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股票的低位买点与高位卖点(六) ----- 对股票高位卖点的判断(上篇)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4喜欢:5

一、卖点与买点的关系

市场上有人说“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父”,本人对此不敢苟同。个人认为卖由买生,没有买就没有卖,买是走在卖前边的。如果买点做的不好,再高级的卖点也只能是亡羊补牢。在股票市场,应该说会买的是师父,会卖的是徒弟才是比较客观的。“买的好”比“卖的好”更重要,第一要做好买点,第二再做好卖点,二者不可颠倒。如果你是有理有据经深入思考而买入的,那么何时卖出就已包含在当初的买入罗辑之中了。有了买入前的深入研究,只要我们能克服十分贪婪的人性,自然会知道怎么卖出,卖也就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并不需要我们花太多的功夫去研究了。

做好了买点,我们就全面赢得了主动,如果你在低位买的够早,离开时自然就很从容。有的人卖的从容,是因为在之前市场悲观股价处在低位的时候他就买入了,从低位买入的点位算起已上涨了一倍有余,他们认为赚的已经足够多了,所以他会很从容的卖出。有的人在高位希望继续等,这是因为他们是在高位才被吸引入市的,还没有赚多少钱,心不甘。只要我们按照前面讲的月线买点标准及时买入,然后耐心等待上涨的到来,直到涨的差不多时卖出,不贪图高位的最后利润,不在意卖出后可能还会再上涨的问题,懂得落袋为安,我们就能确定性的成为赢家。其实,追求卖在最高点也是一种贪婪的表现,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反而造成投资以失败而告终。

不要指望靠卖的好赚钱,买的好才是最重要的。做不好买点花再大的功夫研究卖点,最后也只能事倍功半。比如2006年初至2007年10月那波大牛市,有一部分人4000点以后就从容的开始分批卖出了,这是因为之前市场最悲观的时候他就买入了,从1000多点到4000点赚的已经足够多了。而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在4000点附近才被吸引入市,4000点时他们确实还没有赚到啥钱,自然舍不得卖出,他们把卖点研究的再好也是赚不到大钱的,甚至有可能还会赔钱。所以,买的好才能卖的从容,买才是第一重要的。我们必须要明白买与卖的这种逻辑关系。

“会买”是“会卖”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买得好才可能卖得精彩,“钱是买出来的”。在你买入的那一时刻,已决定了你成败的80%。买与卖又是有关联的,虽然卖由买生,但没有卖,买也就失去了意义。实际上买与卖不是两个独立的交易行为,而是一体两面,是两个行为的有机组合体。在低位勇敢的买入者,卖出时就会很从容,他们往往是高位的主动卖出者。低位不敢买者往往到了高位时又变成了勇敢的买入者,因为他们买的晚还没有赚到多少钱,不舍得卖就成了他们的常态。没有办法,这就是市场的实际状况,大多数人就是如此不理性的。这也是人性使然。

绝大部分高位买入者都是因为在低位没有买入,后来看到股价涨上去了,人家低位买入者正在准备卖出的时候,他倒眼馋的不可自制,忍无可忍,而追高买入,在这样的心理支配下买卖股票,最后赔钱是注定的。

买与卖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单独强调买或单独强调卖,顾此失彼都是做不好投资的。买和卖在你的大脑中都应该是提前“安装存储”好的硬件,而不能等到急用时临时安装。买入的时候在你的大脑中就应该提前布局好了下一步卖出的情景,在卖出的时候你的大脑中也应该提前布局好了下一步买入的情景。

高位卖出是由低位买入孵化而成的。股票投资除需要精选并买入被低估的优质股票外,还需要知道适时卖出,才可实现长期高额回报。因为牛市中后期吹泡泡的利润才是股市最大的一块利润,无论是不知道卖或卖的过早,最大的这一块利润都会丢掉。所以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卖出标准也是特别重要的。

找到好公司并在价值被低估时买入,到此为止,投资其实仅仅成功了80%,但要想获得大的成功,还得知道何时卖出。假如我们没有在低位买入,就不可能有高位卖出获利的机会,但如果我们仅在低位买入而在高位不知道卖出,当头部过后在下跌中仍然被动的满仓,先前的获利大部分就会回吐给市场,当股价又回到低位时,你还是没有资金在低位加仓(注:以公司的景气度为持有周期,只赚取公司盈利的投资者除外)。这样长期下来就成了长期持有,最好的投资结果也不会超过企业自身的业绩。更糟糕的是,如果你万一选错了企业且又是在高位买入的,那最大的可能就是投资亏损,甚至血本无归。

在高位没有卖出就会严重抵销先前低位买入的功效,不仅使先前的浮盈化为乌有,而且还会因为你没有在高位卖出现金来,从而也剥夺了你下一步低位买入的机会,所谓逆向投资就成了一句空话。

所谓廉价的投资机会一定是大幅下跌制造出来的,所以想要抓住廉价的投资机会,首先就要回避掉大幅下跌。回避掉大幅下跌与抓住大幅上涨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特别是散户投资者,就那一点资金高位不卖出被套住,就无法在低位买入。比如巴菲特,暴跌过后他会去买,不买他会睡不着觉,但如果他没有现金,睡不着觉也照样白搭。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卖也是很重要的。假如在牛市的高位坚持不卖出,牛市过后当我们面对跌跌不休的股市,面对自己的账户资产在不断“缩水”,甚至陷入严重亏损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到气定神闲,并不是凡人都能做得到的。市场的客观事实是:高位盈利的时候不愿卖出者,往往到了低位却变成了愿意割肉者,其最终的结局往往是投资回报率低于企业自身的业绩增长率,甚至是亏损。

现在我们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的账户资产会不断“缩水”,甚至会陷入亏损状态呢?那一定是:1、你买的价位太高;2、或者虽买在了低位,但涨到高位的时候不舍得卖,坐了过山车。

怎么才能做到会卖呢?1、高位卖出是由低位买入孵化而成的,只有在低位买入的人大概率上可能成为高位卖出者,买的好才能卖的精彩; 2、当出现下面将要讲述的三个卖点情形时,就决不可再妄想抓取最后的一波上涨,不管后面还会涨多少,这钱都不可再挣了,太危险了。确定性保住已有的盈利才能确保我们的资产复利增长,否则,复利的进程就会被打断,被破坏。我们无法左右市场,但我们却可以通过左右自己的买卖行为来利用市场,低位时拒绝恐慌(敢于买入),高位时拒绝贪婪(勇于卖出),让“市场先生”为我们服务。

二、卖点的分类

(一)景气拐点型卖点

我们观察会发现,处于景气上升中的价值股,只要行业景气度不减、代表公司业绩的主要财务数据仍处在安全健康范围内,那么每次月线上的买点都是我们买入的时机(例如恒瑞医药之前2008年、2012年、2016年、2018年、2022年的五次月线买点)。今后在可预期的20-50年内该股根本不存在景气拐点型的大卖点,只存在个别可进行波段操作的亢奋型卖点。所以,对长期价值投资的大资金来说,他们是以行业景气为依据来确认长期卖点的,期间可能进行的对亢奋型卖点的减仓操作,也只是一种技术享受而已,随后当月线买点出现时他们就会及时把仓位再补起来。

对于行业景气处于上升势的优质价值股,月线买点介入之,在行业景气度下行前,除在明显的亢奋卖点进行一下技术享受型的操作外,简单的方法就是长期持有。例如,如果我们在2005年之前买入贵州茅台,除像2007年、2015年的大盘亢奋和其他估值过高的亢奋情况可进行一下前边讲的技术享受型操作外,不管股价如何波动我们都可以持有不卖,直到中国传统酒文化被改变为止,清仓走人。

(二)大盘亢奋型卖点

低估和高估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分界线,而是一个大致的区域,实践中并不是很好把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通过观察历史上一些直观的现象,总结出了“大盘亢奋型卖点”这个比较容易把握的判断高估的方法。

所谓大盘亢奋,是指市场整体进入严重扭曲的极端非理性的全面泡沫状态,这时明显的特征标志就是:所有的股票都上涨了很多,连业绩很差,平时股价总是在底下趴着的垃圾股也会有明显的上涨。如果很多股票还没有明显的上涨就不可能是大盘亢奋状态,例如2015年大盘亢奋时服装行业的报喜鸟(002154)、海澜之家(600398)的股价也涨了二三倍。这时整个市场都非常的火热,屡创新高的股市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目光,大众对市场的看法高度错误的一致,人们不顾一切的冲入股票市场疯抢筹码,所以连垃圾股也会疯狂上涨。市场在疯狂中自我推进,自我强化,连续上涨,月K线图上已出现了明显的大阳线,直致形成趋势性亢奋型头部。市场总是有牛就有熊,牛熊交替,大牛之后影随而来的是大熊。投资者只有准确把握牛市结束的信号及时退出才能巩固已有的盈利,且在紧随其后的熊市将要结束时重新买入,精彩的迎接下一次的熊牛转换,才能在股市获得持续的成功。

大盘的亢奋形态正是牛市将要结束的信号,这时月线上会开始出现明显比之前大很多的大阳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往往是趋势自我强化的结果,这时对股价的冲击最为剧烈,表现在K线图上就是由之前的小幅犹豫上涨转变为积极快速大幅上涨,但往往这时就是股价的最后疯狂,头部已近在咫尺。或者说这就是市场制造的全面泡沫,通常很快就会破灭。这个真理颠覆不破,屡试不爽,这正是众多投资大师经过大量的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例如格雷厄姆的“市场先生”理论就是经过血的实践教训总结出来的经验:当时是在1929年年初,美国华尔街股市的股价已比1921年上涨了5倍。屡创新高的股市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目光,人们不顾一切地拥入股票市场,股票市场成了一种狂热的投机场所。股票价格直线上升,成交量和PE不断创出新高。格雷厄姆对此虽有担忧,但在潜意识里却不相信危机会真的来临。他仅仅是按照他买入低估值股票的避险策略进行避险,并未从股市中撤出。但到了10月28日、29日,华尔街股市在抛售浪潮的冲击下,无论是高估还是低估的股票都一落千丈,彻底崩溃。格雷厄姆买入低估值股票的避险策略显然对此也无能为力。1929年格雷厄姆账户250万的市值在当年的两个月内就损失了20%,1930年更是亏损了50%,1931年亏损16%,1932年亏损3%,累计损失89%,到1933年账户价值仅剩27.5万美元。这使格雷厄姆经营的《格雷厄姆---纽曼基金》遭到致命的打击,几乎破产。格雷厄姆曾说,如果你在1929年道琼斯400点时没有看跌,意味着你要等25年(1954年)道琼斯才能再次达到400点,在此期间你只有1%的机会在大萧条幸存下来。但事情往往歪打正着,这反而为格雷厄姆“市场先生”理论的诞生提供了活生生的素材。

同理我国的大A指数从2007年6124点跌下来后,16年了(2023年)现在还在3000点上下徘徊,何时能回到6000点以上仍不可知。

当市场大范围出现匪夷所思的大幅上涨时就可以认为大盘已进入牛市亢奋期,这时基本上全部个股都会出现亢奋现象,就连那些很难起动的大市值蓝筹股也已经涨升了1-2倍以上。这时一旦大盘顶部到来,就会发生严重的系统性风险,特别是当市场中有大量杠杆时就会发生强行爆仓,更是使市场雪上加霜快速下跌。市场泥沙俱下,出现惨烈的“踩踏现象”。这时股票就会充分体现出市场的属性,无论是高估的股票还是低估的股票,也无论是垃圾股还是优质白马股都会照跌不误。例如2015年大盘亢奋过后,最顶尖的价值股贵州茅台也从250元跌到了150元,从6月初到8月底短短的三个月跌幅达40%。

再比如,投资大师费雪1928年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毕业后受雇于旧金山国安盎格国民银行当了一名证券统计员。1929年他见美股涨个不停,但他评估美国基本产业的前景时,见到许多产业出现供需问题,前景相当不稳。于1929年8月,他向银行高级主管提交了一份 “25年来最严重的大空头市场将展开”的报告。这可以说是一个小伙子一生中最令人赞叹的股市预测。可惜费雪看空做多,他说:“我免疫不了被股市的魅力所惑,于是我到处寻找一些还算便宜的股票,因为它们还没涨到位”。他投入几千美元到3只股票中。这3只股票均是低PE股。股市崩溃后,尽管费雪预测无线电股将暴跌,但是他持有的3只低PE股票也好不了多少,到1932年,他损失惨重。大师们的经历为我们提供了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当系统性风险来临时就会不分好股孬股,也不分高估的股票还是低估的股票,都会泥沙具下大幅下跌的真实案例。

大盘亢奋信号的出现,并不等于这时就是大盘的头部,但这时我们却能够相对模糊的判断出已进入了头部区域,在这个区域范围内的任何时段都有形成头部的可能。也可能短时间就出现了头部,但也有可能又上涨了一段时间和一定的幅度才出现了头部。所以在大盘亢奋信号出现时主动及时的分批逢高减仓才是最好的选择,而不应非等到崩盘以后再恐慌的夺路而逃。而且,如果你做不到在大盘亢奋信号出现时主动逢高减仓,就证明你内心深处并不相信大盘的头部即将到来,这时你会把崩盘误认为是短期回调而失去逃顶的机会,跟随着市场一路滑铁卢。当年格雷厄姆就应属于这种一路滑铁卢的情形,1929年的两个月内就损失了20%,1930年又亏损了50%,这证明他当时并没有意思到头部到来,而没有大幅减仓或清仓。否则,就不会出现1930又亏损50%,1931年、1932年也还在持续损失的情况。

当大盘亢奋信号出现时基本上绝大部分个股都被透支了未来一至三年的业绩,这时市场已处于整体高估状态存在严重的系统性风险,全面的大跌已近在咫尺。这时你不要觉得躲进有基本面支撑的好公司里就可万事大吉,因为市场消化整体高估方法是泥沙俱下,而不是定点暴破。故不管个股之前的涨幅大小,也无论你手里的股票估值是否合理、也无论是中小创还是价值蓝筹股都应直接逢高清仓。这时退出避险是第一位的,要坚决放弃可能存在的但风险已极大的再上涨利润。否则,如果你贪婪的追求最后再上涨的那段利润,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在大盘亢奋信号出现时,你不能再用高估不高估的标准判断该不该卖,否则你拿10多倍的蓝筹股与上百倍的创业板、科创板比,你会觉得PE10多倍的股一点都不贵,甚至认为低估了,你就会做出错误的不卖决定,甚至做出愚蠢的加仓决策。例如2015年股灾时,当时PE不到10倍的银行股也下跌了近50%。这一点非常关键,很多人往往把握不住这一点,他们为追求最后的小概率事件而吃大亏。因为此时股市正处在火爆上涨中,尚未见顶,也不知道何时见顶,也许还会上涨一大段。人类贪婪的本性会使很多人为追求这段最后的利润不愿离场。最终往往适得其反,由盈转亏,甚至大亏。

另外,当大盘亢奋信号出现时,你也不能再用后边将要讲的个股结构型亢奋卖点来衡量该不该卖出。也就是说只要大盘亢奋型卖点出现,无论个股是否符合亢奋型卖点标准,全部都要卖出避险。因为只要大盘亢奋后由牛转熊时,全部个股都会下跌,这时的下跌已与个股高估不高估亢奋不亢奋没有任何关系。

市场上所谓的长期持有优质价值股高估也不卖的观点,实际是对市场规律理解不到位的表现。总之,当大盘热闹非凡的亢奋信号出现时,一定要把后面风险极大的可能的利润让给他人去抢!自己提前一步退出,不贪图胜算率很小的最后这一波的利润,才能把绝对收益长期积累起来,最终才能长期跑赢市场。

大盘亢奋型卖点往往出现在过于疯狂的上涨之后。在此之前大盘已经持续上涨了很长时间,月K线图上已开始出现明显的大阳线(即已进入了快速上涨阶段)。这时往往出现以下7个现象:

①在此之前往往已经历了持续数年下跌的大熊市;②疯狂的市场定价,也就是大盘PE已远高于历史平均值;③已进入持续快速上涨阶段,指数已有振荡上扬转为持续上涨较长的时间;④涨幅至少已有一倍以上,当前指数/60月线已≥2;⑤ 月K线图上已出现明显的大阳线;⑥赚钱效应明显,几乎人人都被市场的火热行情吸引,各种场合都会有人谈论股市,新开户股民明显增多,大盘成交量持续放大,已经是之前熊市低迷时成交量的5-10倍,成交额的10-20倍;⑦几乎全部个股都有了明显的上涨,如果不是全部个股都上涨而仅是个别板块上涨,则属于结构性牛市而不是大盘亢奋性卖点。

上述7个现象相互关联,互为支撑,共生共存。如果不是较长时间的快速上涨,而是短期的快速上涨,就不可能吸引众多人进入股市,没有众多人的入市也就不可能出现疯狂的过高定价。因此,判断大盘是否已亢奋就要看上述7个现象是否已同时出现,仅凭某一二个现象是无法准确判断大盘是否已进入亢奋状态的。

以上述现象的确定存在为前提,如果这时大盘又出现了单日大幅下跌的大阴线,这是大盘亢奋型头部的另一个明确信号。虽然大阴线过后可能随即又反弹创了新高(注:新高正是最佳卖出时机),但再次创新高已是强弩之末。大阴线显示的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这时的又创新高也掩盖不了大阴线内含的市场内部多空双方博弈的最终结果是空方已站了上风,多方已处于下风开始招架不住了,单日大阴线就是市场大崩溃的预演。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大阴线都是亢奋型头部信号,而是必须以前述的7个现象成立为前提。例如在2007年亢奋型头部形成之前的2006年的6月7日和7月13日大盘就分别出现了-5.33%和-4.84%的单日大阴线,因为当时并不具备前述7个条件,所以这时的单日大阴线并不是亢奋型头部的信号。大牛顶也不可能一气呵成,中间至少也会出现2至3个上升中继平台,在这些平台上一般也会出现单日大阴线,但平台出现单日大阴线时并未具备前述的7个条件,这与大盘亢奋大阴线是有明显不同的。当前述7个现象出现后的2007.6.4日下跌-8.26%,2007.9.11日下跌-4.51%, 2015.5.5日下跌-4.06%,2015.5.28日下跌-6.5%的大阴线出现后不久,大盘的顶部就到来了。

这时的单日大阴线就如天空的一道闪电,紧随其后的必然是震耳欲聋的雷声和倾盆大雨。与该信号相比其他技术信号则可能只是守株待兔,不怎么准了。大盘日线上的高位大阴线这一信号往往比参考历史顶部的PE更有效,因为历史顶部的PE往往不可100%重复,但是任何时候的大盘亢奋型顶部都必然是因为前期持续快速大幅上涨,造就了大量的获利盘,获利了结的人越来越多,致使卖方力量开始增加到大于买方力量造成的。没有卖方力量大于买方力量这一客观事实的出现,顶部就不可能形成,这是绝对确定的东西,是必然而非或然。在高位,大盘日线上的大阴线,证明空方力量中已有一部分人打响了冲锋的第一枪,空方力量大暴发已近在咫尺。

当出现大盘亢奋卖点的信号时,不管你持有的个股是什么情况,都应不问三七二十一及时逢高统统卖出,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这时最悲剧的是卖晚了,下跌后又不舍得斩仓。如果你万一卖晚了就要下狠心斩仓才是正确的。不舍得斩仓的深层次原因实际上就是缺乏对大盘亢奋型卖点的认知,不相信这里就是牛市的顶部。因为如果你相信这里是顶部,而你又坚持不卖出,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

在大盘亢奋型卖点中并没有具体的卖出时点,这就如天空已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雨何时到来并不绝对确定,但可确定的是一定不用很长时间雨就会到来,我们只管提前做好防雨的工作就是了。逃顶晚一步不如早一步,卖出东西的时候总得让别人有利可图,这样别人才会买。要是你非等到绝对高点再卖就有风险了。因为到那时买的人已很少,而卖的人特别多,你砸到跌停板上都不一定能卖得出去。实际操作中,个股月线上出现第一个趋势后期的大阳线后,随时逢高分批卖出都是对的,越涨越卖,逐步减少持仓量。对卖出后又涨了的情况不要太在乎,也许卖出后又上涨了一大段,但后来的这一段上涨已是风险极大的小概率事件,这时卖出完全符合概率论的原则。

这里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前述的月线上出现第一个趋势后期的大阳线后,就要开始逢高分批卖出,越涨越卖,逐步减少持仓数量的做法,是我们务必采取的科学合理手段。因为谁都不可能提前知道这一波牛市能涨多高,例如2007年10月份牛市虽然最后指数涨到6124点,但你在2007年4月份指数达3800点后(指数/60月线价已≥2),从5月份开始就应该逢高分批卖出,越涨越卖直至减仓95%,剩下5%的仓位看家,体验享受泡沫的快感就行了。有人可能会说,这样在3800多点就开始卖出几乎少赚了一半,损失大了去了。实际上这里你这样算账就错了,因为也有可能3800多点时就真的到顶了。

上述关于指数/60月线已≥2后开始逢高分批减仓的操作方法,是在已获得了合理且可观盈利的前提下,再尽量获取更大的盈利,既确保了安全又可获得较大的盈利。否则,如果你缺少这样的思维,到6000点时你也有可能还会认为将涨到8000点(当时就有很多人认为万点不是梦),当6124点形成头部下跌时你会认为是正常的回调而继续持有,最终大概率你会“偷鸡不成蚀把米”坐了滑铁卢。

另外,我们上面讲的大盘亢奋型卖点只是一个宏观的指导性的东西,提醒我们市场整体估值已过高,已存在系统性风险,到了应着手逢高清仓的时候了。(未完待续)

见险提示:本文是笔者对股票高位卖点的理解,分享给大家以期相互交流,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文中所涉标的不作任何推荐,据此买卖结果自负。

全部讨论

05-05 13:01

老孙 这一章的这一条我有不同看法“ ④涨幅至少已有一倍以上,当前指数/60月线已≥2 ” 原因是:以后可能是慢牛走势,到亢奋的顶部指数/60月线可能会差一些才≥2。再以2015年4-6月上证指数的为例,6月份最后冲高时才勉强≥2。如果死等这一条件达到,可能当时因时间精力没关注到就会错过卖出时机。而且,就算到关注到了,猛然间是全部卖呢,还是卖出多少层仓位呢才合适呢。实际操作中,逢高逐步卖出那就要打点提前量。所以2015年4月接近20点的大阳线就应该开始减仓了。那时指数/60月线≥1.8。我认为这一条可能改为 ④(指数)涨幅至少已有一倍以上,当前指数/60月线已接近2

03-19 18:17

好文章,很有指导意义

03-12 19:28

老孙的文章每篇都认真揣摩。这么好的文章观看留言的人寥寥无几。实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