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周期第31月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原创 北堤春草 猪周期 2024-02-26

本轮猪周期第31月。本月继续亏损,持续突破了养猪亏损27个月的记录,在过去的33个月里亏损27个月(其中6个月赢利),养猪业已经变天?计划继续减仓。

1.规模企业占比提升导致能繁的稳定。能繁母猪的数量是猪周期的长周期逻辑,决定了大约4年长周期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小非对养猪业的洗牌节点2019年9月的能繁1900万头为分界点来划分:2019年9月前占比15%左右规模企业对行业还影响有限,市场供求关系处于充分且良性竞争的阶段(围绕成本附近1元上下波动),规模企业活得很好,温氏牧原成立以来没有出现过年度亏损。

但小非对散户的致命打击,导致的高猪价对资本的诱惑太大了,持续一年20元左右的猪价和超过100%的利润,简直比百粉还挣钱,要知道工业企业平均利润都低于15%。资本的大量进入,导致2020-2021两年的能繁产能翻倍有余,增加到2021年5月的高点4560万,根据2023年的不完全统计(还有一些100-200万的未上市公司),年上市200万以上的超大规模企业的占比已经超过35%,也就是规模企业的占比2年从15%上升到35%以上,如果算上年上市10万以上的中小规模企业,仅仅按照超大规模企业的35%来估算,规模企业已经达到70%的占比(山东的散养户下降75%,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可以说中国养猪业已经进入了规模化的时代。规模企业的雄厚的资金实力,必然伴随着能繁的稳定、上市的稳定、供应的稳定、那么随之而来猪价的稳定,养猪业进入微利时代是必然的趋势。

2.能繁的稳定导致养猪业进入微利时代。能繁母猪的数量是猪周期的长周期的核心逻辑。在能繁达到顶点的2021年5月,猪价从年初的17.2元/斤下跌到9元/斤(当时成本接近11元/斤),在之后的33个月里,中间只有2022年下半年6个月盈利,持续亏损时间长达25个月(其中22-23年持续亏损14个月,23-24年持续亏损12个月),按照养殖一批5-6个月时间,养6批只有1批盈利!请问这样的生意谁愿意干?大企业!

3.如何面对微利时代。从美国成熟市场来看,规模化达到70%以后,猪周期明显拉长,猪价波动幅度变小,大型养殖企业在资本的推动下将会继续扩张,整合上下游资源,完成全产业链的布局,猪价也维持在微利状态。微利的行业,显然丧失了长期投资的价值。表现为周期的拉长和利润的收窄。

以养猪老大牧原为例,假设牧原的最终目标是1亿,猪周期从4年延长到5-6年,一年大赚,2年微利,2年微亏或持平,1年大亏;大赚利润为1元/斤(以目前成本7.5元,2025年全年8.5元/斤,标猪均重240斤,单头利润240元),大亏利润为-0.3元/斤(行业平均亏0.6元,2027年全年7.2元,假设牧原的成本控制最好),在假设牧原降本600元/头的目标,分解到每个周期利润提升10-20%,结果如下:

周期利润下降:2018-2022年累计利润410亿、2023-2027累计283亿、2028-2032年220亿,虽然成本不断下降,貌似单头利润在提升,但在规模不能大幅提升的最后一个周期,利润也是不断下滑的。从2024年到2032年8年时间,公司可以创造新增利润增加了400亿左右。

这样的公司我们如何估值:按照成长低速公司估值,2030年年利润240亿*10PE=2400亿;按照10年平均利润,2030年是60亿*25PE=1500亿。显然目前2100亿的市值没有太大的便宜可占,再看目前的负债1000亿,和2030年的累计利润1030亿,似乎也是没有什么便宜占的,何况这些利润并不是全部可分配的自由现金流。

4、本月养猪继续亏损。

本月猪价6.8元/斤,与上月持平,继续创造新的亏损纪录:本周期亏27个月,赚6个月。

本月交易

本月交易无。目前养猪龙头合计收益14%(环比上升2%,沪深300下跌33%),养殖指数ETF净值0.57(环比下降0.1),继续亏损,养殖仓位下降到16%。

下月计划:逢高减持温氏牧原,优选前者,减持到仓位10%。原因一是目前的性价比不高,低估的腾讯洋河更具有性价比;二是看不到能繁下降导致大周期的变化,也就是说难有超额利润的来源,行业处于战国时代的利润必然难高,或许等行业出现2家作用独大,利润提升的时候,再加大仓位。

猪周期投资1:猪企的性价比

猪周期分析2:企业投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