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50回复:55喜欢:52
大部分时候受过基本职业训练的人和人之间没有那么大差别,但高压之下绝大多数人都变形了,你的训练水平发挥不出来,对投资而言,就是时刻保持理性,保持独立思考,并愿意承担责任。我见过不少历史表现优秀的投资人,在重压下甚至不敢打开账户,或者归咎于外因,在最需要勇气的时刻屈服于恐惧,而在需要克制的时刻则过于贪婪。投资是一场日久见人心的旅途,我们的能力很有限,规模已经或多或少在制约我们的回报,所以我有意控制规模扩张的速度。对于买不到的投资人,我还是想给予一些关于主观选股管理人挑选的建议:第一,评估一个管理人,完整经历过两轮熊市的长期收益率更为可信;第二,长期收益率的取得需要相对均匀(这个方法可以规避掉小规模时一把赌到然后躺平的类型);第三,全产品的收益一致性。

全部讨论

2023-06-17 19:50

吴总德艺双馨,还关心封闭后买不到他产品的朋友不要踩坑,挑选基金产品方法论:
1、长期跟踪下的人格认知,至少经历两轮牛熊的长期收益率;
2、业绩归因,不能是赌某个赛道或重压某几只个股取得高收益,收益率在仓位分布和时间分布上相对均匀;
3、拉黑那些发很多个产品,然后各产品之间的收益方差很大,做不好的关闭,做好了的拿来募资。

2023-06-17 13:48

对于第二点,我深有感触。目前市场上的很多基金产品,而且很多都是耳熟能详的著名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从表面数据上看,年化收益率也有16,17%或者更高。但是仔细一看,绝大多数收益都是在19,20年大牛市取得的。最近两三年基本都是年年亏损。对于那些看重19,20年业绩好,而买入的投资者,基本都是站在高位,大部分人其实都是亏损的。跟表面上看起来很不错的年化收益,完全不是一回事。所以第一点,第二点特别重要。

2023-06-17 13:44

讨论已被 PaulWu 删除

这就是Nba选秀看重天赋要年轻,讲究一个跨年龄竞赛的原因,很多人就是压力下变形,也许95%的时候这个投资者展现的是优秀水平,但是5%的时候崩溃就付之一炬。

2023-06-17 11:55

十五年左右的锤炼 雪球也就个位数的人合格
雪球大部分叫的欢的都是野鸡 经不起推敲 进不了大雅之堂

2023-06-17 19:13

选主动管理人难度不亚于选股,只是换一个分析体系,而且基本是无解的,必须两轮牛熊才有结论,如果真的好,规模也上去了,后面业绩也平庸了,这是个悖论。

2023-06-17 11:44

不敢打开账户的时候我也是有的,而且这两年经常出现。

2023-06-17 11:28

猫总应该算一个,哈哈。

2023-06-19 16:39

我见过不少历史表现优秀的投资人,在重压下甚至不敢打开账户,或者归咎于外因,在最需要勇气的时刻屈服于恐惧,而在需要克制的时刻则过于贪婪。投资是一场日久见人心的旅途,我们的能力很有限

2023-06-19 10:23

是的,看基金经理长期的、全面的实际业绩和投资风格很重要。不少当年业绩前十,第二年业绩沉底的例子。