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文旅产业热度仍将持续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不论是火爆全网的淄博还是哈尔滨,从春晚被人们记忆深刻的大唐不夜城、频频被吐槽的调休凑长假到如今任何一个假期的12306车票开售即秒光,种种现象都在向我们暗示,不管是政策方还是消费者侧,文化与旅游行业的发展都持续呈现火热状态。

周末坐个高铁周边游、假期特种兵打卡、航司随心飞助你畅游五湖四海,各类旅游产品的逐步完善很好的承接了各类用户有差异场景的需求。随着需求而来的是巨大的流量,由于近年来因疫情影响,居民收入与资产都多少有所受损,大家出行会更多开始关注性价比与品质游,借助互联网种草平台等裂变传播,这些流量被进一步放大,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类似“哈尔滨中央大街”这样的现象级爆款。而曾经不太有存在感的文旅部门,面对一波又一波的“旅游打卡爆款”网络推荐流量,也巴不得酝酿各种动作以承接这些“免费流量”,为本地区的未来文旅发展做好用户留存。

面对持续火热的行情,各地文旅也开始思考其他形式来助推本地旅游业发展。引入明星演唱会是各地正在跃跃欲试的一个途径。从演唱会场馆布置、音乐舞蹈等人力安排,到演唱会自身传播推广与传播动作、以及入场观众的交通、饮食等需求承接,一场演唱会的举办,本身就需要当地政府多部门协作,共同完成,而各地逐步看好的,还有演唱会结束后的旅游溢出效应。相比以前这类活动多集中于一二线城市,要到一个稍微不知名的城市参加演唱会,大部分观众会产生额外的住宿需求,随之而来的便是参加演唱会前后对当地景点、餐饮的一些文旅需求,这些都会进一步助推本地的 GDP 发展。

从现场舞蹈的局长到邀请网络红人来打卡参观,从门票补贴到班车接送,从参加演唱会到赠送观光门票,文旅部门加班加点,使尽浑身解数。短期的加码当然可以进一步助推旅游地的火爆和用户前往消费,但考虑长远,各地还应清晰的认识到,除了疫情过后本身压抑许久的出行需求被逐步释放外,更重要的仍需关注服务质量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只有更好的文化底蕴,更丰富的旅游产品,更优质的服务质量,才能使本地的文旅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此外,随着国际局势的动荡而变化的国内外旅游市场格局、创新体验的科技手段、人们出行方式和消费习惯的改变、特色与品牌的吸引等等,也都是游客们选择时的考虑因素。

去年底,在一场“风波”后,董宇辉被任命为新东方文旅集团副总裁,随后便组建团队多次推荐文学作品并到各地旅游景点参与推介活动,借助先前积攒的流量以及个人魅力,董宇辉开始涉足文旅行业。而另一方面,官方动作也未间断,例如被网友戏称从不需要宣传的北京文旅官方账号近日发布视频表示,四至五月,北京多地会有多场演唱会活动欢迎大家购票参加,北京交通部门也多次发布公告,在一些演出活动举办密集的时间段内,发布道路拥堵提示以及推荐公共交通出行方案。

疫情过去虽已两年,但文旅产业热度仍将持续。

#旅游# #文旅爆发# #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