的不可能三角,即游戏的制作成本、研发效率与产品质量难以同时兼顾,往往不得不舍弃其中一方。而 AIGC 的广泛应用,能够极大提升游戏的图像、音频、文本等内容生产的效率,缩短整体研发周期,降低制作成本。同时,在 AIGC 的助力下,游戏开发门槛将有所降低,能进一步推动制作环节的玩法创新。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丰富的游戏品类、更多个性化定制内容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