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风险控制与资金管理(之一)------风险总体控制法则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判断一个人投资水平的高低,看他有无风险管理意识和有没有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是重要的方面之一。风险管理说说轻松,做起来还是很讲究的。它不是预测市场涨跌,然后进进出出,试图控制盈利曲线回撤,这种姿态本身就是很大的风险。正确的姿态是以低估的价格买入优秀公司的股票,等待高估时卖出,放弃其他一切妄想快速暴富的旁门左道和占尽天下小便宜的念想,这就几乎排除掉了99%的风险。

风险控制并不是杜绝全部风险,而是聪明地承担必要的低位短期的小风险,来换取大的长期收益。巴菲特曾经说过“现在已没有任何一种投资方法在书中是找不到的”。其实风控的道理各位投资大师的书中都有,大家都学习过了,也都懂,关键是看你的执行能力。

风险控制就是构成投资方法的一部分,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资金管理。资金管理是风险控制的手段之一,对个人投资者来说,它包括投资资金占家庭总资金的比例及在某个阶段仓位的高低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不可把家庭的全部资金都用于股票投资。用于股票投资的资金应是保障家庭正常生活之外的闲置资金。不要把输不起的钱拿来投资,输不起的钱会对你产生无形的压力,会使你睡不着觉,从而影响你的判断。越是输不起的人就越想赌把大的尽快翻身而使行为跑偏,反而越容易输。只用输得起的钱做投资,就会在该卖的时候卖出,而不会出现由于急需用钱而不得不割肉卖出的尴尬情形。输得起的闲钱可以让我们更加从容,更加坦然的面对各种意外,越输得起心态就会越好,行为越不容易跑偏。例如2020初突如奇来的新冠疫情使股市大幅下跌,但只要你投入的是闲钱就没有什么可怕的,这时如果你仍有闲钱的话就应趁大幅下跌继续买入,疫情终将会过去的,到时候你就会有更大的投资回报。

这是股票投资中的第一道风险控制阀。有了这一道控制阀就不会因股票投资而使你的生活陷入困境,因而弄坏了心态。在股市中更不能借钱投资,如果你选择了过大杠杆,即使你选对了个股,也可能在该股上涨周期到来之前,而被强行平仓出局。所以,虽然做投资本金的数量和收益率很重要,但本金可使用的期限寿命也同样重要。用长寿的资金做投资才能从源头上防范风险。

第二,对系统性风险的防控。所谓系统性风险是指大盘市盈率整体过高时对市场造成的全面风险,而不是仅某只股票或某个板块的风险。总体来说,大盘PE10倍左右就是系统性机会,超过25倍从估值的角度就要警惕,超过40倍就是绝对的系统性风险。虽然很多时候大盘PE10倍时股市并未见底,但根据统计,在10倍PE的时候进入股市,只要不亡国,都会有不错的结果。在股市中赚大钱的都是在熊市PE低的时候就满仓的人。熊市的低位是用来买股的,牛市的高位是用来卖股的,我们不能做反了。只有在熊市的低位买了股票,才可能在牛市的高位卖出盈利。做到熊市的后半期逐渐买股,牛市的后半期逐渐卖股,这既是最简单而确定的投资获利之道,也是最好的风控。

第三,仓位的控制。仓位的控制是指在股票运行的各个阶段应保持什么样的仓位。总体来讲,在熊市时最需要做的是将现金转换为股票,做一个股票的净买家,做到低位及时重仓。而在牛市后期高位时最需要做的是将股票转换为现金,做一个股票的净卖家。最后形成在熊市的低点大仓位,在牛市高点小仓位的《正金字塔型》仓位形态。当然,由于我们无法100%断定哪里是熊市的最低点及哪里是牛市的最高点,所以无论是买入时还是卖出时,都应当遵循分批逐步进行的策略,而不应一次性清仓或一次性满仓。所以,能做到熊市低估时高仓位,牛市高估时低仓位,形成《正金字塔型》仓位也是风控的重要内容之一。总结为一句话:我们要给自己制定铁的纪律,就是低估的时候多投,然后股价进入高估区域时开始分批逐步卖出,越涨越卖,要学会止盈。这个“笨办法”虽既不能保证“总是对”,也不能保证“马上对”,但对的概率是极高的,长期坚持下来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

目前市场里大多数人的习惯却是在牛市确立的过程中逐步加至满仓,形成低点低仓位,高点高仓位的《倒金字塔型》的仓位形态,最终大量资金押在了高岗上,股价一旦下跌很快就会出现亏损。这正是一轮疯狂的牛市往往是大多数初入股市的人遭受重创的主要原因。低点小仓位高点大仓位这种做法表面看似顺势而为,实则是逆势而为。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就是因为对前面章节论述的选股及买卖点和正确理解市场的波动没有深入理解和掌握。从心理层面分析,其原因在于投资者在获得一定利润后愿意加大投资,持续一段时间后,自信心就会膨胀,甚至放松对风险的防范,购买的仓位越来越大,导致在高位时的仓位远大于在低位时的仓位,这时一旦下跌就会很快转为亏损。卖出后亏损的痛苦又导致投资者偏于谨慎,当股价后来又跌回到低位应该买入时,反而又不敢买入了,再次错过在低位建仓的机会,最终有可能会再一次形成《倒金字塔型》仓位形态。而一旦亏损又急于摆脱,不愿静下心来对教训进行总结。这样几次恶性循环下来,就会彻底败下阵来,被淘汰出局。

第四,仓位适当分散。 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投资都应放入一组深度价值的股票组合里,而不可把资金放入一只股票里。我们集中的是一组深度价值企业,而具体标的是需要进行一定程度分散的。因为股市本身就是一个概率的世界,无论我们深信前边讲的买点、卖点多么科学合理,买入的企业多么有深度的价值,但也不可能100%排除我们的这次行动是错误的。但是数个这样的好企业同时出问题的概率几乎为零,这和保险公司的盈利原理是一样的。比如,假设我们的成功机率是80%,那么作为长线投资,我们对一只股票投资10次会有8次成功2次失败,但这两次失败有可能把8次成功全部消灭而归于零。所以,经历这2次失败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那么有没有办法让我们规避掉这个问题呢?办法肯定是有的,那就是我们进行适当分散组合投资(或称不把鸡蛋放在一个槛子里),那么大概率上就会形成整个组合里多数成功少数失败,多数的成功就可盖过少数的失败,总体上体现的就会是成功而不会失败,从而避免了大起大落,获得持续稳健的收益。可能有人会说这样不就拉低了收益率吗?如果我选准一个好股,把全部资产压在这一只股上不是会更好吗?诚然,如果你有这样的本事确实能获得高收益,但你却无法保证你100%有这样的本事,一旦你押错了宝就会一夜回到“解放前”,追求高收益率不成,反而变成低收益率甚至是负收益率。

零乘以任何数都等于零,要特别警惕可能归零的毁灭性风险。不管你对押注多么有信心,依然有可能是错的,所以我们要通过投资标的适当分散的方法来分散风险。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股票投资,同样也适用于其他生意,例如我身边就有人,辛辛苦苦经营多年生意已身价几千万,但因不知防范风险,在某个生意上一次性押上全部资金还不算完,还加了很大杠杆,从而造成一夜之间归零甚至负债累累。其实社会生活中这样的案例并不鲜见。所以无论资金大小都要进行适度分散,至少也应放在三到五只股票里。

对于投资,无论我们多么聪明,你也不可能100%预测和控制未来,如果你放到一只股票里,万一出现不可知的黑天鹅事件就麻烦大了。但持股也不可过多,一亿以下的资金不应超过10只股票,过多了必然会导致降低选股的质量标准。从这个角度来看股票投资相对于实体生意,其风控还是比较简单的,因为搞实体你不可能同时做五个十个生意,而在股市同时买五只十只优质股票则是可轻轻松松做到的事。

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的总体法则是:投资的风险源自个人对投资风控知识的无知,而非投资项目本身。风控不是“事后诸葛亮”,而是建立在之前的深入学习、理解掌握前面讲的关于买便宜的好公司基础之上的,提前对买什么,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都已预谋策划好的一种投资策略。所谓风险控制90%的成份是指买入之前的调查研究和决策过程,而不是指等到在持有的过种中出现了问题,再亡羊补牢、割肉止损。

事前弄清楚公司的基本面,只买好公司,风控就完成了50%,然后做到在低位低估时重仓,当股价走完必定上涨的安全阶段,已达上涨周期末端,股价已处于明显高估的状态,上攻力度减弱时开始分批减仓。股价越往上走仓位越小,形成《正金字塔型》仓位配置,这就又完成了另50%的风控。

从某个角度来看,可以说以低估的价格买入优秀公司的股票就几乎完成了100%的风控,从而在买入之后根本用不着再进行后端风险控制。这既是股市投资获利的关键之关键,又是充分控制风险的最佳方法。如果你发现自己老是在市场越低迷的时候仓位越小,市场涨得让人血脉贲张的时候仓位反而越来越大,形成《倒金字塔型》仓位,仅此一点就可充分证明您的投资思维肯定是有问题的,你的风控是不及格的。因为你的这种节奏与大众是一致的,你就不可能跑赢大众,而只能跟随大众成为失败者,风控就成了一句空话。

很多人总是担心低位买入后再下跌,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时已从根本上降低了风险。诚然,低位买入后也可能会再下跌,但对于优质白马价值股,再过度下跌的概率已很小,下跌的幅度也不会很大,用不了太长的时间就会再涨回来。所以,低位买入后坐等,实际上是在以盈利为目的聪明的承担风险,最终会使低位的波动风险成为假风险。

以上操作过程就是最好的风控,可公式化为:价值股→低位重仓→走完必定上涨的安全阶段开始减仓→越涨越卖直至清仓。用数只不同行业优质股交叉接力操作,充分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并做到持股适度分散,就能既获得超额收益又能充分控制风险。简之,价值选股+安全边际=风险控制。最后程现的结果就是复利收益。

由于公司业绩增长率及市场情绪的不同,各个公司股价一波上涨行情的上涨时间和涨幅会有很大差别,任何人都不可能满仓正好走完整个波段,能做到低位重仓,高位减仓,头部清晰时清仓就是最好了。这样是在严格风控的情况下取得的相对最好的成绩。追求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的收益最大化,就等于忽视了风险,取消了风控,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全部讨论

多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