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赋码”|远东协同树立线缆产品电子标识追溯新规则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5月14日,由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苏)主办,远东电缆承办的《额定电压1 kV到35 kV电子标识植入式电力电缆》标识团体标准会议在中国宜兴召开,行业内三十余位重要专家参会。

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苏)副主任、中国标准化协会电线电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鲍振宇主持会议,远东股份资深合伙人、电缆产业首席技术质量官刘宇,高级合伙人、电力线缆研发服务部技术服务官周锋,高级合伙人、科研服务部技术服务官夏霏霏出席参会。

随着电力电缆生产制造、运维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其区别于变压器等设备的物资特性,给物料跟踪、质量管控等物资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目前电力电缆仅在运维环节通过外挂电子标签的方式进行电缆本体管理,并未贯穿电缆全生命周期,且在电力电缆物资管理中存在现场赋码成本高昂、电缆资产盘点困难、设备领用难以追溯、物资末梢管理缺失等问题。

《额定电压1 kV到35 kV电子标识植入式电力电缆》团体标准立项起草,将通过研发适用于电力电缆生产工艺和应用环境的RFID 定尺测温芯片和电子标签实现电力电缆定尺测温及多维精益化管理,支撑电力电缆生产、仓储、基建、运检等业务环节应用,构建电力电缆物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规范标识植入式电力电缆的技术要求、试验要求、验收规则等,促进电力电缆在物资管理、基建管理、运维检修等方面技术提升,助力实现科学、合理、完善、有效的电缆全生命周期管理。

此次会议参会专家重点讨论审议了《额定电压1 kV到35 kV电子标识植入式电力电缆》团体标准的术语与定义、电压标示和材料、技术要求、试验要求、验收规则、包装、运输及贮存等关键内容。尤其着重对电力电缆植入式电子标识的通讯规约、存储电缆信息、温度传感等功能、数据格式容量、安全防护、封装、植入等技术要求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并对各方意见进行了统一。

该团体标准的制定将实现电力电缆测温标签随线自动化植入,以及测温电子标签与电力电缆工艺级融合,利用RFID、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实现对配电网“哑资源”的识别,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信息通信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配电网,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实现配网设备感知、状态和环境感知,为配电设备的综合评价及辅助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实现了电力电缆的米级身份赋码,运行温度的在线实时监测,一方面打破以前设备资产管理混乱、人工工作量庞大、技术手段低的现状,强化配网设备数据化和信息化管理;另一方面实现全配电网设备的状态监测,实时告警分析,有效降低配网故障次数,降低运维成本,全面提升配电网精益化管理水平,助力电力电缆设备精益化管理。

作为行业头部企业的远东电缆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技术积淀深厚、创新人才聚集的优势,经过潜心研究和严格测试,已在2022年首批将芯片植入式智能电缆产品成功下线并应用相关项目市场,截止到目前已顺利交付多个配电项目,为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持。

随着智能电网的普及应用,电缆行业正处于创新转型的关键时期,智能电缆或将成为电缆行业“蓝海”所在。远东电缆未来也势必在智能线缆赛道上抢抓机遇,保持优势,充分利用智能化资源和趋势,为线缆行业发展提供远东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