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中国银行业持续承压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根据披露的2023年年报,截至2023年年末,六大国有银行按揭贷余额合计约在26万亿元左右,较上年末减少约超5000亿元。2023年是疫情过后经济缓慢复苏的第一年,但面对居民信心不足、资金需求不足以及自身的双重发展目标,银行业业绩却出现了较大滑坡。

根据财报显示,银行业除了资产规模保持了较快增长外,在营收金额、净利润增长等方面均不太理想,细分来说,不仅各理财子公司的在管资金规模随着民众的资金风险偏好以及资本市场不尽如人意的表现出现了下降,房地产贷款以及消费贷、信用卡业务等不良资产率也出现了上升。

回顾过去一年,LPR 等贷款利率不断下降,虽然商业银行也配合降低存款利率,但居民仍可通过拉长存款期限牺牲流动性等手段稳定收益,这导致净息差等降幅较大;另一方面,资产端虽然伴随有 LPR 利率持续下降等利好,但信心不足导致信贷需求持续不足,这都成为影响银行收入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适应综合化经营趋势,银行业这些年也已经开始拓宽非利息收入来源,包含提升中间业务如资产托管、理财产品、银行卡业务等方面的发展,但伴随着资本市场的震荡下行表现,居民端因经济环境不够明朗仍未修复的资产负债表拖累,以及其对未来信心不足和风险偏好的下降,理财产品的收入也伴随下降,加上监管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的公募费率调整让利投资者等措施,这都体现为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也持续承压。

此外,居民信心不足和面临“裁员浪潮”下对未来收入的担忧,这些都对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增长和增收造成影响,银行的消费贷业务也随之受到影响,不良资产率均有所上升。中国商业银行的收入主要由利息净收入、非利息收入、投资收益、业务及管理费用和减值损失组成,如此来看,各方面都将持续面临不少挑战。

当然,当时钟拨到2024年,为了稳息差,银行业可以在存款端主动收缩长期定期存款的发放规模以应对不再紧张的资金现状,也可以针对性的扩展对科技新兴、双碳及广大中小微企业等客户的支持,共同促进稳定净息差;与此同时,非利息收入方面,虽然费率降低,但仍可通过增大产品收入规模等放量方式弥补不足,此外借助 GDP 增长5%的目标以及资本市场可能的触底回升行情等,也能从中有所收益。但问题依然不少,比如就当下已经回调几年的房地产行业,不仅不知销售端何时可以恢复,而要支持“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考虑到自身的风险承受,银行业的支持可能也非常有限。

发债,降息,停售长期定存抑或是调整放贷结构等等,中国商业银行一方面要稳固自身的商业发展,另一方面也肩负国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防风险、促发展等目标,中国银行业仍将持续承压。

#银行# #贷款# #银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